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營收489億,市值3500億!水電行業領域中國第一!
在水電這個領域,世界水電看中國,中國水電看三峽。
來源:并購優塾(moneyC2C)
1997年,中國發生了兩件大事,其中一件,是香港回歸,另一件,是長江三峽截江。
三峽工程,是數千年來中國最大的工程項目,當年,當長江截流完成的那一刻,世界為中國側目。
可以說,在水電這個領域,世界水電看中國,中國水電看三峽。
如今,在三峽上,成長出一家上市公司,它的名字,叫長江電力——全球排名第一的水電上市公司,全球排名第四的電力上市公司。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長江電力總裝機量4549.5萬千瓦,2017年發電量達到2108.9億千瓦時,突破2100億千瓦時,再次刷新2016年由它自己創造的發電量歷史記錄。
水電,是一個傳統得沒法再傳統的行業,并且資產極重,自由現金流動輒大幅為負,但是,其實這個領域,是電力行業最好的賽道,甚至可以說,是整個能源領域最好的賽道。
水電,在我國的整個電力供應結構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20%的電力供應來自于它,而其余那些,被各種概念炒得火熱的風電、光伏發電等,其實整體發電量加起來還不到總量的10%。
本案,來感受一下它的業績體量:
2014-2016年,長江電力營收268.98億、242.39億、489.39億;歸母凈利潤為118.3億、115.2億、207.81億;經營性現金流為212.99億、177.17億、389.9億;毛利率為63.1%、59.58%、60.69%。
注意這個毛利率,居然高達60%!
60%是啥概念?給你幾個案例做比較,醫藥投資巨頭復星醫藥,毛利率58%;醫療器械龍頭樂普醫療,毛利67%;文旅巨頭宋城演藝,毛利率63%;新能源汽車概念巨頭天齊鋰業,毛利70%;TMT龍頭用友網絡,毛利71%……
本案,是整個A股電力板塊中毛利最高的公司。
啥情況,一個傳統得不能再傳統的電力公司,居然毛利水平能和TMT、醫藥、半導體、新材料,這類多種念加持、光環上身的公司維持同一水平——這事,怪不怪?
長江電力憑什么能有60%的毛利,只有順著這個問題和線索繼續往下研究,你才能真正讀懂它的財報。
沿著毛利率往下深挖,你會發現,它背后的最終密碼,其實就一個會計詞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只有搞懂了這個,你才能明白,這家世界第一水電上市公司,是如何形成,如何發展而來。并且,才能弄明白一個最最關鍵的問題:
盡管如今它已經是世界第一,市值高達3500億,年營收高達489億,但是,它未來究竟還有沒有成長空間?
還是那句話,反向思維。研究完這個案例,其實你會發現,所謂的“成長股”,并不僅僅是在TMT、醫藥這些高精尖領域,如果仔細挖掘,沒準在能源、交運、機械行業,也能挖出來不少。
今天,我們就從長江電力入手,分析一下水電行業。從它的身上,你能讀出電力行業的投資邏輯,以及財務特征。
01
從它身上,幾乎能看到
整個電力行業的歷史
1875年,法國巴黎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家發電廠,這是世界電力時代的來臨。
1879年,人類歷史上出現了一件大事:愛迪生這個瘋子發明了電燈。于是,整個地球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
在那個年代,電力就像今天的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是當之無愧的朝陽產業。之后,全球很快開始普及電力,當年,上海的公共租界也出現了第一盞電燈。
1880年起,世界上已經有開始用水力發電。法國的塞爾美茲制糖工廠、英國的下屋化學工廠、美國的可拉礦山等陸續建起了世界上第一批小規模水電廠。
1882年,愛迪生在美國威斯康辛州創建了亞伯爾水電站,這是水電站誕生的標志,這座水電站裝機10.5千瓦。
而彼時的中國,還處于晚清年間,電力事業由外國人壟斷,并且,根本沒有水電這個概念。
1882年,英國商人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公用電力公司——上海電氣公司。1904年,比利時商人在天津成立了電車電燈公司,當時全國有電的地方僅是上海、廣州、北京、香港等城市,以火電為主。
