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鍋”了!TikTok“對抗”美國禁令的關鍵人物突傳離職
美國商界“炸鍋”了!
來源/花朵財經觀察? ?編輯/鐸子
幫助TikTok“扛住美國第一波封殺的重要人物”妮可·伊亞科佩蒂,竟然突然傳出即將離職的消息。
作為TikTok內容戰略和政策主管,伊亞科佩蒂被稱為“美國當局最頭疼的人之一”,它在TikTok承擔幕僚長角色,用“美國政策、法律”長期與美國當局“對抗”。
美國“禁令”響不停,如果少了這位“狠人”,TikTok將如何抗住美國的“封殺”?
“狠人”離職
重要人物出走。
8月28日,據鳳凰網科技報道,根據TikTok運營主管亞當·普萊澤發給部分員工的一份備忘錄顯示,TikTok內容戰略和政策主管妮可·伊亞科佩蒂將于今年9月6日離開公司。
伊亞科佩蒂于2020年加入TikTok,擔任過包括幕僚長在內的多個職位。備忘錄稱,2020年,她幫助TikTok“應對了美國第一波嘗試封殺該應用的行動”。
于 TikTok而言,2020年前后是用戶增長“神速”,也是“生死攸關”的時刻。
2018年1月,約有1100萬美國人在使用TikTok應用,到2020年8月,TikTok美國活躍用戶人數已經超過1億人,相當于約有1/3美國人愛上了TikTok。
TikTok在美國人群不斷滲透,成為美國主流社交媒體,這一舉動迅速驚動了美國當局者。
從2019年開始,相關限制TikTok的討論在美國政界愈演愈烈,陸續有人致信美國行政部門,要求對TikTok在美國構成的風險進行評估。
曾一度使用TikTok招募年輕人入伍的美國軍方則宣布,將在陸軍和海軍的官方設備上禁止TikTok的使用。
這還沒完!
除禁止軍方人員使用外,美國政府還嘗試從國家安全角度出發,頻頻向TikTok“發難”,試圖禁止TikTok在美國的使用。
2019 年 11 月,美國政府對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收購Musical.ly進行國家安全審查,關注點在于用戶數據的處理和存儲。
之后,美國參議院針對TikTok舉行了一系列聽證會,目的是推動相關立法,禁止TikTok在美國的使用。
美國政府不斷質疑TikTok的數據收集活動會將美國用戶的數據泄露給中國政府,進而威脅國家安全。
原因在于TikTok與Facebook、YouTube等美國本土的互聯網公司不同,TikTok為中國科技巨頭字節跳動所有。
盡管TikTok多次強調,公司會拒絕任何交出數據的要求,TikTok也不遵循中國網絡安全標準,但依然沒能阻止美國當局的持續打壓。
2020年8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連發兩道行政命令,要求字節跳動在45天內將TikTok出售給美國公司,否則將在美國境內禁止所有與TikTok有關的商業往來。
危急關頭,時任TikTok CEO 凱文·梅耶爾卻傳出辭職消息。這么一位重要人物的離開,不禁讓人憂心TikTok在美國的處境。
幸而,字節跳動從迪士尼挖來的伊亞科佩蒂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0年加入TikTok的伊亞科佩蒂,最為擅張的是用“美國政策、法律”與美國當局“對抗”,幫助TikTok抗住了美國的“封殺”,維持了TikTok在美國的正常運營。
在特朗普連發兩道行政命令一月后,字節跳動便通過在美國的法律訴訟暫停了特朗普的行政命令。
經過一系列聽證會,法院裁定有關部門在處理TikTok問題時未能遵循適當程序,并且認為,美國有關部門沒有足夠證據證明TikTok對國家安全構成實質性威脅。
最終,拜登于2021年6月宣布撤銷TikTok禁令。不過這之后,美國政府對TikTok的“封殺”仍未停止。
“禁令”倒計時
“議員們的電話昨晚響個不停!”
