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300億海外建電池廠,寧德時代聯手瑪莎拉蒂母公司“搶份額”
寧德時代計劃與瑪莎拉蒂母公司Stellantis在西班牙成立合資工廠,總投資規模約300億元。而寧德時代此舉目的也非常清晰,即通過股權合作來搶占海外市場份額,坐穩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第一的“鐵王座”。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寧德時代與瑪莎拉蒂母公司達成重要合作。
12月10日,寧德時代宣布,公司與Stellantis計劃共同在西班牙出資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并將以合資公司為主體在西班牙薩拉戈薩興建合資電池工廠。
據悉,Stellantis早在2023年11月便與寧德時代簽署一紙諒解備忘錄,在確認供貨關系的同時,也“預留”了有關成立合資公司的探討。而伴隨著合資公司落地,寧德時代也展現出“搶份額”的決心。
具體來看,與Stellantis共建合資公司意味著寧德時代讓渡了部分股權。但這反而有利于兩者關系升級,也有助于公司從一眾Stellantis供應商中“脫穎而出”,獲得更多潛在訂單機會。
而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在歐洲急需中國鋰電出海但又存各種壁壘的背景下,寧德時代通過與當地頭部車企設立合資公司的方式,或既可實現綁定大客戶的目的,又可規避一些“麻煩”,有望一舉兩得。
總投資300億“落子”西班牙
寧德時代的“歐洲版圖”再擴張。
12月10日晚,寧德時代披露公告稱,公司與Stellantis擬共同在西班牙出資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并將以合資公司為主體在西班牙薩拉戈薩興建合資電池工廠。
公告顯示,該合資公司由寧德時代控股,董事會主席及首席執行官人選也由寧德時代決定。而合資工廠預計總投資規模為40.38億歐元;按現有匯率計算,折合人民幣約308億元。
據悉,該合資工廠主要生產磷酸鐵鋰電池,動力電池年產可達50GWh。目標客戶同為Stellantis,總建設期預計四年。
著眼合資方兼客戶的Stellantis,其實則由標致-雪鐵龍與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于2021年合并而來,是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現如今,大眾耳熟能詳的瑪莎拉蒂、阿爾法羅密歐、吉普、克萊斯勒等皆為其下屬品牌。
目前,Stellantis在美、法、意多國資本市場上市,其美股總市值約530億美元。業績方面,2024H1集團凈收入850億歐元,同比下降14%,凈利潤56億歐元,同比下降48%。
據了解,Stellantis新能源含量顯著不足。2021-2023年集團新能源車銷量分別39、51、65萬輛,僅占總銷量比例的6.7%、8.9%、10.5%。
或正因此,Stellantis近年來開始和中國新能源車產業鏈加深“合作”。2023年10月26日,集團宣布計劃投資約15億歐元取得零跑汽車約20%股權,并成立合資公司零跑國際,獲取在中國境外獨家銷售零跑汽車車型的權利。
敲定產業鏈下游的新勢力電動車廠商后,Stellantis一并將目光移至中游大廠。
同年四季度,Stellantis正式與寧德時代“牽手”。當年11月21日,Stellantis和寧德時代簽署過一份不具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約定稱寧德時代將在歐洲當地向Stellantis供應磷酸鐵鋰電池的電芯和模組助力其電動汽車生產,并且也探討了以對等模式成立合資企業的可能性。
時隔一年,合資公司最終落地。對此,寧德時代表示,本次合作符合公司全球戰略,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公司國際化布局。而公司實控人曾毓群也對外宣稱,與Stellantis的合作將成為行業重大成功案例。
Stellantis透露,取決于慣例性監管條件及審批,預計本交易將于2025年年內完成交割。
用合資公司換市場份額?
