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收購之王”喝不下大窯?
“華爾街收購之王”喝不下大窯?
近日,大窯“賣身”傳聞再起。據“36氪”報道,美國私募股權機構KKR擬收購一家中國飲料公司85%股權,有猜測是大窯飲品,據悉,這筆交易談了一年。
公開資料顯示,KKR曾投資過南孚電池、蒙牛乳業等行業龍頭,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經驗最豐富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被稱為“華爾街收購之王”。
對于這個傳聞,大窯方面的回應是,“不予置評”。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近年來,大窯屢屢傳出將被收購的消息。
2024年7月,市場消息稱,維維股份準備收購大窯。隨后,維維股份和大窯均否認了收購一事。大窯稱,從未與維維股份有任何形式的資本接觸,也沒有被任何企業收購的計劃。維維股份也表示,到目前為止,公司沒有收購大窯的計劃,公司和大窯也沒有任何其他業務關系。
2023年11月,有媒體報道稱,因為當下資本市場對汽水行業不算友好,大窯汽水面臨增長天花板,上市無望,或將被可口可樂收購。
就此事,大窯當時進行了辟謠。其表示:“大窯飲品與可口可樂沒有過任何形式的收并購交流或接觸,作為一家純民營企業,大窯飲品從未計劃,也不可能被外資品牌收購或控股。大窯飲品未來將遵循公司戰略穩步推進各項工作,一切請以企業官方信息為準。”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從大窯的回應來看,其對于拒絕被外資收購或控股的態度很堅決,但并未否認可能引入外部資金,這一態度,令人遐想。
有業內人士認為,區域汽水品牌要走向全國,資金是最大問題,在自身不具備經濟實力且背后沒有大資本的情況下,在全國建廠,不是長久之計。而若是被具備資本實力和市場經驗的企業收購,不僅能提升大窯在汽水行業的競爭力,還能推動其上市進程。
今年1月,大窯有意啟動上市計劃的消息引發了關注。據悉,市場消息稱,大窯正籌備最快2025年下半年在香港的IPO,目前正與咨詢機構接觸,預計募資規模多至5億美元。但是,此事同樣被大窯否認了,大窯稱,公司以經營發展為主,暫未考慮IPO事項,一切以官方信息為準。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大窯是否計劃引入外部資金或者在香港IPO,目前不得而知,如今能確定的是,大窯的全國化布局正持續推進。
2014年,大窯飲品董事長王慶東作出三個重大戰略決策,其中之一是全國化品牌運營與渠道擴張,大窯的定位也從“做中國北方餐飲飲品引領品牌”變為“做中國餐飲飲品引領品牌”。
2023年,大窯市場總監蘇彩艷表示,未來三到五年,大窯更大的戰略布局還是在夯實北方市場的基礎上,把南方市場滲透下來,用五年時間在全國市場有所表現。
官網顯示,目前,大窯已在內蒙古、寧夏、遼寧、吉林、安徽、陜西、山東投資建設七大智能生產基地,輻射更大區域市場,為各地消費者帶來更加優質的產品。不過,由此能看出,大窯大部分生產基地仍位于北方,其要滲透南方市場,還需要繼續發力。
圖片來源:大窯官網
除此以外,大窯的全國化進程,還必須直面國內汽水市場競爭近乎白熱化的挑戰。目前,國內汽水市場已是一片紅海,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等國際巨頭占據了大部分市場,元氣森林等新型品牌正在以創新的產品概念和年輕化的營銷手段不斷搶占市場份額,同時,區域品牌,如冰峰等也在走向全國市場。大窯的全國化征途,充滿荊棘。
好消息是,大窯的全國化進程已取得一定成績。線下零售監測網絡馬上贏數據顯示,2024年,有糖汽水市場,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大窯排名前三,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圖片來源:罐頭圖庫
如今,大窯的全國化征途已行至深水區。無論是滲透南方市場,還是成為“中國餐飲飲品引領品牌”,這一切都需要真金白銀的持續注入。對大窯來說,引入外部資金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不過,在收購傳聞塵埃落定之前,一切都充滿變數。可以確定的是,在競爭白熱化的飲料市場,大窯不僅要審慎選擇合作伙伴,更要強化自身產品力和品牌力,才能實現從區域品牌向全國品牌的華麗蛻變。你喝過大窯汽水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