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華創16.9億“收編”芯源微,半導體富豪鄭廣文加速資本騰挪
在新“國九條”等政策推動下,A股半導體產業資本整合加速。近日,北方華創16.87億收購芯源微近10%股權。而在這筆數十億的交易背后,隱現神秘資本玩家鄭廣文的產業整合棋局。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
賣掉手中亦盛精密不到一年,鄭廣文再度謀劃資本運作。
3月10日晚間,芯源微公告發布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東沈陽先進制造技術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進制造)于3月10日與北方華創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先進制造擬將其持有的1906.49萬股公司股份以88.48元/股的價格轉讓給北方華創,占公司總股本的9.49%。
根據交易內容不難發現,此次交易對價合計為16.87億元,這也意味著,鄭廣文能借此回籠不少資金。
事實上,早在去年7月,鄭廣文就曾策劃過旗下富創精密并購亦盛精密案,而其本人同時擔任收購方富創精密與擬收購標的亦盛精密兩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連續兩筆大金額交易,也令市場看到了鄭廣文嫻熟的資本運作能力。
北方華創入主芯源微
資本市場再現“A收A”,這次的主角是北方華創和芯源微。
近日,芯源微發布公告顯示,其股東先進制造擬協議轉讓目前持有的芯源微約1906萬股,占后者總股本的9.49%。本次權益變動后,先進制造將不再持有公司股份,北方華創將持有1906.49萬股公司股份,占總股本的9.49%。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交易標的的芯源微主要從事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光刻工序涂膠顯影設備(涂膠/顯影機、噴膠機)和單片式濕法設備(清洗機、去膠機、濕法刻蝕機)。
而作為交易方的北方華創目前市值超2400億元,是A股市值最高的半導體設備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半導體基礎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主要產品為電子工藝裝備和電子元器件。
業績層面,根據芯源微發布的2024年度業績快報內容,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7.7億元,同比增長3.09%;實現凈利潤2.11億元,同比下降15.85%;實現扣非凈利潤8175.36萬元,同比下降56.32%。
不同于業績出現下滑的芯源微,北方華創的業績表現較為強勁。根據北方華創披露的2024年業績預告的數據,報告期內,公司營收高達276至317.8億元,增幅高達25%-43.93%;歸母凈利潤高達51.7億至59.5億,漲幅高達32.6%-52.6%。
根據公告內容,此次交易的目的基于發展戰略進行,旨在發揮協同效應,提高股東回報。雙方同屬集成電路裝備行業,但產品布局有所不同,具有互補性,有利于雙方協同效應的發揮。
對于交易價格,交易雙方表示,本次股份轉讓以協議簽署日前一交易日上市公司二級市場收盤價為定價依據,經雙方友好協商后一致同意定為88.48元/股,雙方確認本次交易總對價約16.87億元。
本次權益變動后,先進制造將不再持有芯源微股份,原先不持股的北方華創取而代之成為第二大股東。此外,北方華創將積極通過參與公開掛牌競買等方式繼續增持公司股份,并取得對公司的控制權。
根據芯源微披露公告顯示,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中科天盛,擬通過公開征集轉讓方式協議轉讓所持公司的全部股份。據了解,中科天盛持有芯源微股份約1690萬股,占該公司總股本的8.41%。
雖然,目前中科天盛公開征集轉讓事項的具體公開征集時間、受讓方資格等信息尚未披露,但北方華創已傳達出積極態度,若兩項股權交易順利推進,意味著北方華創對芯源微的持股比將有望達到17.9%,繼而成為芯源微第一大股東。
鄭廣文一年兩度“賣子”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鄭廣文第一次減持芯源微。
芯源微上市之初,鄭氏兄弟通過先進制造穩坐其第一大股東,但從2022年12月開始,鄭氏兄弟便開始不斷減持芯源微。
