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連鎖健身房多店關門?為啥出事的總是健身房?
又有連鎖健身房多店關門?為啥出事的總是健身房?
來源|江瀚視野
這些年,伴隨著健康生活觀念的全國興起,健身已經成為了都市中產們最流行的生活方式,與之相適應的則是健身房的全面開花,但是就在最近不少知名連鎖健身房品牌卻接連倒閉,讓人不禁想問為啥出事的總是健身房?
一、又有連鎖健身房多店關門?
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上海知名團課健身房Justin&Julie Fitness(JJFitness捷捷健身)爆雷。捷捷健身發布閉店通知。通知表示,上海凱卡博健康管理有限公司(Justin&Julie Fitness運營主體)實際控制人涉嫌刑事犯罪,現被公安機關羈押,受其影響,公司的銀行賬戶也被凍結,導致員工欠薪、門店欠租,經營難以為繼,下屬的三家直營店(新梅店、仙樂斯人廣店、新天地SOHO店)將于近期陸續閉店。該通知署名為“暫時留守員工”。
今年3月份據媒體報道,從去年開始,成都、廣州、上海等地都出現了舒適堡健身連鎖店陸續關店的消息。舒適堡官方微信號近期的公告稱,因經營困難,大部分門店已經被迫關閉,又因辦公場地到期等受限原因,針對會員訴求安排線上登記和電話登記,以處理后續事宜。
據第一財經報道,消費者張偉告訴記者,“我是在2018年12月辦理的舒適堡健身卡,原本到期時間是2022年12月,經過業務員推銷,在健身卡未到期的情況下,再一次在2019年4月延續了健身卡,當時我辦理的是11888元的舒適堡健身環球卡,合約期10年,到期時間是2029年10月,延至2030年3月到期。而且我在舒適堡門店里的租賃柜子還存有私人物品,如今門店已關閉,我的私人物品也還在店里,根本拿不出來。”
消費者何新平涉及的費用更高。“我在舒適堡買卡是幾年前的事情了,中間還續過一次卡,有效期是到2033年,卡費加上另外買教練課程的費用一共有4萬多元還沒有使用。現在門店關了,我要求退款,我已經去舒適堡公司進行了登記,當時說是3月會給答復,但是目前依然沒有任何回音。”何新平對記者訴苦道。
無獨有偶,最近幾年出現問題的健身房并不少,據去年成都商報的報道,作為曾經國內市場最大連鎖健身機構之一的一兆韋德,也出現了關店危機。2023年5月起,一兆韋德在上海、北京和廣州的多家門店停業、更名的消息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引發會員集體維權。媒體報道稱,曾是一兆韋德望京華彩店會員的張先生,組織了一個超300人的維權群,群中會員充值未用的總金額達到數百萬元。“多的有十幾萬,最少的也有8000元。”消費者在這場風波中受損嚴重。
《2022年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中,據調研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12月,全國體育休閑服務與運動健身類場館總數約17.6萬家,其中與健身相關度較高的廣義健身類場館數約13.1萬家,相比2021年的14.9萬家下降了12.08%。報告顯示,2022年全年全國商業健身房倒閉總數約為9751家,倒閉率10.39%。
二、為啥出事的總是健身房?
近年來,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健身行業迎來了爆發式的增長。然而,在這股熱潮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現象:許多連鎖健身房紛紛關門大吉,讓人不禁思考:為什么出事的總是健身房?
