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理財副總經理李永鋒: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光大理財副總經理李永鋒: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8月23日,在青島舉行的資產管理人論壇金家嶺資管沙龍上,光大理財副總經理李永鋒題為《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演講博得參會業內人士熱烈掌聲,下面是演講精彩摘要以饗讀者:
管圣義總把我們理財行業的普惠性、讓利客戶、為客戶真正賺錢到錢做了系統闡釋,我是非常認同的。作為服務行業,首先是為客戶服務的能力。事實證明,我們理財行業實實在在幫客戶賺到錢了。幾周以前青島的資管公司會議上,有關領導表示,這么多年實實在在的為客戶掙到錢的資產管理子行業,主要就是銀行理財公司。
美國沒有理財行業,只有共同基金。中國有對應的公募基金。理財一方面可以實實在在的為客戶賺到錢,還可以在產品端實現現成的解決方案。過去亞洲其他國家推行買方投顧的實踐證明,亞洲人很不愿意為服務付費。國人會愿意單獨支付十幾個PB單獨購買服務嗎?我覺得也是非常難。理財行業可以和公募基金等市場上最優秀的投資機構來合作,直接在產品端實現多資產、多策略的解決方案。因此理財行業是中國式財富管理發展之路的積極探索。
為什么理財現在只有2%上下的收益,卻如此受老百姓的歡迎?因為這是所謂的名義利率,考慮到當前的低通帳,客戶雖然拿到了2.5%的收益,實際上收益卻可能是4%左右。因此,理財還是大家受到非常歡迎的投資。理財市場7月末已經達到了30萬億的水平。
去年的時候大家都在做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今年的現金規模在不斷的收縮。封閉式的產品大家都想拉長產品的期限,這塊兒比較難,因為底層資產的收益率曲線是很平的,中長期的理財產品沒有表現出來收益上的優勢的,大家要堅持做難而正確的事情。
理財客戶的增長還是非常快的,但是整體來說雖然進取型的客戶也在增加,主流客戶還是呈現風險偏好的下降。今年市場的波動并不大,
2003年9、10月份的波動大概有30個BP的回調。銀行作為財富管理的風向標,他們就觀察到了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同一個客戶既買債基又買理財,去年那次的波動之下,銀行理財只有一點波動,債基大幅波動,但客戶卻贖回了部分理財,債機基本上沒有被贖。
目前的投資里面理財對于公募基金的投資其實是呈增長的趨勢,我們行業有巨大的增量,因此我們和公募基金及其他的資產管理子行業是協同共生的關系。像2022年那次債市波動,銀行理財被迫贖掉公募,因此大家真的處于一種共同的生態圈,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足夠大,大家在不同的生態位里可以相互合作,共同進步。希望大家一起成長,共同服務好客戶的需求。
如何做好客戶,包括銀行渠道的服務和陪伴?光大理財五年前就開始下沉到代銷銀行的分支行為一線做培訓做講解做服務,實實在在的也為我們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光大理財提出了高良品率的概念,整體來說對于投資經理的考核這塊兒要求比較高,我們家業績下限的達標率大概在91%左右,在16家大型理財公司里面排名是非常不錯的。
邱國鷺說,“資產管理行業流星多恒星少,原因在于行業有點像俄羅斯方塊的游戲,取得的成績可能馬上會消失,但積累的錯誤一定會留下”。因此我們要堅持穩健審慎、行穩致遠。人的大腦是在長期缺少蛋白質缺少能量的時代進化出來的大腦,因為大腦是人體部位里面最消耗算力的,為減少能量的消耗,結果培養出了線性思維和直覺,但資本市場和投資一定不是線性的。因此投資非常不容易,因為我們不是要跟別人戰斗,而是要和人性戰斗,和自己戰斗。我們需要一起團結協作,與各類各家機構深度合作,互相取長補短,一起行穩致遠,一起服務好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謝謝大家!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