1905年,大清光緒年間,中國才出現了第一家水電站,在臺北附近新店溪支流上建成了龜山水電站,裝機容量為600千瓦。
1908年,清光緒24年,昆明上任招募商股、集資籌建了中國第一座水電站,云南石龍壩水電站,位于滇池唯一出水道螳螂川上段,1912年,建成發電,總裝機量480KW,為昆明市供電——這,就是中國最早的兩座水電站。
20世紀30年代以后,發達國家的水電規模開始進入快速礦大。
美國在田納西河、康波蘭河、密蘇里河、哥倫比亞河、科羅拉多河、阿肯色河等流域進行多目標階梯級開發。蘇聯也在30年代完成了伏爾泰河的水電開發。
而在這個時期,中國的電力發展幾乎處于停滯狀態,新中國成立前夕,全國裝機總量只有185萬kW。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電力行業開始爆發。1957年4月,是我國水電行業的第一次重大轉折,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制設備、自行施工的大型水電站——新安江水電站開工。于1960年建成投產。
新豐江水電站裝機29.25萬kW,保證出力9.99萬kW,多年平均發電量9.9億kWh。但是,早年建水電站的代價也很大,1957年3月10日至1971年6月,淳安、遂安兩縣共淹沒49個鄉鎮,1377個自然村,移民累計29.15萬人。淹沒耕地11933hm2,遷移人口10.6萬人。[1]
1958年3月,周總理作了關于長江流域和三峽工程的報告,提出:“從長遠的經濟發展和技術條件兩個方面考慮,三峽水利樞紐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應當采取積極準備、充分可靠的方針進行工作。”
1970年,國家決定先建葛洲壩工程(作為三峽總體工程一部分),一方面解決華中用電供應問題,一方面為三峽工程作準備。
12月26日,毛主席親筆批示:“贊成興建此壩。”1970年12月30日,葛洲壩工程開工。1981年,葛洲壩水利樞紐建成。
1978年,改革開發后,中國水電行業引入了業主制、招投標制、監理制等市場化機制,到80年代時,廣蓄、巖灘、漫灣、隔河巖、水口等“五朵金花”相繼建成。
1992年,我國水電行業發生了第二次重大轉折——三峽水電站工程投票,這,是當時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工程項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
最終的結果為,1767票贊成、177票反對、664票棄權、25人未按表決器,三峽工程以67%的贊成票通過。
1994年,三峽水電站動工,由德國福伊特、美國通用電氣、德國西門子、法國阿爾斯通、瑞士ABB等電氣巨頭提供機組。
1997年11月8日,這是中國歷史上極為恢弘的一幕——在三峽工程下游38千米的葛洲壩,截斷了長江。
當日下午3時許,最后一車巨石將在每秒4720立方米的長江攔腰截斷。此次截流水深60米,最大水流量每秒1.94萬立方米,遠遠超出世界紀錄,這也標志著三峽工程的第一期工程成功完成。
2003年11月25日,三峽集團旗下的長江電力IPO,持有葛洲壩電站和三峽工程的首批投產機組,募集資金98.26億。
2009年9月28日,長江電力進行重大資產重組,收購三峽工程發電資產及5家輔助生產專業化公司股權,進行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自此,長江電力擁有三峽、葛洲壩,這兩家長江流域最大的水電站。
2016年,長江電力進行第二次重大資產重組,再次將溪洛渡(世界第四)、向家壩(世界第九)兩家巨型水電注入,重組完成后,長江電力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上市公司。
截至2016年末,全球水電累計裝機容量達12.46億千瓦,其中中國水電累計裝機容量為3.31億千瓦,位居世界第一;其次是美國、 巴西、 加拿大、 印度等國家。中國水電累計裝機規模是世界第二位美國的3倍左右,處于絕對領先地位。
2016年,長江電力擁有總裝機容量4549.5萬千瓦,占全國水電裝機的比例為13.70%,2016年年發電量2060.60億千瓦時,占全國水電發電量的17.45%。
截至2017年12月31日,長江電力2017年發電量達到2108.9億千瓦時,首次突破2100億千瓦時,再次刷新2016年由它自己創造的發電量歷史記錄,進一步鞏固了世界最大水電上市公司地位。
世界水電看中國,中國水電看長江三峽,三峽水電就看長江電力,它的身上,其實就是整個中國的水電行業的縮影。
