鍋圈提質增效 打造舌尖上的新質生產力
鍋圈提質增效 打造舌尖上的新質生產力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近日,“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詞。“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注入新質生產力,賦能食品行業升級改造
除了高精尖的科技前沿產業,創新的“新質生產力”也不能忽視在國民經濟中長期占據主體地位的傳統產業。為傳統產業注入創新“新質生產力”,用新技術升級改造傳統產業,同樣會打開產業發展的新空間。
根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布,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0萬億元,同比增長2.5%。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的需求不斷變化,下游需求的多樣化、健康化,推動食品消費市場擴大,上游供給的創新化、精細化,提高食品生產效率和質量。在全部工業中,食品工業營業收入居第五,利潤占比居第四。因此,“新質生產力”同樣也圍繞食品產業的升級改造而展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孫寶國教授指出,中國食品工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依托新質生產力的理論指導,同時也要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出必要貢獻。全國人大代表、好想你董事長石聚彬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出:在食品工業企業從食品制造到食品智造的轉型發展過程中,迫切需要培育和發展符合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要求的新質生產力。
作為港股“在家吃飯第一股”的鍋圈(HK:02517),在2023年實現了毛利及毛利率的提升,主要受益于規模效應下議價能力提升,垂直整合供應鏈構建品質、安全與成本優勢以及產品結構升級。鍋圈近年逐步建立起了涉及食品原產地、食品加工、冷鏈配送、終端零售的完整食品供應鏈體系。這套體系以對食材的高品質需求倒逼產業提質增效,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供應鏈體系高質量發展,鍋圈塑造食品行業新質生產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一直以來,鍋圈不斷提升對食品供應鏈體系的升級改造,致力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好吃方便還不貴”的餐食產品,塑造食品行業新質生產力。
從食材來源開始,鍋圈就深入源頭產地考察食材。拿鍋圈的產品“極野鮮筍”舉例,為保證竹筍的品質,在春筍破土而出的驚蟄時節,位于福建省建甌市的東陽雷竹合作社將當地新鮮的竹筍經過砍根、去土、分級、裝箱,冷藏,完成初步的保鮮。在距離建甌市不到2小時車程的極野鮮筍加工廠車間,新鮮采摘的竹筍在6小時內,將經歷定制整形加工、零下42度速凍鎖鮮、零下18度冷庫儲存,最終變身為生凍冰鮮筍。在冰鮮工藝的鎖鮮基礎上,極野鮮筍通過原產地有機認證和加工流程有機認證的“雙認證”,打造了位于食品品質金字塔塔尖的有機筍產品。
目前,通過在食材原產地就近自建食材加工廠,以及與食材產地有影響力的工廠定制產品,鍋圈已經將產品線擴充到火鍋、燒烤、中餐、西餐等八大品類。同時,鍋圈致力于建設現代化的冷鏈物流體系,讓食品運輸得以打破區域限制,并通過數字化的供應鏈建設,讓存貨的損耗降到最低,真正推動了餐食產品的提質增效。
此外,在終端零售方面,鍋圈也推陳出新,利用創新技術不斷高質量發展。鍋圈根據定期的消費者調查、消費者反饋及市場趨勢分析,深刻洞察不同地域的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不時推出新產品及升級現有產品。于2023年,鍋圈采用客戶導向及C2F方案,全年推出339個新SKU。為賦能加盟商并促進其銷售增長,以及進一步擴大消費者范圍并提供更靈活的購物體驗,鍋圈開發了多種在線銷售網絡,包括鍋圈APP、微信小程序、第三方外賣平臺以及流行社交商務平臺(如抖音)。
正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食品企業遠不止鍋圈,但其創新優質的供應鏈體系,體現出現代食品產業的新質生產力。未來,伴隨著創新和升級,全鏈條的制造商和產業上下游企業都在迎來新的機遇。
來源/龍訊財經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