3月7日,TikTok“大膽”向美國地區共計 1.7億用戶發出彈窗推送通知:
“阻止關停 TikTok,國會正計劃全面關停TikTok,在美國政府剝奪1.7億公民憲法賦予他們的自由言論權利之前,現在就說出來。”
TikTok號召廣大用戶,“讓國會知道TikTok對你意味著什么,讓他們投否決票,現在就打電話。”
隨后,TikTok在美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得到充分證明,美國眾議院辦公室接到了大量由TikTok用戶打來的電話。
有人揚言,如果TikTok被禁,可能會發生類似“國會山陷落”那樣的騷亂。
在反對者眼中,“禁令”威脅著他們的生計,對美國經濟會產生破壞性影響。
據《華盛頓郵報》介紹,TikTok為用戶提供了多種創收方式。TikTok會根據瀏覽量為內容創作者提供報酬,用戶還可以通過品牌合作、產品植入、加入電商平臺TikTok Shop來創收。
牛津經濟研究院發布報告稱,2023年,TikTok為美國中小企業主帶來147億美元的收入,為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了242億美元。
TikTok至少為美國創造了22.4萬個崗位,對加利福尼亞州、得克薩斯州、佛羅里達州、紐約州和伊利諾伊州等地的經濟貢獻尤為突出。
但這些依然未能阻擋“禁令”推進。
美國眾議院、參議院相續通過了限制Tiktok的法案,要求其母公司字節跳動在最多一年內對其剝離,否則將在美國面臨封禁。
4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價值950億美元的一攬子對外援助法案,該法案還涉及強制字節跳動剝離TikTok美國業務。
在相關條款中,字節跳動被限期約九個月剝離其美國業務,否則將面臨美國全國禁令。此外,如果在九個月到期后,確定出售事宜取得進展,美國總統可以再給予90天寬限期。
意思就是“留給TikTok的時間不多了”,如果TikTok希望留在美國市場,字節跳動需要剝離對TikTok的控制權,否則將面臨“封殺”。
然而這樣的關鍵時刻,TikTok又傳出“重要人物”離職,TikTok能再一次挺過“危機”嗎?
特朗普突然轉向
“請放心,我們不會去任何地方。事實和憲法都站在我們這一邊,我們期待再次獲勝”。
在拜登簽署法案不久后,TikTok CEO周受資回應聲稱,TikTok不會離開美國,公司將訴諸法律手段予以反擊。
他指出,TikTok已投資數十億美元,以確保美國數據的安全,使平臺免受外部影響和操縱。并聲稱,“這實際上是一種諷刺,因為TikTok上的言論自由恰恰反映了讓美國成為自由燈塔的相同價值觀。”
5月7日,TikTok提交了一份長達67頁的法律文件,稱由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生效的《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法案》違反了第一修正案。
該訴訟文件稱,這是“歷史上首次,美國國會制定了一項法律,將一個特定的言論平臺置于永久的全國禁令之下”。
根據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規定,國會不得制訂侵犯言論自由的法律。說起來,這算不算是對美國言論自由權的侮辱呢?
6月20日,TikTok還和8名TikTok創作者共同向美國法院提交了首份法庭書狀,指控美國政府涉TikTok“不賣就禁”法案是“政治蠱惑”的結果,其精神有違美國憲法,應當被推翻。
這被視作“美國互聯網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一場法律戰的開始”,是TikTok對美國“不賣就禁”法案反擊的開始。
特朗普對TikTok的態度,也發生了大反轉。
他曾在接受采訪時聲稱,“沒有TikTok,會讓臉書變得更強大,他認為臉書是人民的敵人。有很多人喜歡TikTok,TikTok上有很多小孩,他們沒有了TikTok會發瘋”。
6月7日,特朗普又表示,(若成功當選美國總統)他將永遠不會禁止TikTok。
相較而言,這是一個重大的反轉,因為在擔任總統期間,特朗普曾試圖“封殺”TikTok,且相當“激進”。
至于特朗普為什么一改常態,其實TikTok的影響力已不容忽視。2023年皮尤民調發現,1/3的美國人正在使用TikTok(約1.7億),而他們中絕大多數堅決反對“搞死”TikTok。
“擁護”TikTok,無疑將可能對特朗普當選有極大幫助。
周受資似乎也在試圖利用美國用戶共同去打贏這場“硬仗”,畢竟有一種力量叫“民心所向”:
“當我們在法庭上陳述案情時,你仍然可以像往常一樣享受TikTok。如果你有一個關于TikTok如何影響你的生活的故事,請告訴我們。”
美國舉起“屠刀”,TikTok“命懸一線”,周受資此時也只能拼盡全力、想盡辦法去“贏”。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