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發行業進入紅海,碧蓮盛憑什么“禿飛猛進”?
毋庸置疑,一頭烏黑濃密的秀發,可以說是每個人的渴望。尤其快節奏時代,巨大的生活壓力下,更讓不少人為自己的發際線擔憂。
文丨宋美佳??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2019年,艾媒咨詢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約有2.5億脫發人群。同時,隨著生活習慣和壓力增加,脫發群體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約有60%的人在25歲時就已經出現脫發現象。
2020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相關數據也顯示,脫發人群中,?30歲之前的脫發比例高達84%,比上一代人的脫發年齡提前了20年,呈現明顯的低齡化。
隨著市場需求大爆發,整個植發行業也跟隨著快速發展,并誕生了不少龍頭企業,其中便有碧蓮盛。
不過,回顧碧蓮盛的整個發出過程,卻充滿各種爭議,其還曾多次遭受過行政處罰。
尤其當植發行業陷入低谷期后,碧蓮盛能否成功穿越行業周期,更讓人備受關注。
1、技術正成為護城河?
在過去幾年,無論是光鮮亮麗的大明星,還是為生活奔波的普通人,似乎都難逃“脫發”的煩惱。
隨著被脫發困擾的人群不斷壯大,植發市場規模也日益增加。《2022年中國植發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植發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69億元,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26.1%。
此外,弗若斯特沙利文也曾預測,中國毛發醫療服務市場將以復合年增長率22.3%的速度增長,預計2030年將達到1381億元。
在龐大的市場需求下,各路植發企業也一路狂奔,碧蓮盛便是其中之一。
官方數據顯示,2005年成立的碧蓮盛,現如今已經擁有40余家全國直營的連鎖分院,為至少50萬脫發病友排憂解難。
碧蓮盛發展過程中,為了將自己和競爭對手差異化區分開,一直都致力于推動植發技術的研發和升級,并始終強推其植發技術具有“不剃發,不尷尬”的優勢。
尤其2020年后,碧蓮盛新推出了NHT(No Haircut Technology)不剃發植發技術,既可以保證植發時移植區發型不變,徹底告別以往“先剃發再植發”的傳統方式,還可以選取更精準、均勻的毛囊,術后效果更自然,恢復快不留痕跡。
對于愛美人士而言,這無疑可以解決自己的脫發之痛,也成為不少不愿意剃發植發技術用戶的首選。
碧蓮盛披露,截至2023年2月,碧蓮盛不剃發植發手術量已突破3萬臺,平均毛囊種植數量2200單位,涉及毛囊數量超過6000萬。第三方機構的數據也顯示,使用不剃發植發技術的用戶中有92.8%來自碧蓮盛。
自然而然,碧蓮盛認為其憑借“NHT不剃發植發技術”,已經形成獨一無二具有強大支撐內核和心智的技術“護城河”。
不過,倘若對整個植發行業有一定了解的話,就會發現其實”不剃發“這一概念并非碧蓮盛獨有,早在2019年熙朵植發、新生植發就曾推出過,雍禾醫療和大麥植發雖然沒有主推這一款,但技術也大都大同小異。
無論是雍禾醫療的FUE2.0技術,大麥植發的微針技術,還是碧蓮盛NHT不剃發技術,其實都是根植于第一性原理,皆屬于對FUT、FUE主流技術,即單體毛囊培植再生技術的持續進化和更新。
可以說,幾大植發品牌除了推廣口徑不同,概念造勢有所區別,實際上技術內核基本一致,并沒有獨一性。
因此,碧蓮盛想要真正依靠技術驅動勝出,建立一條品牌強有力的護城河,遠沒有描述的容易。
2、投訴不斷,被質疑虛假宣傳
事實上,植發行業本身就具有醫療屬性,屬于醫療美容的一種。在《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中規定,毛發移植術屬于一級項目,即“操作過程不復雜,技術難度和風險不大的美容外科項目”。
新京報報道稱,有醫務人員表示,植發屬于微創手術,手術過程中難免出現傷口,因此對于從業人員的資質、流程、設施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倘若有人員資質不達標、違規操作、使用工具沒有進行徹底消毒,就有可能引起術后感染。
然而,作為行業頭部玩家的碧蓮盛,卻不斷因手術失敗等問題,頻頻遭到投訴,還曾多次被監管部門進行行政處罰。