首先,健身房所面臨的客觀壓力。在過去幾年間,隨著線上健身平臺的興起和家庭健身設備的普及,傳統線下健身房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特別是在公共衛生事件期間,人們被迫宅在家中,線上健身課程和服務應運而生,并迅速獲得了市場份額。這一轉變對于依賴實體經營的健身房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沖擊。
前幾年的市場不景氣加速了這一趨勢。由于防控需要,很多健身房不得不暫時關閉,即便在緩解后,人們對群聚性場所的警惕性增強,也使得客流量難以恢復到之前的水平。
同時,市場上的競爭愈發激烈。不僅是傳統的健身房之間的競爭,更有諸如線上健身平臺、家用健身設備等新興模式的沖擊。這些新興模式以其便捷性和靈活性贏得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
其次,健身房當前商業模式存在天生弊病。健身房商業模式存在天然的風險,預付費模式是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在國內,商業健身房廣泛采用預付費會員制,即預先收取會員一定期限內的費用,通常以年卡或多年卡的形式銷售,這樣一來,健身房可以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現金流入,快速回收初始的硬件投資如場地租賃、裝修、器械購置等固定成本,并有可能實現短期盈利。
然而,這種商業模式的短板在于其長期的持續性經營壓力。預付費模式意味著健身房需要在未來數月乃至數年內持續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以保持會員的滿意度和續費率。每月的運營成本包括但不限于員工薪酬、水電費、維護維修、市場營銷、課程開發等,這些都是持續不斷的開支項。一旦健身房的新會員招募速度放緩,或老會員流失率增加,現金流就可能出現問題,特別是當健身房過度依賴預付費收入而未能建立穩定的日常營業收入流時,更是脆弱不堪。
此外,部分健身房為了追求快速擴張,可能會選擇用預付費收入去開設更多新店,而非專注于優化現有店面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這樣會導致整體運營成本激增,如果新店不能如期帶來足夠的新會員,那么整個企業的資金鏈就會面臨巨大風險。
健身房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如經濟周期波動、消費者偏好變化、競爭加劇、公共衛生事件等影響,其預付費模式下的資金鏈條就極其容易斷裂,最終導致健身房快速陷入財務困境,不得不選擇閉店甚至破產。這也是為什么在過去的幾年里,國內健身房行業頻繁出現連鎖品牌大規模閉店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健身本身就存在較大的問題。健身模式的天然挑戰在于,它要求個體克服惰性并保持持久的運動習慣,這對大多數人群來說都是一個重大的心理和生理挑戰。健身房作為一種實體服務機構,其核心盈利模式確實依賴于會員的持續參與和復購行為,尤其是促使會員不僅完成基本的會員卡續費,還要進一步購買更高價值的私教課程或其他增值服務。
一方面,盡管人們普遍認識到健身的重要性,但在付諸實踐時往往會遇到很大的阻力,如工作生活節奏快、疲勞、時間安排不當等,這些都可能導致辦卡后的利用率低下,也就是所謂的“辦卡即巔峰”,購買后使用頻率驟降,直接降低了健身房的收益預期。
另一方面,健身市場的復購率相對較低,是因為會員往往在初次嘗試一段時間后,如果沒有看到明顯的效果或沒有形成穩定的健身習慣,就可能選擇放棄續費。即使部分會員對健身有較高的熱情,也可能因為其他新興健身方式的興起、價格敏感、服務質量等因素轉移注意力,轉向其他更具吸引力的健身場所或線上平臺。
第四,健身房的地域局限性也顯得格外明顯。線下健身房在開業初期通過各種優惠活動和大促銷吸引大量新會員加入后,后續的拉新工作則變得愈發艱難。這是因為健身房服務具有明顯的地理限制性,消費者通常傾向于選擇離家或單位較近的健身房進行鍛煉,考慮到交通便利性和時間成本,很少有人愿意長途跋涉數公里前往健身。這就意味著,每一家線下健身房所能觸及的有效潛在客戶群體是有限的,一旦這個潛在客戶池被開發殆盡,健身房的增長空間就被封頂,而高昂的運營成本依然存在,如果不找到新的增長點,健身房就會面臨嚴重的經營危機。
因此,健身房行業頻現閉店潮的現象,實質上是對健身房商業模式的一種深度反思。面對市場需求的變遷和服務模式的挑戰,健身房經營者必須轉變思路,尋求創新,只有打破天生的矛盾才有可能真正在這個產業上長久下去。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