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貢酒融合傳統與現代,釀造中國白酒品牌和諧之美
古井貢酒融合傳統與現代,釀造中國白酒品牌和諧之美
說起老字號,許多人腦海中自然而然會浮現出百年傳承、匠心獨運的印象。然而隨著時代發展,老字號的延續也需要煥新,需要謀求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之道。在中國白酒行業,眾多有著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傳承的老字號品牌,正緊跟行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放眼行業未來的價值方向,積極探索品牌發展之路。
有著1800多年歷史、蟬聯四屆全國評酒會金獎的古井貢酒,以“三品工程”為引領,聚焦文化價值,不斷挖掘品牌文化內涵,以“美”的戰略講好非遺傳承故事,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展現了獨特的品牌之美。
非遺技藝釀造“酒中牡丹” 千年傳承鑄就“中國名酒”
古井貢酒品牌之美,美在悠久的歷史傳承和厚重的人文底蘊。古井貢酒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00多年前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將家鄉亳州產的“九醞春酒”及其釀造方法“九醞酒法”進獻于漢獻帝劉協,劉協飲后大為贊賞,將其定為貢酒,從此奠定了古井貢酒“中華第一貢”的地位。
“九醞酒法”作為古井貢酒釀造技藝最早的工藝源頭,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蒸餾酒釀造方法”。發展至今,古井貢酒釀造技藝已形成包括原料準備、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幾大流程的128道復雜的工序,并入選第五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
除了非遺釀造技藝,古井貢酒還擁有跨越五個世紀的珍貴文化遺產——明清國保窖池。從正德十年至今,窖池中的老窖泥猶如500多歲的“老師傅”,一刻也沒有停歇發酵生香,成為了無比珍貴的“軟黃金”,富含600多種有益微生物群,是中國白酒老窖池檢測分析數據庫極限樣板庫之一,也是中國白酒文化活著的見證者。2013年,明清窖池、明清作坊遺址、魏井、宋井四處,被列為“國保單位”。
1963年,古井貢酒首次參加全國名酒評比便以第二名的成績入選中國名酒,位列“老八大名酒”,更以“色清如水晶,香純似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獨特風格被譽為“酒中牡丹”。其后,四次蟬聯“中國名酒”稱號的古井貢酒香飄全國、走向世界。
非遺技藝現代傳承 塑造品牌新美學
悠久的品牌歷史、始終如一的信譽保證、代代相傳的口碑是古井貢酒在新時代不斷煥發活力的底氣,而對源自“九醞酒法”的非遺釀造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更為古井貢酒塑造百年品牌提供了強大助力。
非遺技藝傳承,并非簡單地“復制過去”,而是跟隨時代的發展,用創新的思想、現代的手段進行轉化。早在2019年,古井貢酒就全面啟動數字化轉型,通過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廣泛運用,實現生產管理智能化轉型,形成獨具特色的“1+2+6+N”數字化管理新模式,建設白酒生產智能化“燈塔工廠”,讓數字產生酒香。
通過對古井貢酒非遺釀造技藝的精確剖析以及科研創新和數字轉型,古井貢酒將傳統釀造工藝中的經驗之談,創造性地變成可精確操作的“數據庫”,實現傳統釀造技藝和現代科技融合。在古井智能園,通過“大數據+深度學習+人機互動智能決策”現代管理模式,古井貢酒將人工經驗和技藝轉化為精準的生產指令,實現白酒釀造的科學化和智能化控制,既傳承了古法技藝,又融入了現代科技。
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古井貢酒在非遺釀造技藝與現代科技的融合中,不僅“守”住了原汁原味的古井酒香,同時凸顯出古井貢酒在新時代的品牌之美。
創新文化表達 講好品牌非遺文化
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白酒不僅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更是人文、精神的象征。在古井貢酒,每年春、秋兩季都有獨特的活動——桃花春曲節和秋季開釀大典,通過多年持續打造,兩大活動已成為古井貢酒最具特色的文化IP,不僅展示了古井貢酒“道法自然、天人共釀”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內涵,也讓更多人感受到其非遺釀造技藝的獨特魅力。
“桃花開時制曲,花凋曲成,制酒,味幽香”,桃花開時制春曲是古人循天時而作,用智慧和經驗總結出的制曲上佳時間。古井貢酒將“桃花春曲”古法工藝與桃花盛開的時節和美好寓意相融合,創新打造出“桃花春曲節”,集中展示古井貢酒的非遺文化、名酒文化。
在中國品牌不斷融入全球化的背景下,古井貢酒還致力于打造飄香世界的中國白酒名片,通過中國酒文化全球巡禮系列活動,先后走進美國、法國、新加坡、中東歐等國家和地區,講好中國白酒非遺傳承之美,讓中國白酒成為世界的語言。
從皇室貢酒到“酒中牡丹”,古井貢酒通過一系列創新性的品牌建設與傳播策略,塑造了歷史底蘊深厚且不斷煥發時代活力的品牌形象。未來,古井貢酒將繼續提升“品質求真、品行求善、品牌求美”的三品工程,以“美”為愿景,以更美標準服務大眾,打造更具吸引力、更具競爭性的品牌文化,展示中國白酒的非遺魅力,書寫中國品牌的和諧之美。
來源/信陽日報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