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多家車企囑托媒體傳播勿提“智駕”
上海車展即將開幕,面對行業對智駕宣傳的收緊,三言Pro獲悉,近日多家車企已囑托媒體、自媒體們在傳播該車企時不要出現“智駕”“自動駕駛”等說法。
來源|三言Pro
上海車展即將開幕,面對行業對智駕宣傳的收緊,三言Pro獲悉,近日多家車企已囑托媒體、自媒體們在傳播該車企時不要出現“智駕”“自動駕駛”等說法。
三言Pro了解到,不只一家車企向媒體們發出囑托,其中一家叮囑稱:
基于現在的傳播訴求,請不要出現“智駕”、“自動駕駛”這類說法,暫時就叫輔助駕駛,謝謝老師理解。
還有一家車企囑咐媒體:
不要出現“L3”相關的表述,如自動泊車、零接管等。
還有一家車企叮囑媒體老師:
在傳播中避開其“智駕”產品名字,分別改為“駕駛輔助系統”、“駕駛輔助三激光版”、“駕駛輔助三目版”,“代客泊車”更名為“下車泊入”等。不過該車企官方推文中,多日前的“xx智駕版”宣傳文章并未刪除。
上述第一家車企的官網依然存在“高階智能駕駛”的描述。
三言Pro發現,多數車企的官網“智能駕駛”相關文案并未修改。有傳聞稱很多車企在修改上海車展的物料了,這一點只能到車展現場一看究竟了。
不只車企們囑托媒體,車企老板們也紛紛改口:
華為車BU CEO靳玉志發布會強調“駕駛輔助”:不是L3
在4月19日的發布會上,華為車BU CEO靳玉志特別強調,他講的這些功能都是駕駛輔助范疇,是L2,不是L3自動駕駛,不會超標。
長安汽車:積極響應《關于規范駕駛輔助宣傳與應用的倡議書》
4月2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關于規范駕駛輔助宣傳與應用的倡議書》,旨在推動駕駛輔助技術的規范化應用。
對此,長安汽車發文表示高度認同,并積極響應倡議,承諾將嚴格遵循《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GB/T40429—2021)標準,從技術研發到用戶服務全鏈路落實企業安全責任。倡議書中強調了企業應切實履行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規范營銷宣傳行為,杜絕虛假宣傳與過度營銷,并建立面向用戶的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產品告知機制,全面告知駕駛員責任、系統基本信息、正確使用方式和應急處置方法等核心內容。
魏建軍:有的企業把自適應巡航叫智駕,長城不敢說智駕平權
近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談及智駕表示,長城一直強調的“人機共駕”,不能過度夸張它。
魏建軍表示有些企業說智駕平權,但是長城不敢說這個話。行業里有自適應巡航的功能,都宣傳成了智駕,過度的夸張,長城不敢說這個話。
在稱智駕第一后,奇瑞尹同躍:特別肯定工信部及時發出了要求
4月17日,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在智界品牌之夜表示,智界的智能化水平之高無需多言?!昂芏嗳硕颊f自己是智駕第一梯隊,在這里我們有信心的說,我們就是第一,不存在梯隊的說法”。 尹同躍或許是當時未看到工信部的會議新聞。
尹同躍在18日晚出席地平線發布會,發言明顯謹慎了。他表示,特別肯定工信部及時發出了要求,這對我們智能化發展特別及時?,F在平權都說爛了,很多平權,“我們的智能化戰略最重要的原則是安全競爭,我們起得最早,但是上車最晚,我們總是趕晚集,就是安全的這么一個小心”。
地平線余凱:收緊監管讓行業回歸正軌,昨天晚上之前我們叫…不講了
4月18日,地平線發布了城區輔助駕駛系統HSD,余凱在采訪中表示,工信部此舉讓行業回歸正軌,對行業影響非常正向,地平線在行業里一直偏冷靜和保守。在智駕狂飆時,我們也感覺被裹挾,我們早就提倡將更多精力放在輔助駕駛,而非自動駕駛。”
他介紹城區輔助駕駛系統HSD的命名時說:“昨天晚上之前,我們叫……不講了”。
華為將發布最新一代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系統
央視新聞官方賬號發布了4月22日下午舉辦華為乾崑智能技術大會,發布最新一代“高階智能輔助駕駛系統ADS 4”,而此前華為宣傳介紹都是“高階智能駕駛”。
嵐圖響應工信部要求:不對智駕進行夸大虛假宣傳
4月16日,嵐圖汽車CEO盧放在技術發布會上表示,嵐圖反對混淆智駕概念,強調用戶知情權,呼吁車企守住宣傳底線,避免誤導消費者。他指出,當前量產車仍處于L2級別,但部分宣傳話術卻讓消費者產生“自動駕駛”的錯覺,導致2023年因誤用智駕功能的事故同比激增210%。
特斯拉副總裁陶琳:強烈建議商家停止銷售“方向盤配重塊”等不合規配件
4月20日,特斯拉副總裁陶琳發微博建議商家停止銷售影響駕車安全的第三方車輛配件。
她表示,現在網上一些三方店鋪在售賣所謂“安全帶延長接頭”、“方向盤配重塊”,試圖“騙”過車輛的安全設定。這不但不合規,威脅使用者的安全,更給道路上的其他交通參與者帶來巨大風險。
陶琳認為,雖然車輛的輔助駕駛能力已經越來越強,但駕駛員依然是行車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沒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貴。
可以肯定的是,車企們開始行動規范智駕話術了,官網等物料可能還要等一等,車展上是如何宣傳的,三言Pro將在車展現場發來最新消息。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