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平替,殺死價格戰
誰會想到,已極端低價的蜜雪冰城還能有平替。
原創首發 |?金角財經(ID:?F-Jinjiao)??作者 | 穎寶
甜啦啦,這個蝸居于下沉城市9年的連鎖茶飲品牌,今年以來借助互聯網逆向傳播,給一、二線城市年輕人帶來“億點點低價的震撼”。
蜜雪冰城的雙拼奶茶賣7元,三拼奶茶賣8元;甜啦啦的“五拼全套奶茶”(含珍珠、椰果、紅豆等五種小料)也是賣8元,多加2元,還能升級到1000毫升桶裝版。據統計,甜啦啦產品在2-15元間,客單價10元左右,除最便宜的冰淇淋外,純茶系列全線4元。
這還只是原價,美團的特價團購板塊下,甜啦啦的檸檬水售價3.4元、酸奶冰淇淋1.6元、雪頂咖啡6.99元、純茶3.4元……均比蜜雪冰城同款產品便宜幾毛錢。
與蜜雪冰城一樣,甜啦啦在用生命詮釋“薄利多銷”。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其門店數已接近8000家,正沖擊1萬家店,到2025年全國門店數將突破1.5萬家;2024年營收預計達35億元,2025年將達50億元。去年,甜啦啦已透露上市規劃,預計2025年沖擊港股IPO。
目前,在客均單價10元以內的新茶飲品牌中,甜啦啦的門店數量僅次于蜜雪冰城。
2024年大量茶飲品牌遭價格戰反噬,奈雪的茶上半年預虧超4.2億元、茶百道上半年凈利同比下滑63%……當同行還掙扎于“9.9元”的余震時,甜啦啦已經把游戲難度上升到“3.4元”了。
甜啦啦恐怕不是要加入價格戰,而是殺死價格戰。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金角財經,我們將為你剖析更多社會熱點,拆解經濟事件背后的邏輯。
“全行業的平替”
甜啦啦最初獲得網絡聲量,是在2023年。
當年8月,一個博主錄短視頻吐槽“牛油果茶大多賣20-30元”,并喊話甜啦啦:“給你一個月,把牛油果干到15元。”隨后,“把價格打下來”在評論區刷屏。
甜啦啦官方聞聲而來,表示將接受挑戰。不到一個月后,其按照約定推出超牛牛油果飲品、售價12元,讓不熟悉此品牌的網友驚呼:“原來許愿就可以許來平替了?”
確實,不止平替蜜雪冰城,甜啦啦還幾乎是全行業的平替。
茶百道的桑葚系列14元起,甜啦啦的超仙黑桑葚賣12元;喜茶的多肉楊梅賣20元,甜啦啦分別賣6元;鹿角巷的黑糖珍珠奶茶15元起,甜啦啦賣7元。
連咖啡賽道也難以幸免。瑞幸那售價13.9元的大爆品生椰拿鐵,被甜啦啦打到了10元;號稱價格戰打得最狠庫迪咖啡,其經典拿鐵“也不過”賣9.9元,甜啦啦的拿鐵已經賣到8元了。
在大多語境里,人們總習慣甜啦啦跟蜜雪冰城作對比,除了后者的價格已“低到貼地”,還有甜啦啦創始人王偉是蜜雪冰城加盟商出身。做茶飲生意前,王偉賣過燒烤和麻辣燙,加盟蜜雪冰城后才開始學習茶飲門道。在采訪中,其曾表示“沒有蜜雪冰城,就沒有甜啦啦”,進一步成為蜜雪冰城的影子。
甜啦啦成立于2015年的安徽省蚌埠市,下沉城市的消費力決定了其低價的底色,以及發展軌跡。窄門餐眼數據顯示,甜啦啦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占比81.15%,其中超33%是鄉鎮店,蜜雪冰城的此兩項數據分別為57%、24%。而整個茶飲行業的下沉城市平均占比是54.33%。
比蜜雪冰城更下沉,一來可拿到更低的租金,二來可通過空間錯位避開與巨頭們交鋒,這也是茶飲行業激烈四廝殺時,甜啦啦卻能悶聲發大財的原因。即便這兩年借消費降級風潮在北上廣深獲得一些“野生流量”,甜啦啦也僅在郊區開店,從不踏入中心商業區,比如其在北京的門店主要分布在四環以外且難找的巷子里。筆者試圖在廣州CBD附近搜索“甜啦啦”,發現距離最近的店在11公里外。
因為甜啦啦深知,低價是其唯一護城河,無論如何都要控住成本。
撿同行的爆款
當然,租金只是成本里的一小部分,茶飲行業最大的支出是產品研發和營銷。
甜啦啦的降本方式是繞開研發、跟風上新。同行那些經過市場驗證的爆品,甜啦啦都拿過來做。
霸王茶姬已累計售出6億杯的伯牙絕弦,主配方是“茉莉花茶+鮮奶”,470毫升的中杯規格售價16元;另一款由古茗推出、配方相似的云嶺茉莉白也是爆品,500毫升的中杯規格售價15元。甜啦啦由此嗅到茉莉茶底的新趨勢,推出了清風茉白,500毫升的規格只賣8元,滿足對品牌要求不高的消費者。
