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紙尿褲”如何闖出一片天?
一片紙尿褲的升級轉型之路。
作者/高巖 池小雨?編輯/ 高遠山?來源 /野馬財經
泉州,作為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閩南文化的發祥地,正在借助電商悄然成為一座全球化的“母嬰之城”。
01
電商+政府扶持,
泉州母嬰產業帶乘風而起
盡管產業鏈觸角已經遍布母嬰行業的上下游,從童裝、童鞋、紙尿褲、童車、兒童食品、兒童家具、家居用品,覆蓋到“衣食住行”各個領域。但追溯起來,泉州的母嬰產業起步于產業鏈的最低端——代工。
而代工處在產業鏈的制造端,一直以來處在著利潤持續走低、人工成本增加的困境中。目前,泉州本地的兩大紙尿褲頭部廠商——利澳和宜嬰,均通過上下求索,成功實現了轉型升級,構建起屬于自己的品牌。
利澳早年以做代加工起家,為國內的南極人公司做貼牌代工。作為大快消產品,紙尿褲的技術壁壘較低,不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多年的技術積累就能參與競爭,這為自主品牌的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
同時,電商平臺天然的流量優勢也成為自主品牌發展的土壤。利澳電商負責人陳雪表示:“2018—2019年,南極人電商占利澳總銷售額的80%,自有品牌占20%。到2020年,自有品牌快速發展,占利澳總銷售額的40%;到2021年,南極人品牌的銷售額逐步下降,自有品牌在不斷地上升?!?/span>
在尋求自主品牌的道路上,電商則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據陳雪介紹,利澳在拼多多上有一套自己的的“打法”:包括小包產品拉新、大包產品復購,以及結合平臺資源位和活動進行多件復購,形成良性循環。據陳雪介紹,利澳2019年正式入駐拼多多,當年就創下了5000萬元的銷售額。
陳雪表示,“拼多多用戶中的高端人群在不斷增長,后續我們將會提高我們產品的片單價”。通過細致的觀察電商平臺消費人群的變化,企業也在不斷的調整更為合適的策略,這對于對利澳這樣的中小企業來說,如果可以恰當的把握,則對升級轉型頗有助益。
泉州的另一家紙尿褲品牌——宜嬰,也在敏銳的尋找電商的商機。宜嬰自2003年成立,最初以性價比商品為主,后逐漸發展到高端+性價比商品兼顧。2018年宜嬰開始接觸拼多多,通過研究國際品牌和市場趨勢,宜嬰成功測試并推廣高端產品,實現業績增長。新夢想家是宜嬰今年在拼多多上的一個爆款,產品上架之后,銷量從9月份的600萬到10月份的900多萬到11月份的1500多萬。
今年5月,宜嬰獲得了品牌黑標。黑標即前臺所展示的黑色品牌標志,是拼多多對于平臺中具有一定規模和經營實力的商家的優質品牌的認證標志。“黑標=品質,百億補貼=正品”已深入用戶心智,因此黑標品牌在平臺中的推廣和銷售也會具有相當的優勢。有了品牌黑標的背書,宜嬰目前的銷售基本排在平臺第3、4的位置,直追幫寶適、好奇等國際大牌。
泉州紙尿褲廠家從代工起步,借助電商轉型升級,著力打造自主品牌。目前已經賣到了東盟、印度等海外國家。據行業分析師預計,泉州紙尿褲市場規模將有望達到500億元。
泉州母嬰產業帶的成長歷程,在某種程度上,映射了“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軌跡。該產業帶的工廠與商家,依托電商平臺嶄露頭角,在直接面對消費者的過程中,迅速提升了對市場動態的敏銳感知力。他們成功地將供應鏈優勢與互聯網電商的數字化手段相結合,敏銳捕捉市場趨勢的變遷,迅速響應電商用戶群體的需求,進而促進了供給側的產業優化升級。
2024年下半年,拼多多推出的“新質供給”策略,密集落地了系列針對新質商家的扶持計劃。這為以利澳、宜嬰為代表的紙尿褲品牌帶來利好,為泉州母嬰產業注入新的動力。
除了拼多多,其他電商也為泉州母嬰產業的發展添磚加瓦。2024年8月1日,淘寶泉州產地學習中心正式啟動。淘寶教育產業發展部福建省負責人李晨晨詳細介紹了淘寶泉州產地學習中心可以提供的服務,包括面對商家的本地化培訓、咨詢服務、建立本地商盟等,旨在幫助商家全方位提升在淘寶生意經營的能力,還有實操培訓、店鋪診斷、1V1陪跑等培訓扶持,內外部資源對接、名企參訪等服務。
活動當天,淘天集團母嬰親子行業為泉州本地企業舉辦了童鞋供應鏈選品洽談環節,現場到場近百位本地工廠和淘系商家,為雙方提供了直接溝通與促進生意合作的機會,現場多位工廠與品牌企業之間達成意向合作。在選品洽談會正式開始前,淘天集團童鞋行業小二水草為商家介紹了“淘寶天貓產地金嬰計劃”,分享了童裝童鞋秋冬季節的趨勢,并為商家提供了精準的市場洞察,分析了童鞋產業在平臺上的發展方向,還有淘寶天貓大服飾出海計劃。并且,相關優秀工廠代表上臺分享了他們的供應鏈優勢,為商家搭建起交流和選擇的機會。
在全民直播的背景下,抖音和快手也加入了助力泉州母嬰產業的大潮中。抖音電商推出“王牌工廠”,針對具備優質生產能力的制造商進行的專項認證和運營扶持,孵化“中國質造抖品牌”,讓晉江制造優質供給全面融入抖音電商。
