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燙龍頭”楊國福,還得繼續拼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
撰文|H.H??編輯|楊勇??來源 | 氫消費出品??ID | HQingXiaoFei
一碗麻辣燙,究竟能夠做出多大的生意?
從地下室起步,憑借獨創的口味和營銷模式,楊國福麻辣燙已經成為真正的連鎖餐飲巨頭。截止到目前,楊國福集團擁有近7000家門店,遍布全球20多個國家,門店規模在行業內首屈一指。國內的火爆程度不必多說,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楊國福開在日本東京的門店幾乎每天都在大排長龍。
只是在終端市場的火爆,并不意味著楊國福本身就沒有任何需要解決的問題。營收主要依賴于向加盟商銷售食材、靠加盟商瘋狂擴張對品牌自身帶來的反噬作用、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是懸在楊國福頭上的達克摩利斯之劍。
那么,在2022年兩度沖擊港交所未果后,楊國福還會有哪些行動來維持自身的領先地位呢?
靠麻辣燙開7000家門店,楊國福憑什么?
據楊國福集團的官方微信公眾號顯示,前段時間楊國福麻辣燙憑借在品牌敘事與出海營銷方面的卓越表現,獲得由胖鯨傳媒頒發的“年度商業價值品牌”等三項大獎,在出海方面的表現可謂大放異彩。目前除了在國內發展的如火如荼外,楊國福還在新加坡、韓國、澳大利亞等多個海外國家進行布局。
時間再往前推,2024年8月3日楊國福在上海環球港開啟了“文化為羽,煥然新啟”的主題快閃活動,和品牌代言人李雪琴一起揭開楊國福麻辣燙全新升級的面紗,官宣集團將會從食養文化、膳食均衡、IP創新、產品迭代、門店煥新和全球化布局等六大維度進行全面發力。?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全新的IP形象和第6代門店的升級,時至今日再次走到新形象已經成功落地的楊國福麻辣燙門店,第一反應似乎還多了些高級感。
除了門店升級和屢獲大獎外,2024年楊國福麻辣燙全球新增113家門店,目前旗下門店數已經來到了近7000家,全年在外賣平臺的總銷量近1億單。
在很多從業人員看來,2024年堪稱餐飲業寒冬,為何楊國福卻能夠穿越周期逆流而上呢?
首先就是在口味上的創新,通過在口味方面的上千次實驗,首創可以喝的骨湯麻辣燙。楊國福綜合了南北方地區口味的差異化,真正將品牌推向全國,也帶領麻辣燙這個有品類無品牌的賽道完成華麗轉身。
其次是在計價方式上的改變,和以往按碗售賣且食材不可自選的模式不同,楊國福推出自選稱重的方式來滿足消費者的不同喜好,做到了個性化搭配。以至于到現在不管是否為加盟方,線下麻辣燙門店大多都采取此種計價方式。
再者對連鎖餐飲品牌而言,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供應鏈體系,這將直接決定不同門店口味的統一性,國際連鎖餐飲巨頭中的肯德基和麥當勞等品牌都深諳此道。為此,楊國福成為了國內第1家自建供應鏈工廠的麻辣燙品牌,投資5億元建設的4.0工廠,僅一期就能夠為2萬家門店供應食材。
好口味加上穩定的供應鏈體系,幫助楊國福在麻辣燙市場快速崛起,開放加盟自然成了品牌方的必經之路。事實上,對楊國福來說旗下超過95%的門店均為加盟商,只保留少量直營店,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都將楊國福稱為“麻辣燙界蜜雪冰城”的原因。
事后來看,楊國福麻辣燙的成功離不開在行業內的獨特創新以及對背后供應鏈體系的打造,這也使得在麻辣燙市場楊國福已經成為了絕對龍頭。
不過雖然已經坐擁近7000家門店,海內外發展勢頭迅猛,但這并不意味著楊國福本身就沒有任何隱憂。
地下室走出的餐飲巨頭,同樣泥潭深陷
公開資料顯示,楊國福麻辣燙的前身楊記麻辣燙首家門店開業于2003年9月6日,開業當天楊國福所主打的就是“能喝的骨湯麻辣燙”。
2007年注冊公司后,在口味上已經實現創新的楊國福起初主要為親朋好友提供底料,隨著主動要求加盟的供應商越來越多,楊國福從2011年開始正式開啟了全國擴張的步伐,到2015年底全國門店已經突破3500家。
時至今日,楊國福麻辣燙的全球門店數近7000家,其中第6代門店翻新完成超過1200家,預計在2025年底門店翻新率達到80%。
即便是這樣一個在餐飲行業看起來如日中天的連鎖巨頭,楊國福的身上同樣有著巨大壓力以及為外界所詬病的不足。例如在2022年,楊國福曾兩次沖擊港交所上市,雖然最終并未成功,不過也的確將楊國福的經營狀況公開在大眾面前。
