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鵬飲料65億短期借款:股東減持套現近20億,持續押注海外市場
此前4月,東鵬飲料于香港聯交所交H股上市申請,正式開啟A+H之旅,此次募資用途之一為海外市場渠道開拓。
來源|港灣商業觀察? 作者|廖紫雯
5月20日,據東鵬飲料集團中山生產基地環境影響報告表受理公告,東鵬飲料擬投資12億元在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新區新建生產基地,用地面積約為120052.42平方米,主要從事功能性飲料的加工與銷售,年產東鵬特飲維生素功能飲料5250萬箱、東鵬復合茶飲料250萬箱、東鵬植物蛋白飲料250萬箱、東鵬電解質飲料250萬箱。
在能量飲料單一品類占比超八成的情況下,公司2024年全年、2025年一季度營收、凈利潤均出現兩位數增長,然而2025年以來,公司大股東多次減持股份,引發市場關注。此外,截止2024年末,公司貨幣資金56億、交易性金融資產48億,但短期負債卻高達65億元。
此前4月,東鵬飲料于香港聯交所交H股上市申請,正式開啟A+H之旅,此次募資用途之一為海外市場渠道開拓。
短期負債大幅攀升,第三大股東頻頻套現近20億
2025年第一季度,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鵬飲料,605499.SH)實現營收48.48億,同比增長39.23%;實現歸母凈利潤9.8億,同比增長47.62%。
2024年,東鵬飲料實現營收158.39億,同比增長40.63%;實現歸母凈利潤33.27億,同比增長63.09%。
在業績面兩位數增長的情況下,截至2024年末,東鵬飲料貨幣資金達56.53億,交易性金融資產48.97億,流動資產合計127.06億。與此同時,公司短期負債達65.51億,上年同期短期負債為29.96億。
天眼查顯示,東鵬飲料近日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由約4億人民幣增至約5.2億人民幣,增幅30%。
今年3月,有投資者在交流平臺直言,“首先祝賀公司去年取得優異成績,另外關注到公司賬上貨幣資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合并超過百億的情況下還借了六十五億的短期借款。請問增加短期借款的必要性和借款用途。”
對此東鵬飲料表示,公司始終嚴控債務風險,適度短期借款,除滿足正常經營計劃外,亦為優化資金結構,例如利用低息融資工具降低財務成本,同時通過多元化融資維護銀企長期合作關系,保障未來戰略布局和突發需求的資金支持彈性。
此外,2025年,大股東頻繁減持股份。
5月22日公告顯示,公司第三大股東鯤鵬投資在自2025年3月14日至2025年5月14日期間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共計減持公司股份196.8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0.3785%;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共計減持公司股份519.98萬股,公司股份總數的0.9999%。
據該公告,2025年5月15日,公司披露了《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于持股5%以上股東權益變動觸及1%刻度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編號:2025-035),鯤鵬投資自2025年3月14日至2025年5月14日期間,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523.78萬股股份,減持比例為1.0072%。截至2025年5月14日,鯤鵬投資持股比例為5.4324%。
2025年2月21日,公司披露了《東鵬飲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東減持股份計劃公告》(公告編號:2025-005),鯤鵬投資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合計不超過716.89萬,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3786%,減持價格按市場價格確定。
據悉,第三大股東鯤鵬投資在今年3月14日-5月21日期間,合計減持了716.78萬股,減持金額高達19.08億。
2025年2月,有投資者發出疑問,“公司是不是經營異常,股東總是不停減持?”對此,東鵬飲料表示,近期的員工持股平臺減持系該企業兌現IPO前的員工激勵協定的正常經營行為。公司控股股東及實控人、董監高均不參與此次減持計劃。公司管理層及全體員工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個別財務投資類股東的減持不會影響公司的長期戰略,公司將繼續為股東創造可持續的回報。
知名戰略定位專家、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向《港灣商業觀察》表示,大股東頻繁減持可能會對公司股價和市場信心產生負面影響。一方面,大量股票進入市場流通,短期內增加了股票供給,可能導致股價下跌。另一方面,減持行為易被市場解讀為股東對公司未來發展信心不足,從而影響投資者情緒,降低市場對公司的預期,使投資者謹慎對待該公司股票,不利于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形象和后續融資等活動。
能量飲料營收占比保持在八成以上
3月,曾有投資者向東鵬飲料發出疑問,“請問貴司現在推出了這么多新品接下來的主力方向是什么?準備如何布局?公司應公布的信息都公布了嗎?”
