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跳水,賽力斯需要一場“全面革命”
賽力斯一月銷量腰斬,著實讓人意外。
賽力斯一月銷量腰斬,著實讓人意外。
今年1月份,得益于舊車換新政策的鼓舞以及春節消費市場的拉動,汽車制造業產量有小幅增長,銷售同比微增,整體保持了穩定的開局趨勢。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汽車產銷持續強勁,汽車出口也保持良好勢頭。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1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245萬輛和242.3萬輛,環比分別下降27.2%和30.5%,產量同比增長1.7%,銷量同比下降0.6%。其中,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01.5萬輛和94.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9%和29.4%,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8.9%。
然而,從國內多家車企公布的銷量據來看,市場呈現出明顯的分化格局。有些車企在1月份實現了銷量的正向增長,迎來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也有像賽力斯這樣的部分車企,銷量的明顯下跌,面臨市場新挑戰。
開年銷量“開門黑”
2025 年開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風云變幻,車企們的銷量成績有好有壞,比亞迪、小鵬、零跑、蔚來等車企保持增長態勢,小米汽車 SU7 車型交付量也頗為亮眼。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比亞迪汽車1月共計銷售30.05萬輛新車,同比增長47.5%;小鵬汽車1月的銷量為3.04萬輛,同比增長268%;零跑汽車1月交付量達到2.52萬輛,同比增長105%;蔚來汽車交付新車1.39萬輛,同比增長37.9%;小米汽車SU7車型在1月的交付量再次超過2萬輛。
幾家歡喜幾家愁,理想汽車 1 月交付量同比下降、環比大幅下滑,銷量警報已然拉響。賽力斯更是“開門黑”,銷量數據斷崖式下跌堪稱觸目驚心。
兩者在一眾車企中逆勢下跌,凸顯重重危機。理想汽車數據顯示,2025年1月共交付新車29,927輛,同比下降3.97%,環比下降48.85%;無獨有偶,賽力斯1月汽車銷量為1.64萬輛,同比下滑47.02%,環比下滑45.57%。
從大環境來看,春節假期通常會對汽車銷量產生一定影響,造車新勢力均出現環比大幅下滑是常態,但賽力斯的問題遠不止是市場環境。小鵬、零跑等品牌在 1 月均實現了大幅度的同比增長,就連同樣銷量下跌的理想,同比下滑幅度也僅為 3.97%,賽力斯卻近乎腰斬的銷量下滑,無疑將自己置于了極為尷尬的境地。
2025 年對于賽力斯而言,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銷量大跌只是表象,背后反映出的是其在市場競爭、合作關系、自身能力等多方面的深層次問題。
漸漸失去了“保護傘”
曾經,賽力斯通過與華為的合作,借助界系列車型嘗到了甜頭。問界 M5 到 M7、M9,銷量一路飆升,長期穩定在五位數,多次登頂新勢力品牌銷量冠軍,賽力斯名利雙收。
根據公司披露的年度預盈公告,預計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442億元至1467億元,同比增長302.32%至309.30%,凈利潤達到55億元至60億元,實現扭虧為盈。值得一提的是,賽力斯2023年度凈虧損40.81億元,短短一年就實現凈利潤轉正。
如今,隨著華為的支持力度減弱,加之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賽力斯昔日的光環已逐漸黯淡。
一方面,“一界”發展成“四界”,華為不再將所有資源傾斜于賽力斯,使得賽力斯的市場推廣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隨著華為與北汽合作的享界 S9、與奇瑞合作的智界新 S7 以及與江汽集團合作的尊界 S800 陸續推出,華為的注意力被分散,賽力斯曾經獨享的華為紅利開始消散。春節期間,余承東將營銷宣傳重心放在享界和智界上,便是最直觀的信號。
此外,盡管華為方面對“四界”定位有所區分,但以問界M7、智界R7為代表的車型存在定位重合的情況,相似的產品定位必然會導致市場份額的競爭,問界系列車型的銷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流。
另一方面,傳統車企和新造車新勢力涌入,中高端新能源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也是賽力斯銷量困境的重要成因。
在50萬元以上豪華車市場,問界 M9 雖連續 多個月銷量第一,但小鵬、極氪、特斯拉、小米、比亞迪等品牌紛紛發力該價格區間,推出極具競爭力的車型,賽力斯若不能及時跟上節奏,必然會被市場邊緣化。
當華為的“偏愛”不再,賽力斯就像是失去了保護傘,自身核心競爭力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
擺脫銷量困境,塞力斯唯有自強
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賽力斯深陷銷量泥沼,試圖擺脫低銷量困境的每一步都顯得異常艱難。
從產品布局來看,問界 M8 被寄予厚望視作賽力斯的救命稻草,但它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堪稱“煉獄級別”。
據報道,問界M8定位為中大型SUV,全系標配激光雷達,1.5T增程器匹配前后雙電機,純電續航最高可達240km,售價區間可能在30萬-40萬元之間。然而,在 35萬至 45萬元這一價位區間,早已是豪強林立,問界M8想要在這樣的競爭格局中突圍,僅僅依靠性能出色遠遠不夠。
比如:特斯拉 Model Y 憑借其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優勢,長期占據著可觀的市場份額;小鵬 G9 以其出色的智能配置和舒適體驗,收獲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比亞迪唐新能源則依靠其強大的三電技術和豐富的產品線,在市場中穩扎穩打。
再看資本市場,賽力斯籌備港股二次上市,看似是獲取資金、緩解困境的一條出路,實則布滿荊棘。
資本市場的眼睛是雪亮的,它們只對那些真正具備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企業敞開懷抱。賽力斯過度依賴華為的問題早已被資本市場看在眼里,即便成功上市,若不能在上市后迅速解決這些問題,實現產品和品牌的質的突破,等待賽力斯的也不過是股價的持續低迷和投資者的不斷離場。
總之,賽力斯想要擺脫當前的增長困境,絕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要跨越產品技術創新、品牌獨立建設、銷售渠道拓展、內部管理優化等重重障礙,進行一場全面而深刻的變革。
從“華為依賴”到“獨立行走”
時移世易,賽力斯過度依賴華為的弊端逐漸顯現,若不想淪為市場的“棄兒”,其必須果斷斬斷依賴的藤蔓,學會“獨立行走”,開啟一場艱難卻必要的自我救贖。
首先,掙脫技術枷鎖,實現研發自主化。賽力斯長期依賴華為的技術輸出,只有擁有了自主研發的車聯網、智能駕駛、電池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在續航里程和安全性上實現突破,降低對華為的技術依賴風險,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站穩腳跟。
其次,擺脫運營附庸,重構產品生態。賽力斯需要建立用戶社群與數據平臺,深入了解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產品,增強用戶粘性。同時,利用數據平臺分析用戶行為和市場趨勢,為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提供有力支撐。
再有,擺脫華為影子,重塑品牌名望。在品牌形象上,賽力斯一直被貼上“華為合作品牌” 的標簽,缺乏獨立的品牌辨識度。賽力斯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品牌定位,挖掘自身的獨特賣點,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故事。
賽力斯從“華為依賴”到“獨立行走”的道路充滿荊棘,但這是賽力斯必須要走的路,也是它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生存和發展的唯一希望。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市場中,只有強者才能生存,而賽力斯,必須讓自己成為那個強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