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IPO常態化 挺過鎮痛曙光在前頭
歡迎關注千億CLUB(yi1000club)!
自上周開始,在各種利空的打擊下,從特朗普宣布中美貿易戰7月6日正式開始,到美聯儲增加加息頻次,到A股的“強監管,去杠桿”如日中天,拋售情緒得到了無情地宣泄,千股跌停再度重現。6月19日上周二,上證綜指以最終收報2907.82點,較前一交易日跌114.08點,跌幅為3.78%。深證成指收報9414.76點,跌528.37點,跌幅達5.31%,創業板指數跌5.76%至1547.15點。中小板指數跌4.82%,以6488.90點收盤。滬深兩市出現千股跌停,僅107只交易品種收漲,3255只交易品種下跌。
A股股市一大奇觀就是每當股市下跌,IPO就成為市場的眾矢之的。據搜狐網6月19日報道,兩市收盤千股跌停后,坊間瘋傳證監會召開臨時會議,決定從2018年6月20日暫停新股IPO,引起市場恐慌。幸好監管層立刻出來辟謠:網傳“IPO暫停消息”為假,這一行為嚴重干擾市場正常傳播秩序,編造虛假消息,應嚴肅處理”。
國際章關注到,這幾天媒體聲浪依然不斷,針對暫停新股發行是否為“止跌”的必要措施之一,開始了多方博弈。然而縱觀近代A股股市,IPO似乎是一種博弈的籌碼,經歷了“N”暫停“N”重啟的漩渦,背負了干預資本市場的罵名。就在A股股市一步一步的與國際接軌:滬深港通成為常態,A股本月正式納入MSCI Emerging Market 指數,CDR的開通,滬倫通正在推出等,呼吁證監會急踩IPO撒車的“監管調控”早應該從A股股市退出歷史的舞臺。國際章的以下三點觀察可以證明IPO不是“禍水”:
1
2018年上半年IPO發行市盈率開始下降,
A股IPO不再稀缺
截至到6月22日,2018上半年A股新股發行63只。然而國際章發現,19%的新股發行市盈率在20倍以下,下表為IPO發行市盈率19倍以下10家企業的信息。
2018年上半年新股發行市盈率低于19倍企業一覽表
眾所周知,A股投資人“打新”爭搶認購IPO曾經是多么的火爆,不少IPO企業超額募集資金五,六倍,而海外成熟資本市場超額募集一般在20-30%之間。因此從2015年IPO重新開閘以來,新股發行數量一般不得超過25%,發行市盈率一般不得超過23倍,監管部門就是為了避免IPO企業大量“圈錢”。盡管如此,A股IPO不用“挨家上門”路演(除網上路演外),投行只需要把材料做好,順利過會;財關只需要管控好媒體輿論,因為“稀缺”,IPO這類金融工具,在A股完全不需要做發行的Marketing!
國際章驚訝的發現,以上現象正在悄悄的發生變化。今年上半年居然有19%的IPO發行市盈率在20倍以內。國際章戴上“放大鏡”就其中發行市盈率低于19倍的IPO企業做了進一步研究。發現了三個有趣的想象:一,這些發行市盈率低于19倍的IPO比其同行市盈率主動打折不少;二,分散在電子元件,金融,新能源,汽車,食品飲料等多個行業;三,上市后迄今股價表現層次不齊,有的已經跌破發行價,大部分與發行價持平。
國際章:A股IPO發行市盈率開始自動“下調”。隨著A股接近4000家,供需持平,最終走向成熟資本市場,供大于需的時代必然會到來;A股IPO發行不需要Marketing的時代即將結束,那么IPO怎么會是股市“止跌”的“調劑藥”呢?
1
排隊堰塞湖現象已消除,
2018年上半年IPO發行數量卻同比下降74%,
IPO資源不再稀缺
近期的德勤中國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內地新股發行速度大幅降低,共有63只新股融資931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則有246只新股融資1255億元。新股數量同比下降74%,融資額同比下降26%。
國際章進一步研究發現,截至6月25日,A股僅有307家企業在正式掛網申報IPO等待中,比2017年同期的519家,下降了41%; 與4月28日時的298家企業數量基本持平。見下圖:
國際章:發行企業數量及在排隊企業數量雙雙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IPO排隊企業數量銳減的背后,是一波“撤回潮”。一季度有108家擬IPO企業撤回上市申請材料,創下史上單季度撤回數量最多紀錄。其中,僅3月30日當天撤材料38家,創單日撤材料之最,而2016年全年IPO撤回的企業僅為90家。這意味著A股IPO長期難以解決的堰塞湖現象已經得到基本解決。加之上半年IPO累計融資額931億,比起五萬多億的A股資本市場,其影響微不足道,暫停IPO又怎么能成為股市“止跌”的“調劑藥”呢?
1
A股上市公司不再稀缺:
馬太效應明顯,
日均成交額2000萬以下的A股占比75%
據天風證券的報告顯示,截止6月中,A股的成交額已經進一步呈現明顯的馬太效應,25%左右的頭部上市公司貢獻了75%左右的交易額。【請同時參考千億原創文章《千只A股日均成交額不足2000萬,A股全員“高流動性時代”已過》。券商中國2017年12月13日統計,當日滬深兩市全天有33只股票成交額不足500萬,336只股票成交額不足1000萬,978只股票成交額不足2000萬,占2017年A股存續交易記錄3467只股的28%!看來A股的流動性回落已經悄然來臨!】
市值50億以下,日均成交額2000萬的A股數量正在進一步增加,從去年12月份的978家,增加到今年6月份的1500家左右。
國際章:市值即“盤子”的大小與成交活躍度乃至估值基本成“正比”,即交易量不活躍的上市企業,估值也會受到影響逐漸下降,最終成為“小市值”股;而“小市值”股更加沒有專業的分析師,專業機構來評估,交易量逐漸枯竭,估值將大大打折。這就是海外成熟資本市場,上市公司面臨的普遍現象,估值與交易量乃至市值成正比。A股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隨著上市公司的數量接近4000家,交易量和市值開始分化,加之匯深港通,A股投資人“走出去”,在全球資本市場上有了更多的選擇。
因此,將IPO作為股市“止跌”的調劑藥已經過時了!A股IPO常態化,曙光在前頭!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