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財經估值1.2億逆勢融資,平臺型新媒體受資本青睞
對于前幾年一直備受資本矚目的新媒體來說,資本寒冬來得有點猝不及防,今年的新媒體融資新聞寥寥可數。加之關于流量紅利消退的討論甚囂塵上,內容創業者們也紛紛從擴張模式轉向尋求“活下去”之道。就在投資人紛紛捂緊錢袋之時,野馬財經宣布以1.2億的估值逆勢融資,給愁云慘霧的新媒體投融資帶來了一抹曙光。
近日,在“2018領航新金融行業峰會”上,野馬財經創始人李曉曄正式對外宣布,野馬財經已經于近期完成了A輪融資,估值1.2億,投資方是起點創投等幾家機構投資者。此前在2016年7月,野馬財經曾以6800萬估值進行了天使輪融資。
一步一個腳印,持續提升內容質量
野馬財經成立于2015年初。旗下擁有野馬財經、金融街偵探、獨角金融、獨角區塊鏈等多個新媒體品牌。內容涵蓋資本市場(A股/港股/美股/新三板)、互聯網金融等多個領域,平臺化發展雛形初具。并入駐了今日頭條、搜狐、網易等38個媒體平臺,形成了多層次的新媒體矩陣。
野馬財經團隊從最初的不到10個人,發展到現在的50余人,其中原創內容團隊占了人數的一半。
據統計,僅野馬財經微信公眾號就已經寫出了《“中信國安系”千億資本騰挪幻術》、《PE狂歡時代的一地雞毛:五峰神話破滅與血本無歸的15家投資機構》、《銀行董事長當街被砍,420億騙貸背后的血腥與罪惡》、《魯冠球去世,身后留下龐大萬向帝國》、《中興被解聘高管發告別信:這樣的離開,實非所愿,深感屈辱》、《徐翔案三周年:“交易之王”的多面人生》等多篇10W+文章。其中不乏全網破千萬的影響力文章。
也正因為這種持續的專業原創生產能力,野馬財經還成為了中國證監會證券信息服務系統收錄的十家新媒體之一,并先后受邀前往深交所、上交所,與監管層進行深度交流和溝通。
橫向、縱向打造內容產品
李曉曄表示,野馬財經在獲得A輪融資后表示會進一步加強內容布局,將從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打造更加優質的內容產品。
被稱為“新媒體參謀長”的高樟資本創始人范衛鋒曾在野馬財經主辦的Hot Media新媒體峰會上提到,未來財經自媒體會從純CP時代走向平臺時代,社交媒體中會有非常少數的幾家能夠成長為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平臺化媒體。且呈現5大變化:主創跨界常態化、渠道陣地多元化、商業模式清晰化、內容質量極致化、VC參與重度化。
擁有十余年傳統媒體從業經歷的野馬財經內容總監、合伙人黃柯杰認為,新媒體時代的讀者對內容品質的要求更為豐富,目前的產品分層做的遠遠不夠,還沒有跟上讀者口味的變化,這里面蘊含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為了確保內容的品質,野馬財經秉持傳統媒體的“新聞專業主義”,吸收傳統媒體內容生產方式的精華,摒棄一些桎梏,對新媒體內容生產方式進行了諸多創新的嘗試。
比如,在內容審核機制上,野馬財經沿用了傳統媒體的把關人制度,將傳統媒體的“三級審核三級校對”機制引入新媒體;利用多媒體多平臺傳播的靈活性,始終與讀者保持便捷的互動機制。
野馬財經始終關注著平臺各項數據的變化,包括粉絲量的增長快慢、文章題材對閱讀量的影響、讀者的偏好、評論的活躍度、點贊數量的變化……長期積累的多平臺數據真實且直觀,形成了新媒體時代高效靈活的新型“編讀往來”機制。
“很多人都說自媒體出現之后,讓傳媒行業變得更加混亂。我們這樣一支出身傳統媒體的新媒體創業團隊,對于新媒體行業魚龍混雜的現狀深感痛心,我們有責任也更有意愿來引導行業自律,代表行業的上限,通過我們自己一點微薄的力量推動新媒體成為社會公器的一份子,也改變人們對于新媒體混亂現狀的看法。”野馬財經創始人李曉曄表示。
李曉曄曾供職于《中國經濟時報》、《21世紀經濟報道》、《第一財經日報》、《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等媒體,先后擔任深度調查記者、編委、副主編等職,具有嫻熟的市場化財經媒體管理經驗。
秉持鮮明特色的野馬財經也吸引了眾多行業翹楚加盟。野馬財經合伙人、CMO武迪,曾歷任鳳凰衛視全媒體市場總監、無界傳媒市場總監等職。
野馬財經合伙人、內容總監黃柯杰,曾擔任《瞭望東方周刊》資深記者、界面高級記者。
曾供職于《瞭望東方周刊》、《上海證券報》等媒體的資深記者劉武也于今年7月加盟野馬財經,擔任合伙人、執行主編。
瞄準市場供給痛點
正是基于對自身角色和內容品質的追求,以及對編讀關系的重視,野馬財經在內容定位上主打專業、權威的財經新媒體報道,“穿透資本迷霧”是內容產出和服務的目標。在內容產出和服務提供的具體方向上,野馬財經確立了“價值挖掘、風險提示”的基本定位。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財經內容和服務的需求成為了一種大眾化的需求。但是,市場上的財經報道和資訊服務卻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于是,“財經八股”占據了財經報紙的主要版面,曲高和寡、晦澀難懂,專業的內容卻時常淹沒在浩繁的信息中無人問津。
各種新聞里經常報道的大爺、大媽被金融詐騙,在某種程度正是反映出大眾理財需求與財經知識的不匹配。
財經內容和服務存在顯著的可及性、可獲得性障礙,這就是市場的現實情況。
“有沒有那么一種財經內容和服務,它能以大家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方式進入視野,卻傳遞給大眾一個專業的財經內核,潛移默化中讓讀者增長了知識,逐漸的具備了識別市場風險與價值的能力。”李曉曄表示,“野馬財經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探索,為改變這種現狀,推動財經報道的進化,做出一些有益的嘗試。”
自野馬財經創立以來,就一直在積極探索推動財經報道的進化。在專業的基礎上,革新內容產品的生產方式,結合多平臺傳播策略,使得專業財經觸達更多普通讀者,正是為了提高優質內容和服務的可及性、可獲得性。
黃柯杰說,“野馬財經不迎合‘娛樂至死’‘碎片化閱讀’,在追求內容專業度不變的前提下,追求更好的閱讀體驗和人際傳播效果。努力確保優質內容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讓讀者能通過接觸財經資訊變得更為專業和深刻。”
你對野馬財經在內容、讀者服務方面還有哪些期待和建議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