如今,世界排名前十的水電站中,作為長江電力的控股股東,三峽集團占據了5個。來,感受下它的畫風:
圖片來源:三峽小微
02
全球最大水電上市公司
大到你根本沒法想象
長江電力,做的是水電生意,控股股東為三峽集團,持有57.92%股權。它,作為三峽集團的旗下的上市主體,是全球最大水電上市公司,旗下擁有4座大型水電站葛洲壩電站、三峽電站、溪洛渡電站、向家壩電站。
(圖片來源:長江電力年報、官網)
水電行業的上游,為水電站建設工程企業、電氣設備,水電站建設關系到地方經濟、地方民生,建設有嚴格的限制。
根據中國十三大水電基地發展規劃,我國大型流域水電站主要分布在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烏江、長江上游、南盤江紅水河、湘西、瀾滄江干流、黃河上游、黃河北干流、 閩浙贛、東北、怒江十三大水電基地,這十三大水電基地集中了我國近一半的水力資源。
全國十大水電大省區,分別是:四川、云南、湖北、貴州、廣西、湖南、廣東、福建、青海、浙江。所以,這個領域的上市公司,多半都集中在這些片區,尤其是四川、云南、湖北、貴州。
水電產業的下游,為國家電網,對電價有調控。
2014-2016年,長江電力營收268.98億、242.39億、489.39億;歸母凈利潤為118.3億、115.2億、207.81億;經營性現金流為212.99億、177.17億、389.9億;毛利率為63.1%、59.58%、60.69%
注意,長江電力的毛利率高達60%,它是A股水電板塊,乃至整個電力板塊中最高的一家。
(數據來源:choice)
此處,給你一個思考題,同樣是做水電,長江電力的毛利率,為什么會比別人高出那么多?
答案:
1)要么它的電價貴;
2)要么它的成本低;
03
一個很有意思的細節
大家都是搞水電站的
為啥就你毛利率高?
先看電價,我們先來分析——目前,國家逐步取消了各地水電標桿電價政策。 2014年1月, 有關部門發布《關于完善水電上網電價形成機制的通知》:“各省(區、市) 水電標桿上網電價以本省省級電網企業平均購電價格為基礎,統籌考慮電力市場供求變化趨勢和水電開發成本制定。
水電上網電價的確定方法有三種:
1)成本加成電價;
2)標桿上網電價;
3)根據受電市場平均上網電價倒推機制。
各家的價格總體相差不大,我們以另一家水電行業的代表公司川投能源做個對比,2016年川投能源的毛利率為39.67%,兩家的電價如下:
注意,長江電力的電價和川投能源相差不大,但是毛利率高達60.69%。
因此,很明顯,毛利率高的根源,不在于銷售單價,而是在成本上。
水電這門生意很特殊,它的成本主要就是,水電站的前期建設和后期折舊。
水力發電的原理也很簡單,就是利用水位落差,用水流來推動水輪機,將水的勢能轉換為水輪機的機械能,再以機械能帶動發電機,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這個過程,需要經歷以下幾個步驟:
1)將具有較高勢能的水體,經過壓力管道或壓力隧洞進入水輪機轉輪流道(或直接進入水輪機);
2)水輪機的轉輪在水流沖擊作用下旋轉(水能轉換為機械能);
3)水輪機轉輪帶動同軸發電機旋轉;
4)發電機定子切割轉子繞組產生的磁場磁力線(根據電磁感應原理發電,完成機械能到電能的轉換);
5)產生的電經升壓變壓器后與電力系統聯網,送至電網。
很明顯,這是一門資產極重的生意,它的所有收入,都來自于水電站。
2014-2016年,長江電力的固定資產為1240.98億、1188.52億、2617.82億。這,恐怕是證監會行業分類目錄表里資產最重的行業了。
注意,這里有一個非常關鍵的細節:長江電力的固定資產,不是由自建形成的。
2014-2016年,它賬面的在建工程只有3.94億、3.17億、56.88億。長江電力目前的三個大型水電站,都是由控股股東三峽集團于2009年、2016年分兩次注入,因此,對于長江電力來說,沒有前期工程建設成本,它的成本只有水電站的折舊。
這,就是長江電力毛利率高的根源,因為,它的水電站,都是直接從母公司收購,而不是自建。所以,要理解它的商業模式,其實可以簡單總結為并購市場上最流行的一句話:大股東往上市公司裝資產。
我們拿兩個同業公司,來做個對比:
國投電力,自建水電站,2016年在建工程489.91億,毛利率為48.41%;
華能水電,自建水電站,2016年在建工程465.12億,毛利率為44.36%;
看到了沒,自建水電站的水電公司,毛利率就是低。
但是,看到這里,再給你一個重要的思考題:究竟怎樣,才能預判長江電力未來的業績變動?