在第三方平臺黑貓上,有不少關于碧蓮盛的投訴,主要內容集中在欺騙消費者、退款問題、虛假宣傳等方面。
有消費者反映稱,自己在碧蓮盛做了植發手術后,然而植發區并沒有長出頭發,在院部進行毛囊檢測后發現是由于毛囊成活率低;也有消費者表示自己曾一再強調不更換醫生,但最后在手術過程中還是更換了主任醫師,同時已經協商好的方案也被替換,最終手術以失敗告終;還有消費者對碧蓮盛的售后感到不滿意,其由于身體原因無法進行手術,而碧蓮盛卻又遲遲不肯處理退款。
不光多數消費者不滿意碧蓮盛的植發效果,碧蓮盛還多次因違規遭到各地相關部門行政處罰。
2023年11月,金融界報道稱,哈爾濱盛蓮醫療美容有限公司碧蓮盛醫療美容診所因使用未按照執業地點執業的醫師和護士,被哈爾濱市道里區衛生健康局警告并處罰款人民幣1萬元整。
2024年5月,廣西南寧青秀區衛生健康局行政處罰信息公示,南寧碧蓮盛醫療美容有限公司美容外科診所在2024年4月24日存在未按照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的規定填寫病例資料的行為,違反了《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被處以警告及罰款。
眾所周知,整形行業由于其自身特殊性,其實很難是一個令消費者百分百滿意的服務。但碧蓮盛頻繁出現各種醫療亂象,明顯是在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此外,此前還有媒體質疑過,碧蓮盛宣傳中存在虛假、夸大等問題。
中國網財經記者暗訪時,“碧蓮盛植發”工作人員承諾過“保證手術的安全性100%,毛囊的成活率在95%以上,所移植的毛囊是永不脫落的。植發只是表皮的一個微創手術,不會有任何后遺癥。”
但該記者訪問業內人士得到的答復卻是,“基本上所有的植發機構都都可以保證植發成活率在95%以上,但如果有機構宣稱移植的毛囊永不脫落,那肯定是夸大不準確的。”
【天眼查信息】顯示,北京海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碧蓮盛多次進行處罰,處罰內容主要為違規宣傳。
亂象頻發,加上被詬病虛假宣傳,這些都讓還在上升期的碧蓮盛遭遇信任危機,口碑受損。
3、高端化會是新出路?
表面上,植發行業市場滲透率低,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與醫美其他子賽道高達5%的滲透率相比,目前植發行業市場的滲透率僅有0.21%。
但實際上,如今真正愿意為植發買單的人群日益減少。
艾瑞報告顯示,中國植固行業2022年開始增速放緩,到2023年增速只有11.4%,消費者理念變化疊加對高消費的謹慎,行業已經從全盛時代走向平穩階段,再加上多家植發機構近幾年的紅海競爭,對行業玩家來說并不會輕松。
一直以來,植發行業主要的消費群體是中產們。但如今消費降級趨勢影響,外加中產要承擔越來越重掙錢養家的經濟壓力,禿頭焦慮變得不那么重要。
要知道,植發行業的客單價并不低。
通常而言,市場上的植發主要以毛囊數量來計算價格。一般植發毛囊單價在8到12元之間,30平方厘米的空缺大約需要1000個毛囊來填補,因此植發客單價約在2-8萬之間。
目前而言,碧蓮盛的收費標準是剃發技術10元/單位,不剃發技術12元/單位。據第三方軟件美團顯示,即便碧蓮盛推出優惠活動,其實價格也并不低。以長春地區為例,不剃發植發1000單位為11900元,剃發植發1500單位為14960元。
因此不少人在權衡之下,會選擇假發來緩解自己的禿頭焦慮。
共研產業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假發行業產量預計從2020年的8.27萬噸增長至9.27萬噸,需求量從2.06萬噸增長至3.12萬噸,可謂算是產銷兩旺。
在這種市場大環境背景下,雖然碧蓮盛將戰略方向主要集中在個性化和高端化兩方面。除了技術外,在價格和服務體系上,碧蓮盛推出了針對不同群體與需求的個性化定制方案。
不過,碧蓮盛的發展前景,依舊不算明朗。
要知道,如今的植發行業,只有雍禾乘上東風成功上市,然而其卻因為擴張太快而陷入巨額虧損困境中,業績也持續低迷。
這也讓資本對于植發行業的信心越來越不足,投資變得非常謹慎。
對于碧蓮盛而言,如今想要破局,還應該把錢花在吸納優質醫生資源商,才能與消費者之間建立強信任鏈接,進而打造成平臺自身的“私域信任資本池,積累大量忠實用戶。
唯有如此,碧蓮盛擴張之路才能真正踐行,實現百店藍圖乃至上市夢想。畢竟,無論行業前景如何,只要自身有足夠資本,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