即便比伯牙絕弦便宜了一半,清風茉白還是有44%的利潤空間。王偉曾在采訪中表示,清風茉白成本僅4.5元左右。意味著,每賣出一杯就能賺3.5元,并無虧損壓力,甚至能進一步做優惠,比如在美團的特團價為7.5元,一次性買3杯的話,平均每杯只要6.63元。
減少耗材量,最直接壓縮成本。據王偉表述,甜啦啦不會降低材料品質標準,但一杯荔枝果肉飲品,如果同行放三顆荔枝肉,甜啦啦就放兩顆,“放三顆成本是6元,別人可能就要賣到18元,(我們)賣10元的話,利潤就不保了。如果放兩顆,做出來(口感)都差不多,再賣10元,才能做到加盟商和消費者(的利益)都達到平衡點上”。同時其坦言,大部分消費者其實嘗不出細微的口味差距。
增加單品容量,降低價格敏感,更是隱形降本。正如500毫升和1000毫升飲品的成本不會差太多,但零售價可上漲幾成。2021年,甜啦啦便推出1000毫升的“一桶水果茶”“一桶全家福奶茶”,定價均是10元。“便宜大碗”的屬性恰好擊中年輕人熱衷薅羊毛的心,“一桶水果茶”上市首日便售出40萬桶、15個月售出1.2億桶。
同一邏輯下,甜啦啦的供應鏈規模比蜜雪冰城小很多。
甜啦啦在經營初期與大多同行一樣,選擇以自建供應鏈的方式實現低價,在2016年開始建冰淇淋工廠,后來又建了一個杯子工廠。建成后,王偉卻發現,自營供應鏈不一定有高性價比——
伴隨市場容量不斷增大、創新速度不斷提升,自家工廠的創新能力未必可以趕超同行,與其固守自家工廠的老一套東西、眼睜睜看著品牌被大浪淘沙,不如買別家的新東西。何況,采購成本未必比自產的高,畢竟那些專業做生產的商家,永遠能找到最低價的采購源頭和人力。
“只要采購量夠大,別人就會給你好價格。”王偉表示。
何必成為蜜雪冰城
蜜雪冰城之所以是蜜雪冰城,而不是“xx的平替”,是因為其除了便宜,還有名氣。
在抖音搜索走低價路線的茶飲品牌,截至2024年7月31日,甜啦啦系列賬號的最高粉絲量為58.2萬,而蜜雪冰城為368.1萬、古茗為584.4萬、茶百道為964萬。在受眾更為下沉的快手上,甜啦啦也僅有60.4萬粉絲,蜜雪冰城則有891.8萬,兩者相差超10倍。
小紅書上的甜啦啦相關筆記下方,也時常出現類似“這是什么時候冒出的牌子”“是哪個地方的雜牌嗎”的評論,輿論聲量與甜啦啦沖擊萬店的全國連鎖規模不匹配。
尷尬的是,甜啦啦是有做過營銷的。2024年7月,甜啦啦與動畫《馴龍高手》聯名推出“夜煞黑桑葚”“光煞白龍眼”兩款定制飲品;2023年6月,舉行龍湖音樂節;2023年5月,借勢熱播劇《長月燼明》舉辦公益活動。
營銷變現效果的不盡人意,便說明了,單一追求低價已給甜啦啦的口碑造成傷害——消費者或會被低價吸引購買,但基于產品無創新性賣點、無概念包裝,他們不會特意種草給朋友。
這種損害已經反映到賬面上。據王偉表述,甜啦啦的平均毛利率為52%,遠低于同行平均的65%。意味著,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和議價權較弱,不利于之后完成上市目標。此外,2023年,甜啦啦約7800家門店的累計銷售額為20億元,蜜雪冰城在2019年的門店規模與之相近(7225家),但營收額能做到25.66億元。
就連王偉自己也承認,名氣決定了品牌發展的上限,“如果我們先做了一個產品,霸王也做了,人家就會說是霸王超越了甜啦啦,而不會說平替了甜啦啦。這就是品牌聲量的問題”。
寬松的加盟條件,也在反噬甜啦啦的品牌力。
在品牌發展早期,為了快速跑馬圈地,甜啦啦降低了加盟門檻。媒體報道顯示,甜啦啦是免加盟費的,同時為商鋪提供房補。其對加盟商只有三個要求:年齡在45歲以下、資金不能少于35萬元、要來總部學習。許多被同行品牌拒絕的加盟商,由此進入了甜啦啦的懷抱。
但其中的潛在風險,無疑比同行的加盟模式大很多。2021年的時候,甜啦啦便因多起產品質量問題,強制關閉了五六百家店。黑貓投訴網站上,甜啦啦的累計投訴量高達1184條,近30天內就新增了23條,投訴內容多為“有異物”“喝出蟲子”“店員不理人”“無法退款”等原本加強培訓就能規避的細節問題。
在市場話語權和用戶粘性方面,甜啦啦距離取代蜜雪冰城,還有很長一段路。
但從另一方面看,甜啦啦不需要成為“蜜雪冰城2.0”,生意也不會做砸。畢竟在“極端低價”面前,消費行為可以變得沒有道理。
參考資料:
壹覽商業《對話甜啦啦馬駿:除了消費者和加盟商,其他不值得關注》
零售商業財經《甜啦啦除了“低價”,僅剩下低價和低價》
每日人物《比蜜雪冰城還便宜?奶茶隱形巨頭想開5萬家店》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