04
水電行業
重資產行業最典型的代表
根據《電網企業全額收購可再生能源電量監管辦法》(原電監會令第25號)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節能發電調度辦法(試行)的通知》(國辦發〔2007〕53號文)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享有優先調度權——即,只要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機組具備發電條件,電網將優先調度水電、風電、光伏發電所發電量上網,且除因不可抗力或有危及電網安全穩定的情形外,電網應努力實現水電、 風電、光伏發電全額上網。
注意,這是個重要的細節:水電站發出來的電,下游根本不愁賣不出去。
在銷端穩定的情況下,業績增長其實就看產能高低,這與我們此前分析的福耀玻璃、安琪酵母類似。這類公司的業績,直接與產能成正相關。長江電力這門生意更特殊,幾乎不存在停產風險,只要長江還在滾滾流動,它就有電力產出。
想要發電,只有一個方法:建電站。
因此,如果你要判斷長江電力的電力產出,只需要關注它的賬面的固定資產變動趨勢。
不過,長江電力和我們之前研究過的重資產行業,比如精細化工、汽車零配件領域都不同。其特殊之處在于,它的固定資產并不是由在建工程轉來,而是依托另一種手法: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
因此,你需要關注的,應該是這兩個地方:
1)是否有可并購的標的;
2)是否有資金做并購。
05
大型在建水電站
什么時候發生同一控制下合并
才是預判未來業績的關鍵
第一步,先看是否有可并購的水電站。目前,母公司三峽集團在建的水電站項目共有兩個:
烏東德水電站——
位于四川會東縣和云南祿勸縣交界的金沙江河道上,是金沙江水電基地下游河段四個水電梯級的第一梯級,控制流域面積40.61萬平方公里,占金沙江流域面積的86%;多年平均流量3850立方米/秒,徑流量1200億立方米。烏東德水庫初設蓄水位975米,總庫容74.08億立方米,調節庫容26億立方米,防洪庫容24.4億立方米。
電站總投資約967億元,裝機容量102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約389億千瓦時。
白鶴灘水電站——
位于四川省寧南縣和云南省巧家縣境內,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級開發的第二個梯級電站,具有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攔沙、改善下游航運條件和發展庫區通航等綜合效益。水庫正常蓄水位825米,相應庫容206億立方米,地下廠房裝有16臺機組。
電站總投資約1779億元,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約625億千瓦時。電站建成后,將成為僅次于三峽水電站的中國第二大水電站。
2017年8月3日,這兩家水電站開始動工,預計2020年7月和2021年7月實現首批機組發電,2021年12月和2022年12月實現全部機組投產。
這意味著,長江電力的下一次重組,最早也要在2020年發生。這兩個水電站共計裝機量2620萬千瓦,略高于溪洛渡、向家壩的裝機量。
以上一次長江電力大舉裝資產的并購方案來看,這兩家的并購很可能同時發生。一旦發生,以長江電力如今500億的營收體量,它仍有業績大幅提升的可能。
06
進行并購的條件
財務費用與資產負債率
第二步,我們再來看,是否有資金做并購。
水電站,以資產基礎法估值,對固定資產中公共配套服務設施資產采用收益還原法和成本法評估,土地采用基準地價系數修正法、 成本逼近法和市場比較法進行評估。
這是典型的“承債式并購”——2009年,長江電力并購三峽水電站時,三峽水電站估值1073.15億,長江電力支付對價約500億,承接三峽總公司的三峽債和借款。
2016年,并購溪洛渡、向家壩水電站時,這兩家水電站估值約2000億,長江電力支付對價797.35億,承接標的公司債務。
注意,這兩次并購,均是千億量級的動作。這在整個資本市場,都屈指可數,進行這樣的并購,上市公司有多少債務壓力,可想而知。
長江電力的財務費用2016年高達66.79億,這個利息是個什么概念,在整個A股3500多家上市公司中能排第八,情況如下:
(數據來源:choice)
我們結合資產負債率,來看長江電力這兩次大規模并購的時點:
(數據來源:choice)