“這款紙尿褲能更好地呵護寶寶皮膚,儲量功能很好寶媽們可以不起夜更換,直播間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泉州洛江閩睿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的電商部直播間現場,主播正在助播營造的熱烈氛圍下,跟網友熱情的介紹產品。在平臺的流量與專項政策的扶持下,和洛江閩睿商貿公司情況類似,定期直播已經是眾多泉州本地母嬰賽道公司的日常。
(閩南網郭曉玲 攝)
02
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帶來的啟示
泉州母嬰產業帶轉型升級,也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扶持。
以前述直播的洛江閩睿商貿公司所在的泉州市洛江區為例。據閩南網報道,2023以來,洛江區出臺《2023-2024年洛江區促進電子商務發展若干措施》,撥付區級電商扶持資金108萬元。積極培育電商龍頭企業,嘉華、天嬌、俊發、恒璽等前10家企業網絡年銷售額合計超15.5億元;涌現出宜嬰母嬰旗艦店、布班迪官方旗艦店、恒璽母嬰專賣店、家得寶旗艦店等10多家年銷售額超3000萬元的品牌網店。此外,洛江區著力搭建電商(平臺)載體,推動中聚電商園、洋坑電商創業園運營招商,目前已進駐國內(跨境)電商、新媒體運營、培訓孵化等企業30多家,發揮行業集群效應。
不止是電商產業園,各類新型工業化產業園區在泉州也是遍地開花。
2024年底,央視花了6分多鐘聚焦泉州市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盤活低效用地,以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推進新型工業化。形成“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的生態,帶動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約4%。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截至2024年12月,泉州已推進100個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項目,并吸引了超1000家企業入駐。2024年前11月,這些入駐企業新增工業產值700多億,使得泉州畝均稅收由原來的5.5萬提升到20萬。
概括而言,泉州市以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推進新型工業化有三個重點做法:一是抓規劃與建設,推動國土空間高質量重構,破解“園區怎么建”。搶抓國家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政策機遇,統籌國土空間規劃和產業規劃,摸清全市低效用地家底,由國企帶頭打造首批14個試點園區,帶動民企全面參與,分行業量身定制標準化廠房。目前,已實施100個市級園區項目,撬動1000余億元設備更新投資,盤活2.5萬畝低效工業用地,容積率由不足1.0提升到2.5以上。
二是抓招商與運營,推動產業業態高質量重塑,破解“產業怎么引”。圍繞50條縣域重點產業鏈,差異化打造龍頭園區、專精特新園區、“一園一品”園區,在每個園區重點布局1個主導產業,同步導入技術研發、中試孵化、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自工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啟動以來,新招引企業1902家,建成面積招商率達91%,新增工業產值712億元,預計2024年帶動規上工業增加值提高4個百分點。
三是抓政策與創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破解“效益怎么好”。結合入選全國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出臺鼓勵企業入園發展、給予換新設備投資額20%補助等支持政策,鼓勵企業換廠房換設備,帶動技改投資連續3年高速增長,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率由58%提高到85%。
這也是泉州紙尿褲等實體企業轉型升級中,通過政企良性互動實現跨越發展的經典案例。對于其他有志于產業興市的地區也有借鑒和參考意義。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長聘副教授、縣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曉斌總結,“電商+產業帶”的發展模式給縣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推動更多的縣域實現產業集聚和數字化轉型。隨著電商經濟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地方經濟更應該擁抱電商,順應市場環境,積極實現轉型升級,方能與時俱進,走得更遠。
這或許就是泉州創新發展“晉江經驗”帶給各地的啟示!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