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點亮“十大信號燈”,明年哪些行業“真香”?
變則通,通則久,久則達!
作者/衛亞文?編輯/高巖?來源 /野馬財經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剛剛召開,明年有哪些經濟新風尚值得關注!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作為判斷當下經濟形勢和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這場會議舉國矚目。
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2024年的經濟工作進行了總結和分析,提到今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并部署了2025年經濟工作。其中,如何擴大國內需求、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九項任務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內容。
此外,會議還有十個重要提法值得關注:“不斷深化對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協同推進政策實施和預期引導”、“激發干事創業的內生動力”。明年力爭實現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圖源:微博
12月14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行的2024—2025中國經濟年會上,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文秀表示,2025年,將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也就是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與以往相比,在提法上發生了重大變化。有利于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更好應對經濟運行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這些政策新提法的背后,有很高的含金量,具體方案將在全國兩會登臺亮相。
他還提到,2025年要提高財政赤字率,增加赤字規模,增加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大財政支出強度,確保對經濟增長形成有利拉動。
韓文秀稱,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進一步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要適時降準降息,用好公開市場操作等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還要探索拓展中央銀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功能,創新金融工具,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認為,當前,隨著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增強了貨幣政策的應對能力和空間。明年貨幣政策將保持對實體經濟較強的支持力度,在價格上持續發力,在總量上繼續施力,在結構上聚焦用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權威人士和專業人士的這一解讀令外界也更加明確了宏觀政策與以往的變化。對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出的信號,多家券商和眾多專家、學者也給予了視角不同的解讀。
中金公司旗下的投研平臺——“中金點睛”分析了明年的經濟目標后認為,“穩物價”、“適時降準降息”、財政擴張、“大力提振消費”、“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等方面值得關注。他們預計,明年,逐漸彌補通脹缺口和需求缺口可能是“穩物價”的一個方向。貨幣政策方面,除了降準降息以外,政策工具創新也應該是關注的重點之一,之前央行已經建立了國債買賣工具、保障性住房再貸款等新型貨幣工具,未來,為了維護金融市場穩定,還會出現其他新型工具。此外,財政擴張方面,明年財政將向惠民生、促消費、促進房地產止跌企穩、實現政府投資適度擴張等方面綜合發力,尤其是惠民生政策力度將提高。最后,“兩新政策”將是提振消費的重要手段,補貼金額和品類都有可能提升和擴大,除了汽車、家電,通信產品、家居產品、消費類電子產品等或許都將納入其中。
華泰證券旗下的全球宏觀研究團隊“華泰證券宏觀研究”則認為,擴大內需的抓手可能仍主要落在一攬子提振消費的政策層面,另外,配合超長期特別國債擴容,城市更新、高科技和環保等領域的“高質量投資”也可能加速。具體來看,財政政策方面,特別國債、地方專項債以及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新增總融資相較今年都會增加;貨幣政策方面,央行明年或將降息30-50個基點,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有望加速,新增國債購買也有望擴容。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與去年相比,此次會議有七大看點,第一,明晰了增長目標和財政貨幣政策舉措;第二,“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代替“科技創新”成為政策最優先任務;第三,科技創新重點聚焦在“AI+”;第四,改革重心偏向措施落地;第五,對外開放更關注應對外部沖擊;第六,房地產政策力度更強;第七,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政策力度加碼。他們認為,明年非銀金融、地產鏈、消費電子、機械等行業值得關注。
圖源:罐頭圖庫
國泰君安旗下的“國君宏觀研究”發文稱,這次會議新聞稿有六個亮點,強調外部環境對我國經濟運行的挑戰;對財政和貨幣政策提出了具體要求,如“提高赤字率”、“適時降息降準”;居民消費和城市更新是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抓手;再次點名“內卷式”競爭;對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措辭加深,收儲的政策細則有望出臺;強調對民生保障領域的支持力度。其中,“國君宏觀研究”預計,明年房地產市場,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可能不止100萬套,生育補貼等政策也有望在2025年3月出臺。
作為舉國關注的經濟盛會,不少專家、學者也在第一時間對政策,結合自己的認識進行了解讀。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巖認為,明年,擴大內需很重要,并且,擴大內需不是一時之策,而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長遠之策和根本之策。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麗芬。她說:“居民收入是消費的基礎,社會保障是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要突出就業優先導向,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改善收入預期,增強消費意愿。同時要抓住關鍵領域和環節提升消費層級,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促進文化、旅游、娛樂等休閑服務業發展,滿足多元化、個性化、高品質的服務消費需求。”
建誠智庫首席研究員何田的注意力則在國民支柱產業——房地產領域。他提到,此次會議中針對房地產的相關政策延續了此前中央政治局會議“穩住樓市”的導向,也就是說,市場不穩的話,相關政策還會出臺。具體來看,未來,國家還將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充分釋放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潛力,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則認為外貿迎來機會,他表示,提升我國外貿競爭力,要保持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和太陽能面板等外貿“新三樣”產品增長勢頭,并提升產品和行業競爭力。
圖源:罐頭圖庫
總體來看,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提法和措辭上與之前相比有不少突出變化,比如在傳統目標的基礎上,加上了“促進居民收入增長”,更是明確了具體的舉措——比如要“上調財政赤字率”、“降準降息”等。
辭舊迎新之際,明年的經濟工作重點更加明確,也意味著明年是新一輪深化改革中,承前啟后,極為關鍵的一年。在相當長的時間維度中,我們這代人都將處于改革和變化之中。恰如中國古代賢哲大儒所說:“變則通,通則久,久則達!”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