具體來看,2022年12月,先進制造通過詢價轉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并最終以153.94元/股的價格詢價轉讓271.26萬股股份,套現4.18億元,拉開減持序幕;次年3月,先進制造又通過大宗交易減持87.04萬股,套現1.7億元。
2024年,鄭氏兄弟的減持步伐顯著加速。同年1月份,先進制造先是以121.59元/股轉讓137.89萬股,套現1.68億元,至此,先進制造失去芯源微第一大股東的地位;緊接著7月份,先進制造進一步以64.72元/股價格拋售200.4萬股,回籠1.3億元。這也意味著,加上近日這筆交易,先進制造五次減持共計套現了42.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鄭廣文近年來首次資本運作。具體來看,鄭廣文此前還曾主導過富創精密并購北京亦盛精密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亦盛精密”)的交易。
2024年7月14日,富創精密發布公告稱,其擬以現金方式向8名交易對方購買亦盛精密100%股權,預計不超過8億元。根據彼時的公告內容,這次交易將構成關聯交易,但預計不構成重大資產重組,因為鄭廣文、沈陽先進、北京亦芯和天津芯盛均屬于富創精密的關聯方。
其中,鄭廣文更是同時擔任收購方富創精密與擬收購標的亦盛精密兩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董事長。不過,為確保交易公平合理,鄭廣文及其一致行動人沈陽先進、北京亦芯和天津芯盛已出具承諾函:“若交易成功,將對亦盛精密2024年至2026年三年累計凈利潤進行明確的業績承諾,承諾累計凈利潤與實際間的差額將進行現金補償?!?/span>
雖然鄭廣文此前曾表示,富創精密目前專注于金屬零部件的研發制造,通過收購亦盛精密,業務協同上,該公司將具備多種非金屬半導體零部件的產品、技術儲備,可為下游國內外半導體設備廠商提供一攬子零部件解決方案,提升綜合服務能力。但從實際情況來看,鄭氏兄弟通過這筆交易獲益不菲。
穿透亦盛精密股權架構可以發現,鄭氏兄弟對富創精密的持股比例超過80%,這也意味其可以通過這筆交易進賬超6億。
此外,根據富創精密發布的公告內容,截至2023年年末,亦盛精密不僅歸母凈利潤為負,其所有者權益僅為6286.85萬元,而這次的收購價則為“預計不超過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富創精密是2022年10月才上市的,公布這筆交易時富創精密上市還不到兩年,但若這次鄭廣文的資產騰挪順利,便能成功規避三年鎖期,實現資金的回籠。
鄭廣文的資本局
與資本市場上表現出的大開大合不同,鄭廣文本人頗為低調。
1966年3月,鄭廣文出生于沈陽一個普通工薪家庭。自幼深諳“知識改變命運”的他,在高考恢復后以優異成績考入吉林工業大學(現吉林大學)技術經濟專業,成為改革開放初期稀缺的大學生。
1980年代末,鄭廣文服從分配進入遼寧省汽車貿易集團,從基層員工一路晉升至中層管理者,十年國企生涯不僅讓他積累了汽車貿易行業的人脈與管理經驗,也讓他有了創業的想法。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在改革開放浪潮沖擊下,鄭廣文毅然放棄國企“鐵飯碗”,于1995年創辦遼寧汽車物資銷售中心,成為沈陽早期民營汽車經銷商,更是在短短數年后,成功躋身沈陽頭部汽車經銷商行列,完成個人千萬級原始資本積累。
鄭廣文的資本布局始于2003年,彼時,因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旗下沈陽先進擬引入投資者,鄭廣文認可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的相關技術資源和產業化機會,從而投資入股沈陽先進,業務逐步拓展至高端精密制造領域。
此時的先進制造已承擔國家“02專項”部分研發任務,在真空腔體、工藝組件等領域積累技術專利。2008年,鄭廣文又以沈陽先進制造為母體,孵化成立沈陽富創精密設備有限公司,專注半導體設備精密零部件研發制造;兩年后,芯源微成立,先進制造作為發起股東持股35%,主導其光刻設備國產化研發。
此后,在鄭廣文的帶領下,芯源微和富創精密先后上市。2019年12月16日,芯源微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成為“遼寧省科創板第一股”;2022年10月10日富創精密也成功登陸A股。
此次,鄭廣文選擇清倉式出手旗下芯源微,是否意味著他在收縮資本布局?
責任編輯丨陳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