注意,三峽水電站建成于2006年,并購發生在2009年;溪洛渡和向家壩水電站建成于2014年,并購發生在2016年。
很明顯,要判斷其并購水電站的時點,還需要結合的資產負債率這個重要指標。
只有當長江電力的資產負債率降到40%以下的相對低點時,它才會進行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將資產裝入上市主體。
因此,如果你要預判未來長江電力的業績成長,那么不僅要關注烏東德、白鶴灘這兩大水電站的工程進度,還需要關注長江電力的資產負債結構。
07
電力行業4大主賽道
水電、核電是好生意
2006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電力行業發展迅速,裝機容量、發電量持續增長。
我國電力行業總裝機容量,由2006年末的62,370萬千瓦,增加至2016年末的164,575萬千瓦,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0.19%;發電量,由2006年度的28,499億千瓦時增長至2016年度的59,897億千瓦時,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71%;用電量,由2006年度的28,248億千瓦時增加至2016年度的59,198億千瓦時,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68%。
我國下游用電量需求與經濟發展增速呈正相關。
電力行業,按能源類型,可分為水電、火電、核電、風電、其他。我國的發電總量中,火電占比71.6%、水電占比19.7%、風電占比4%、核電占比3.6%。
同時,不僅要關注靜態占比,也要看動態增速——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口徑來看,2017年中國共計發電6495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9%。
其中,火電占全部發電量比重逐步下降,2017年為71.8%,比2012年下降6.3個百分點。
水電略有增長,比上年增長0.5%;
核電增長較快,比上年增長16.3%,此外,與2012年相比,核能發電年均增長20.6%。
風電快速增長,比上年增長24.4%,已成為中國第三大類型電源。
太陽能發電高速增長,比上年增長57.1%。
火電——
我國目前應用最多的火電,成本直接跟煤炭的價格走勢有關,但2016年起,煤炭價格與煤電的價格形成背離,因此,煤電企業的毛利率僅有20%左右,代表公司有大唐發電、華電國際、華能國際、浙能電力。
水電——
水電是我國目前重點規劃發展的電力能源。火電占全國裝機容量的占比已從2006年的77.6%下降至2016年的64.0%,而水電作為清潔能源,在全國裝機容量的占比穩定在20%以上,裝機容量從2006年的13,029萬千瓦增長到2016年的33,211萬千瓦,年均復合增長率達9.81%。
中國水能資源的技術可開發量達5.42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根據《2017年BP世界能源統計》 的數據顯示, 2016年中國水電消費量為11,628億千瓦時,占全球水電消費量的比例為28.90%。僅次于中國的是加拿大和巴西,這兩國水電消費量占全球水電消費量的比例分別為9.65%和9.55%。
水電這個領域中,代表公司有長江電力、華能水電、川投能源,最值得研究的標的,就是長江電力。
風電——
風電,在我國的電力結構總占比僅4%,由于市場電力需求不足、電力通道資源限制、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不足、電力輔助服務機制缺失等因素,多地棄風限電,因此風電行業近年處于低谷。目前行業情況有所好轉。
代表公司有金風科技、節能風電、銀星能源、*ST銳電。
核電——
根據有關部門2014年印發的《能源戰略發展行動計劃(2014-2020年)》,計劃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 5800 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截至2017年11月20日,我國投入商業運行的核電機組有37臺,累積裝機容量約3581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19臺,累計裝機容量2200萬千瓦。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占比僅為2%,距離2015年全球核電裝機容量平均占比 6.4%還有很大差距。