根據Stellantis此前發布的“Dare Forward 2030”規劃,到2030年,集團在全球范圍內純電動汽車年銷量將達到500萬輛,在歐洲實現乘用車100%純電化,在北美實現乘用車和輕型卡車50%純電化。
Stellantis高級副總裁Micky Bly也曾表示,到2030年該集團計劃將電池年產能擴大至400GWh。而這一數字的體量,相當于寧德時代此次西班牙電池工廠年產能的8倍。
而對于Stellantis的供應商來說,在Stellantis加速新能源轉型目標越發明確之時,也意味著他們有希望獲得更大業務增量空間。
不過,作為車界“大咖”,Stellantis不缺供應商,除寧德時代外,其供應伙伴還包括蜂巢能源、ACC、瑞浦蘭鈞、三星SDI和LG新能源等。
回顧歷史,2022年3月,Stellantis和LG新能源簽署協議,以雙方合資的形式共同建立加拿大電動汽車電池制造廠,該項目將投資逾50億加元。同年5月,Stellantis又和三星SDI一同宣布將投資超過25億美元建設第一家聯合電池工廠,預計2025年一季度投產,年產量達33GWh。
2023年7月24日,Stellantis與三星SDI進一步加深合作。彼時,雙方再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兩者的合資企業在美國將建立第二座電池制造工廠,計劃于2027年投產,初始年產能為34GWh。
毫無疑問,供應商之間皆屬競爭關系。在競爭對手率先運用“合資手段”紛紛加深與Stellantis合作之后,寧德時代自然也要趕上。
對于寧德時代來說,這次與Stellantis設立合資公司,預示著其通過股權合作以求綁定這一客戶。長遠來看,此舉有利于兩者關系升級,也有助于公司從一眾競爭者中獲得更多份額。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寧德時代與Stellantis建設合資公司“牽手”的模式也可在未來被不斷復制。
據悉,歐盟碳排放考核趨嚴已成定局,眾歐洲車企也迫切需要轉向新能源化。不過,在此背景下的歐洲本土鋰電發展不甚理想,最典型案例即為前不久剛剛宣布破產的北伏(Northvolt)公司。
資料顯示,北伏公司一度被歐洲視作擺脫對中國鋰電依賴的“利器”。但伴隨著過度擴張以及訂單來源單一因素作崇,該公司經營持續承壓。最終,其在申請破產前只剩下3000萬美元現金,背負58.4億美元債務。
一邊是強烈的產品需求,一邊是本地供應的缺失,因此,留給寧德時代深度綁定的歐洲車企資源較為充足。
另一方面,考量到歐洲本身有供應鏈安全顧慮,且作為中國企業的寧德時代也要面臨各種考驗。綜合來看,通過股權合作,采取與更多頭部車企設立合資公司的方式或能實現兩頭兼顧。
梳理相關數據發現,今年以來,寧德時代動力電池國內市場份額穩定在45%左右,而海外市場份額呈現環比小幅下滑態勢,截至5月末約25%。
寧德時代的“出海局”
若西班牙電池工廠順利落地,那么這將是寧德時代繼德國工廠、匈牙利工廠后的第三家歐洲工廠。
事實上,寧德時代的出海視野早已遍布全球。除了歐洲外,東南亞與北美也是兩大重點區域。
2022年4月,寧德時代控股子公司下屬普勤時代與印尼ANTAM和IBI簽署三方協議。據悉,三方將投資建設動力電池產業鏈項目,包括紅土鎳礦開發、火法冶煉、濕法冶煉、電池回收、三元正極材料和三元電池制造。項目總金額不超過59.68億美元,折合約400億人民幣。
而一年后的2023年6月,寧德時代還和泰國PPT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將提供CTP電池包生產線,分享CTP電池包生產技術等,以滿足當地電動車生產需求,助力泰國成為東南亞地區的電池生產中心。
北美方面,2023年2月,福特汽車宣布在密歇根州建立一家電動汽車磷酸鐵鋰電池工廠,總投資額高達35億元,合作方為寧德時代。
同一時間,寧德時代也確認,將為福特汽車在美國新建的電池工廠提供籌建和運營服務,并就電池專利技術進行許可,不涉及直接投資。
此后,受工人罷工等因素影響,福特汽車短暫停止電池工廠建設。但據上證報2024年1月6日報道,寧德時代與這家老牌汽車公司的合作尚處持續推進過程中。
剖析寧德時代在不同區域的出海側重發現,其目的略顯差異。
譬如,在歐洲地區建設德國、匈牙利、西班牙工廠屬于產能出海,目的在于貼近歐洲頭部車企,直指奪取市場份額。
在印尼為首的東南亞地區“扎根”,更多的是“看上了”以鎳為首的電池上游資源以及較低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美國與福特汽車合作是通過技術授權的路徑,即所謂技術出海。有分析表示,此類技術轉讓模式的出現不同于建廠擴張,可使得寧德時代財務壓力大大降低,但最終稱得上是變相“占領”海外市場。
當然,曾毓群也沒有完全放棄美國在美國新設電池工廠的可能性。其曾表示,只要美方愿意,寧德時代將考慮前往在美國建廠。
現如今,寧德時代市值高達萬億,而其在國內電池市場的霸主地位早已確認。往后看,公司真正的變量正來自于出海的成色。
責任編輯 |??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