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命成功吳柳芳
為了生活,就是想改命。
文/迪麗冷巴??出品/三言Pro
昨晚,前體操運動員吳柳芳解禁,關注她的粉絲肉眼可見上漲。
今早6點,粉絲破380萬;8點半,破400萬;11點55,479萬。照這架勢,粉絲是奔著千萬去了。
這個事件最核心的討論焦點是,一個前體操運動員搞“擦邊”,是否有損國家榮譽。
首先要厘清的一點是,吳柳芳并沒有獲得過奧運冠軍。她在比賽中頸部著地,被擔架抬走,此后并沒有成為桑蘭那樣的勵志榜樣;也沒有像有些退役女運動員嫁入豪門,享受哪怕一點點名利流量。
在這個事情之前,筆者甚至沒聽過這個名字,與同樣開了短視頻賬號頻頻上熱搜的跳水冠軍全紅嬋,和因“袋鼠搖”火爆全網的體操奧運冠軍300多萬粉絲的管晨辰等相比,在一個沒有微信、沒有抖音、互聯網遠未有今天發達的年代,僅僅獲得了體操世界杯(非足球世界杯)冠軍的吳柳芳,簡直是籍籍無名的存在。
甚至她連一個傅園慧那樣因一個驚訝表情就出圈的機會都沒有,留給公眾的只是平衡木上的標準動作和躺在擔架上的空洞眼神。
不知道90后、00后們有幾個知道吳柳芳呢?何況在熱搜之前,拿榮耀、獎牌引流,吳柳芳也只有幾萬粉絲,在舞蹈主播這個美女千千萬的擁擠賽道里,她只是個小蝦米。
因此,如果讓吳柳芳與“國家榮譽”這個詞牢牢捆綁,甚至一舉一動都被人拿著榮辱大棒在旁邊警戒敲打,是有些過分的。如果前運動員“擦邊”要被批評成立,百萬級別粉絲的管晨辰熱舞的時候,不知道上熱搜多少回了。
如果尺度過大,自然平臺有機制去判斷和處罰。有人說,她比賽時的尺度,比網絡上大多了。
冠軍是她的榮耀,而不應成為謀生的枷鎖。更何況還不是奧運冠軍那樣頂峰的榮耀。
于是,時空交錯,得冠軍沒有享受流量紅利,退役后并沒有享受豪門命運的吳柳芳,來到流量時代尋求自己的生存之道。
最讓筆者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吳柳芳說自己做網絡主播是“為了生活,就是想改命”。
她說家里條件不好,退役后做過老師,但是被拖欠工資;又當教練,編制沒給到她。于是來到杭州做起了主播。
改命,多么傳統,帶點迷信色彩的說法。有人通過改名字來改命,吳柳芳在“逆天改命”,也在“順天改命”。
逆天,忤逆傳統眼光,擺脫榮譽枷鎖,對抗命運,改變現狀;順天,結合自身情況,不斷嘗試,順應當下大勢。
她說,奧運冠軍有錢有房有車,我沒有。說實話,某種程度上講,她比我們普通人機會更少,沒有通過文化課一步步向上、走進職場的路徑;比賽成績也非頂尖,榮譽光環也不大,注定在體育上走不到太遠。
互聯網無疑是當下大勢,她說自己內向嘴笨,發揮自己擅長的肢體能力,做舞蹈主播即便不能大火,也是一個提升收入、改善生活的渠道。
而當她鞠躬道歉露出墻上的一幅字,一念“蕩婦”,一念“坦蕩”,她坦蕩地在網友面前展示這兩個極易被誤解、被貶低的兩個字,我知道,做主播可能是她最后一條可以改命的路。
不然我們很可能看到的是,某體操冠軍火鍋店創業失敗、辦培訓班投資打水漂……一頓嘲諷。
確實不乏通過做主播改命的人,他們努力多年,有朝一日被算法砸中,成為頭部,改了命;很多五六十歲企業家也在短視頻上做IP,為企業產品營銷引流;
很多圖文自媒體也轉型,中年男老師們也不顧自己的油膩豁出去懟臉拍視頻,他們愿意這樣拋頭露面嗎?不,是平臺對真人出鏡權重高。在生存遇到問題的時候,出鏡做主播很有可能觸底反彈,這就叫改命。
多數情況下,改命就是為了活著、生存。我們應該尊重每個為了改命而努力嘗試的人。對吳柳芳多一絲寬容,就是在為以后的體育事業做貢獻,讓更多人不會因為后路、生計擔憂而參與到體育中來。
《大話西游》里,觀音對至尊寶說,我要再提醒你一次,金箍戴上之后你再也不是個凡人,人世間的情欲不能再沾半點。如果動心,金箍就會越收越緊,苦不堪言。
而現實中卻是,當你脫下金箍,成為凡人,人們還以為你戴著金箍,在旁邊指指點點。
經過一番輿論,吳柳芳的粉絲有了,在大家的支持下,她的“金箍”也會完全摘下,她改命成功了。希望她改善了生活后,繼續做公益,堅持真善美。
吳柳芳讓筆者想起一個高中體育特長生同學,短跑優秀,后來也沒走體育這條路,冠軍名單上也沒他,我該慶幸他是一個普通人嗎?
?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