東鵬飲料表示,公司持續發展新品,持續將東鵬補水啦作為支撐業績增長的“雙引擎”之一,努力培育大包裝、茶飲料、咖啡、椰汁等其他新品。公司嚴格遵循《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通過法定渠道及時披露重大事項。
公司的核心單品之—“東鵬特飲”,按飲料行業的管理分類屬于能量飲料細分子行業。
尼爾森IQ數據顯示,2024年東鵬特飲在我國能量飲料市場銷售量占比由2023年的43.0%提升至47.9%,連續四年成為我國銷售量最高的能量飲料;全國市場銷售額份額占比從30.9%上升至34.9%。500ml瓶裝東鵬特飲在尼爾森中國飲料單品排行中穩居前三。
2024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能量飲料,能量飲料收入占比為84.08%;電解質飲料收入占比由上年3.49%提升至9.45%,其他飲料合計收入占比為6.47%。電解質飲料主要為“東鵬補水啦”。
此前港股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公司能量飲料收入分別占總收入的96.6%、91.9%。另據最新2025年一季報顯示,能量飲料營收占比達80.50%,上年同期該數額為89.22%。換而言之,雖公司能量飲料營收占比較往年出現下滑,但仍然保持在八成以上。
詹軍豪認為,東鵬飲料遲遲未能發展出另一大單品,可能是因為能量飲料市場競爭激烈,公司資源集中于維護核心產品市場地位;新品研發、推廣需時間和資金投入,且消費者對新口味、新產品接受度不確定。單一品類集中度過高,易受行業周期、市場競爭、消費者偏好變化等因素影響。如出現新的競品或消費者對能量飲料需求下降,公司業績可能大幅下滑,經營風險增加。
不過,中泰證券日前研報指出,1,一季度公司能量飲料延續增勢、品類多元化成效顯著,公司能量飲料、電解質飲料、其他飲料分別實現營收39.0億元、5.7億元、3.7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5.7%、+261.5%、+72.6%,其中電解質飲料營收占比從4.5%提升至11.8%,品類多元化戰略成效顯著。
2,補水啦切入快速成長的運動飲料賽道,行業集中度高,補水啦份額提升明顯。根據馬上贏數據,一季度運動飲料CR4達到80.7%,其中補水啦市場份額同比增長7.4%達到了12%,增速領先,主打流汗場景,在校園、運動場館、景區等一直擴圈。
3,緊跟行業大包裝趨勢,1L果汁茶上新后反饋積極,終端接受度高、復購率較好。25年一季度公司上新1L大瓶裝果汁茶,建議零售價5元/瓶,并延續“1元樂享活動”,市場反饋積極。尼爾森數據顯示,23年大即飲(600-1249ml)在飲料行業規格段中占比從6.4%(2019年)提升至11.3%,相較其他更大規格,兼具即飲+性價比的屬性,近年增長更好。
開啟A+H之旅,持續押注海外市場
4月3日,東鵬特飲向香港聯交所遞交H股上市申請,開啟A+H之旅。
招股書披露,公司此次募資用途之一為,用于海外市場渠道開拓、品牌推廣及產品開發等投資。
東鵬飲料于招股書表示,針對市場潛力大的重點地區,公司計劃有選擇性地增加資源投入,通過成立海外合資公司╱設立子公司、組建本地化團隊、拓展本地渠道資源等舉措,以更好抓住市場機遇。隨著公司海外市場的發展,公司將在海外重點市場推進符合當地消費者特點的多元化和多維度營銷活動,進一步在海外市場傳播公司的品牌理念、提升當地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公司也會根據不同市場的消費者偏好,持續調整本地化產品口味、配方及包裝,并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軟飲產品,以滿足全球消費者的需求。
招股書披露,針對東南亞市場,公司已在印度尼西亞、越南和馬來西亞設立子公司,并將逐步建立當地供應鏈體系。與此同時,公司也在積極探索美國等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機會。
2024年12月,公司發布公告披露,根據公司整體經營發展戰略規劃,為進一步優化戰略布局,拓寬海外市場業務,公司擬與全資子公司廣東東鵬飲料有限公司合資設立印尼公司,投資總額不超過2億美元(以最終實際投資金額為準),主要圍繞軟飲料的生產與貿易開展業務,致力于滿足印度尼西亞及周邊地區消費者對高品質軟飲料的需求,資金來源為自籌資金。
2024年財報披露,公司產品已成功出口至越南、馬來西亞、美國等25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在建中的昆明基地除服務西南地區外,被公司計劃打造為面向東南亞的重要生產及出口樞紐。
詹軍豪指出,飲料公司出海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不同國家和地區消費者口味偏好差異大,需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產品本地化研發和調整。同時,海外市場已有眾多本土及國際知名飲料品牌,競爭激烈,新品牌進入需突破市場壁壘,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難度大。此外,各國的貿易政策、法規標準不同,飲料產品需滿足嚴格的質量、安全等要求,這增加了合規成本和運營難度。(港灣財經出品)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