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用“市現率”抵御信用違約黑天鵝
近期,債務違約現象有所抬頭,投資者應選取一季報市現率低于20倍、資產負債率不超過60%、流動比率超過1、市盈率低于25倍的上市公司作為觀察對象來抵御信用違約黑天鵝。
作者:特約作者 張俊鳴
來源:紅刊財經(hkcj2016)
近期,債務違約現象有所抬頭,包括連續9年躋身中國500強、旗下擁有兩家上市公司的盾安集團也因為面臨流動性風險,導致控股的上市公司江南化工一度被杭州銀行合肥分行強行劃轉2.1億元。在金融去杠桿、流動性趨緊的大環境下,“以債養債”、“發新債還舊債”等以往常見的融資手段受到極大約束,公開數據顯示,截至5月8日,今年以來取消、推遲發行的各類債券累計已經達到304只,包括了公司債、企業債、中票、短融、超短融等各個類型,涉及金額多達1839億元。對于銀行等債權投資人來說,“晴天打傘、雨天收傘”本是常態,加上資管新規的正式落地,資管產品到期之后本金和收益抽走,要找到新的替代資金難度不小。據國海證券測算,2018年,信用債到期總量為3.85萬億元,進入回售期規模約為1.2萬億元,同時低等級的AA級信用債占比達23.4%,到期規模及企業資質致使違約風險和回售風險加大。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里,流動性緊張導致的債務違約現象仍有可能繼續出現。 另一方面,隨著去年起監管措施的逐步完善,上市公司的定增融資以及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股權質押受到極大程度的限制,股權再融資的難度也在加大。從國際大背景來看,在國際油價大漲導致通貨膨脹預期抬頭的情況下,美國加息預期增強,導致美元指數走強,對全球流動性存在中期的緊縮效應,不利于債務違約問題的緩解。對于近期債務違約抬頭、市場流動性收緊的現象,股市投資者絕不可認為只是債權人或債券投資者的問題,和A股沒有一毛錢的關系。恰恰相反,多家上市公司或大股東卷入其中,如神霧環保、ST中安、*ST華信、凱迪生態、盛運環保等,除了股票緊急停牌暫避風頭之外,其余大多出現股價閃崩、連續跳水的慘況。而大股東深陷債務危機的*ST信通,去年12月27日被ST復牌之后,股價一度連續15個“一”字板無量跌停,最低價只有2015年高點的十分之一左右,甚至還低于2008年熊市底部的低點,一舉套牢十年來的所有投資者。如果投資者遭遇此類“黑天鵝”,賬戶損失無疑將十分慘重(見附圖)。 附圖:*ST信通(600289)月線圖 因此,對于債務違約可能帶來的重大沖擊,A股投資者還需要未雨綢繆。從近期上市公司涉及的債務違約情況來看,大部分都屬于民企。聯訊證券研報統計顯示,以中證民企指數成分股為代表的民營企業的籌資現金流凈額,在2018年一季度出現了近幾年來的首次下降,顯示民營企業面臨的外部融資環境已經非常嚴峻;同時,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金額維持負數,民企無論是內生性還是外延式帶來的現金流都比較緊缺。因此,對于現金流持續出現負數、資產負債率超過70%、行業走下坡路、流動比率和速動比例低于1、大股東借款較多的民企上市公司,投資者應當降低配置比例或積極回避。 在積極回避債務違約“黑天鵝”的同時,投資者也不妨關注一些現金流充沛、業績持續向好的品種。筆者認為,用“市現率”作為考察指標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所謂“市現率”,即市價和每股現金流量的比例。相比凈利潤可能是“紙上”的利潤,現金流量更可視為上市公司真金白銀的入賬,可靠性更高。一般來說,現金流和凈利潤同步增長甚至略為超前的上市公司,利潤比較真實可靠,甚至有可能提前獲得預收賬款,為日后的利潤釋放、提升未來業績打下伏筆。 當然,僅僅看現金流量是不夠的,因為上市公司的現金流可能包含籌資活動如增發、配股等帶來的現金流入,因此應當多關注反應上市公司經營情況的“每股經營現金流量”,這一指標如果持續為正,則表明上市公司經營情況良好。同時,如果資產負債率在合理范圍、流動比率比較合理的話,那么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就比較強,出現債務違約的可能也比較小。 在財務狀況較好的情況下,如果上市公司所處的行業向好,利潤也維持增長或出現向上拐點,同時估值較低、股價位于最近數年的低位,則投資風險相對較小,也有助于投資者在當前的非常時期抵御債務違約的黑天鵝事件。按照上述原則,筆者選取一季報市現率低于20倍、資產負債率不超過60%、流動比率超過1、市盈率低于25倍的上市公司作為觀察對象,包括開灤股份(600997)、北大荒(600598)、大同煤業(601001)、鴻路鋼構(002541)、五洲交通(600368)、文山電力(600995)、長安汽車(000625)等。 需要指出的是,市現率并非萬靈丹,也存在一定的盲區,如金融類上市公司的資金進出較大,用這一指標無法衡量其內在投資價值。另一方面,企業現金流為負也有可能是用于新設備的采購或增加研發投入,雖然無法反應在財報上,但對未來的利潤增長將形成較大幫助。因此,對于現金流為負的公司,投資者還應當多深入了解其資金的投向,以做出最佳的投資選擇。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