在建19臺核電機組在2020年前全部投運,屆時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781萬千瓦,基本完成58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但是上述規劃中還有3000萬在建容量需要在2020年前開工,這意味著未來2年我國的核電建設,將進入加速狀態。
這個領域代表公司有中國核電、臺海核電。
光伏——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增長57.1%,光伏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比重由2016年的1.1%提高到1.8%。光伏發電可分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2017年的增長,主要依靠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1944萬千瓦,裝機量同比去年增長3.7倍。
分布式光伏是我國新能源結構調整中的重點,其占用土地資源少,輸電成本低,還能衍生出光伏扶貧、農光互補等應用模式,我國光伏發電裝機結構中,分布式光伏裝機量占比約為15%,遠低于國際上30%-40%的水平,2017年,國家調低集中式光伏發電的電價,導致分布式光伏的增長。
并且,由于集中式光伏發電的成本,在眾發電方式中最高,因此集中式光伏很難像水電、火電、核電這三個領域一樣出現超級巨頭,分布式光伏,是光伏業中較好的賽道。
分布式光伏的代表公司:隆基股份、陽光電源、東方日升。
綜上來看,本研究報告的邏輯如下:
1)在發電行業中,水電、和光伏行業中的分布式光伏是比較好的賽道,值得長期研究關注。水電體量大、發展穩定;光伏體量小,但增速塊。
2)中國水電行業世界第一,從產業鏈角度,這個領域最值得研究的公司,就是長江電力,目前世界第一的水電公司。
3)長江電力的業績核心驅動力,不是靠財務報表上的在建工程,而是靠并購。所以,要預判長江電力未來的增長,需要研判它并購水電站的時點。從可能裝入的兩大電站來看,從長遠角度,仍有成長性。
4)根據優塾投研團隊的數據分析,我們做一個大致推測:只有當2020年后,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建設完成,并且長江電力的資產負債率降至40%以下時,它才會發生并購。
5)按照慣例提示一下風險:之前其市值已有一段不小的漲幅,如今已有3542億,動態市盈率14.96。從指數估值來看,上證綜指靜態市盈率17.52倍;在同類型的電力公司中,川投能源10.33倍,華能水電31.78倍;在市值3000億以上的大藍籌中,貴州茅臺31.97倍;海康威視51.62倍;上汽集團12.02倍。
6)本案估值高低,相信看完數據你會有自己的判斷。我們只負責基本面研究,不負責你的交易體系。后續的思考,需要你自己獨立完成。
最后,補充一個聲明,本研究報告所涉案例,僅做學術交流,均不構成任何建議,韭菜們,市場有風險,風險需注意。千萬不要一把梭。
此外,報告中所涉會計處理案例,均合情、合理、合法、合規,我們默認經過審計機構審計的所有財務數據真實可信。
另,版權所有,嚴禁拷貝、翻版、復制、摘編,違者必究。
08
除了這個案例,你還需要學習
中國資本市場進程中
典型的財務魔術
案例已經看完,但我們的研究還在繼續。
作為IPO領域獨立投研機構,優塾投研團隊認為,公司研究能力、財務分析能力、行業研判能力,是每位金融人都需要終生研究的技藝。無論你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只有掌握這幾大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安身立命。
我們站在投資機構角度,像醫生一樣,解剖IPO、并購的每項細節,將要點系統梳理,形成系統的研究框架。
我們是一群研究控,專注于深度的公司研究。
這三套攻略,濃縮了我們的研究精華,是優塾私密社群群友人手一套的指南。
每日精進,必有收獲。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