首先就是營收方面對加盟商的過度依賴。據早前所披露的招股書顯示,截止到2021年三季度末楊國福旗下有5783家門店,在這之中直營門店只有3家。
楊國福官方表示,為保障食材的質量和安全性加盟商需對食材進行統一采購,楊國福在四川的自營工廠為供應商。報告期內加盟商的收入占比始終維持在90%左右,轉售向第三方采購的食材和調味品等收入在公司總營收中的占比也在50%以上。
和蜜雪冰城類似,楊國福的主營業務實際上并不是賣麻辣燙,而是通過向加盟商銷售食材實現創收。
不可否認,這種方式能夠對加盟商實行更統一的管理,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快速復制。只是老話講“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幫助楊國福麻辣燙登頂龍頭寶座的加盟商,也可能反過來對品牌自身造成影響。
事實上在成功合作楊國福麻辣燙后,各地加盟商起初為了能夠降低成本,并不會嚴格按照要求進行統一采購。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各地門店在口味、服務等多個方面參差不齊,這也是為什么楊國福在2010年前后曾對旗下加盟商門店進行過重新的規范和篩選。
管理上的困難只是過度依賴加盟商所導致的負面影響之一,由于加盟商體系過于龐大,楊國福麻辣燙的食安問題同樣層出不窮。
早在2021年就有視頻博主暗訪楊國福麻辣燙線下門店,發現倉庫衛生不達標、食材不清洗直接水煮、餐品內發現昆蟲和各種異物等,以至于在當年市場監管總局的指導下對楊國福3300多家門店進行全面排查,責令整改841家門店。?
圖源:黑貓投訴平臺
黑貓投訴平臺上,以“楊國福麻辣燙”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可以看到1800多條投訴,大多集中在食材有異物和不新鮮、缺斤少兩、甚至是食物中毒等。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兩年有關“月薪2萬吃不起麻辣燙”的話題多次沖上微博熱搜。消費者不斷吐槽如今的麻辣燙正變得越來越貴,幾片土豆4元,隨便拿一點食材結賬動輒幾十元,錢包被狠狠背刺。
“放棄”上市后,楊國福的下一站在哪兒?
快餐賽道從品類上可以分為粉面、米飯、麻辣燙和西式快餐等,前兩者如老鄉雞等品牌層出不窮,西式快餐更是被肯德基和麥當勞牢牢把持,各大品牌方都想通過更具吸引力的優勢來爭搶消費者心智,即便在麻辣燙賽道,排在第2位的張亮對于楊國福的市場份額始終虎視眈眈。
不過繼2022年兩次沖擊上市未果后,最近兩年楊國福似乎沒有重新邁出上市的步伐,那么接下來楊國福準備靠什么來實現進一步的向上突破呢?
首先,為了支撐旗下近7000家門店的正常運營,楊國福在智能工廠和供應鏈體系上持續加碼。早在2018年9月,累計投資5億元的楊國福四川智能工廠正式投入運營,在此前考察過的德國科隆設備的加持下,復合調料的每日產能提高到了14噸,最大限度保證國內不同地區門店原材料和菜品口味的穩定性。
其次是在產品創新端的發力。2024年9月6日,楊國福集團舉辦了21周年慶活動同時還舉行了零售發布會,總計發布了包括沖泡、自煮、砂鍋、干拌及底料等六大系列的創新產品。?
新零售食品正是楊國福在當下所探索的重點之一,在公司看來,調味品和方便速食是能夠達到萬億級的藍海市場,目前家庭自煮系列銷量已經取得了明顯提升。
產品創新之外,楊國福還在積極推動旗下子品牌建設。2022年推出定位中高端市場的泰式麻辣燙品牌“嗎啦嗎啦”,2023年冷鍋串串品牌“十二嘎”已經在成都開出了4家門店…
數字化轉型,同樣是楊國福所關注的重點。作為二代接班人,楊興宇曾在上海總部的一面墻上寫下“數字”兩個字,希望能夠通過數字化工具來發展連鎖餐飲企業,進而打通門店會員體系和零售終端。
事實上,對連鎖餐飲品牌而言,數字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海底撈為例,2023年海底撈通過圍繞用戶體驗,以數字化方式來拓展產品和服務的創新邊界,包括上新產品、優化本地菜品以及科學選址等。早在2022年海底撈所推出的自動訂貨體系,便能夠幫助旗下門店單店日均減少15份菜品的浪費。
創新產品、科學管理,如果再加上當下備受年輕人追捧的健康屬性,這或許就構成了楊國福麻辣燙能夠走出餐飲業低谷的底氣。
即便如今已不再重提上市,接下來楊國福要做的也只有更堅定走自己的路。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