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蘋果代充值代退費灰色產業鏈,“月入過萬很輕松”
蘋果退款政策如何被不法商販利用?
作者:張哲
來源:中新經緯(jwview)
近年來,全球游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已成為最大的游戲市場。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游戲市場規模超過2033億,同比增長31.6%。
然而,電競游戲這塊大蛋糕,吸引的不僅僅是投資人和創業者,許多不法分子也妄圖借此實現自己的致富夢。
蘋果公司于2014年開始實施退款政策,以彌補用戶因意外充值而造成的損失。本是為了避免用戶損失,如今卻成為代充、代退等不法商販的套利手段,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個人賬戶的使用風險。
不影響付費功能使用,“月入過萬很輕松”
淘寶和微博的代充、代退
在淘寶、微博輸入“蘋果代充”、“蘋果退費”等關鍵詞,會彈出許多提供代充、代退服務的廣告。
代充值服務人員往往以低于市場價的價位吸引用戶,并用提前準備的蘋果ID對用戶的游戲賬戶進行充值,當充值或購買的游戲道具生效后即申請退款牟利。
代退費服務人員則是通過向用戶索要Apple ID及密碼等信息后,登錄并操作退款,待用戶支付的退款原路徑返回后,向用戶收取相應比例的手續費牟利。
據此,中新經緯添加了一位聲稱能辦理代退款業務的網友微信,經他介紹,辦理“代退費”需要提交自己的Apple ID、密碼、聯系電話、歷史充值金額等個人信息。此外,通常還會要求充值記錄不超過30-60天,申請退費的次數越少,相應的手續費越低,成功率越高。很多辦理過蘋果退費的網友表示,“首次退款的用戶,100%成功通過”。
該人員還表示,退款后游戲還能夠正常登錄,之前購買的充值物品也不會被收回,道具仍能正常使用。其他從事這些業務的人員則表示,“根據蘋果條例,開發商無權知道是哪個玩家用戶退的款”。
不過,這些退費專職人員也表明,并不能保證每款充值都退費成功。不過據網友稱,自己退費的成功率比這些“專業”退費人員的低很多,他們通常能保持90%以上的成功率。
有媒體曾嘗試請代退人員辦理過退費,退費成功后會收到一封蘋果發來的郵件,郵件中提供了“如何使用您孩子的iPhone上的家長控制”的教學鏈接。可見,該代退人員很可能使用了“兒童誤操作”的理由申請的退款。
在用戶與代退人員申請退費的成功率對比之下,蘋果退費似乎成為了一項技術活,甚至有代退人員在網上公開招起了代理。
某代退人員發布于新浪微博的招收代理廣告
某iOS退款團隊的管理細則
上圖中的代退人員聲稱,自己教授的iOS退款技術成功率可達95%,退款范圍包括各類手游及QQ會員、黃鉆、網盤等各類付費App。該團隊招收徒弟的最高價位甚至接近五千元,團隊成員已超過1200人。該退款團隊還列出了詳細的工資制度和獎勵機制,拉代理、出單有每月最高450元的獎金,并承諾堅持出單可輕松實現月收入過萬。
五花八門的退款團隊
中新經緯搜索發現,與上述退款團隊相似的組織不在少數,這些團隊在招收代理的同時往往貼以“一單利潤成百上千”、“專業退款”、“代理兼職”、“服務用戶”等標簽,有的團隊單日退款額便有近萬元。
據相關人士透露,蘋果公司對第一次申請退款的Apple ID一般都會通過,但多次申請就會被拒絕,所以專門做退款的代充店,每個Apple ID基本只能用一次。錢江晚報曾報道,有些蘋果代充團隊為了通過惡意退款套現,會明確“內部分工”,有人專門“養號”,有人專門申請退款,整個過程組織性極強,已經形成了產業鏈。
惡意退款牟利,或構成刑事犯罪
針對惡意退款現象給軟件開發商帶來的巨額損失,蘋果公司有何防范措施?
中新經緯在致電蘋果中國時,蘋果客服表示,蘋果公司對于每一個申請退款的用戶都一視同仁,會將他們全部視為有真正退款需求的真實客戶,如果符合退款標準便會操作退款。
“在接收到用戶的退款申請時,會有特定的退款審批系統進行審核,符合審核標準的申請都會通過批準。至于審核系統的標準,屬于蘋果公司的商業隱私,是不能透露的,”該客服稱,“對于目前的惡意退款現象,目前蘋果公司沒有上線相應的處理程序或風控系統,至于未來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也屬于商業隱私。”
蘋果尚未有明確措施,那這項灰色產業就“無人管理”了嗎?非也,惡意退款這種行為實際已觸犯了刑法。
2015年11月,金華一名90后利用App Store惡意退款案告破,這是國內首起惡意退款案。
警方查明,涉案人員在半年內作案數十次,非法獲利近萬元。浙江省金華江南公安分局網警大隊民警介紹,此人有數十個Apple ID(蘋果賬戶),有的甚至是日文或英文的,不排除是網上購買Apple ID用以惡意退款詐騙,該涉案人員已被刑拘。
浙江省靖霖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楊匯律師在接受中新經緯的采訪時表示,此類代充值、代退款行為的法律定性不能一概而論,應分三個層面來看。
“第一個層面,如果是單純利用蘋果公司的相關規則來協助蘋果用戶進行退費的行為,是不構成犯罪的;第二個層面,當行為性質上升到惡意退費的程度,退費后相應的產品、服務沒有撤銷時,相當于侵犯了蘋果公司或者軟件開發商的合法利益,”楊匯說,“如果虛構事實、隱瞞真相來騙取退款會構成詐騙罪,如果存在利用系統漏洞秘密竊取的情節,則可能構成盜竊罪。”
“第三個層面,雖然行為人沒有非法牟利的目的,有正當的退費需求,但是通過破壞蘋果公司系統的手段來操作退費的,有可能構成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對于上文中提到的,部分網友以牟利為目的招引客人、招收代理,形成有組織、有規劃的產業鏈的行為,楊匯表示,可能以詐騙罪或盜竊罪定性
有些用戶因貪求小利,選擇委托代退人員進行退款操作。殊不知,代退操作并非萬無一失,用戶很可能因賬戶行為異常被封禁,甚至被不法商販騙取手續費、泄露個人信息。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