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要告3家公司,做的就是“侵權生意”,你被“維權式營銷”了嗎?
有些公司沖業績的操作很奇怪,他們選擇:狂收版權費。
年關之交,銀行選擇狂拉存款,券商選擇狂拉客戶,但是有些公司沖業績的操作很奇怪,他們選擇:狂收版權費。
它們就是版權領域神奇的存在——圖庫公司。業內有人稱之為“原告狂魔”。
醒醒,該收版權費了
前兩天自媒體的年度聚會時,鐵馬聽見一位大佬氣憤的在飯桌上說自己被訴侵權一事:
“圖片侵權,這是它們的慣用手段,應該是法務談吧?但這家公司出面的都是銷售人員,一張嘴就是年度合作,一年給**萬,就不整你們了。
這些公司維權的態度令人匪夷所思”
來盤點一下,這些圖庫公司(沒有針對,只是挑了一些業內龍頭)一年都“整”了多少家公司:
數據來源:天眼查 圖片來源:金融八卦女
其實上述的數量還不包括“私了“的。
所以不盤不知道,一盤嚇一跳,例如最愛打官司的全景網平均2018每天都要“整”三個公司。
這成百上千起的訴訟,需要多少法務人員?
圖庫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圖片版權還是圖片維權呢?
哎,不過有的圖庫公司自己承認了:做的就是“侵權生意”。
鐵馬的朋友鐵牛是一家小自媒體公司的老板,幾個月前大家出來吹牛的時候,鐵牛嘆了口氣,說自己在這個圈子里活得小心翼翼戰戰兢兢,還是被圖庫公司敲竹杠了。
為什么說是“敲竹杠“?鐵牛下面的話有必要被劃重點:
基本所有的圖庫公司都會故意開放圖片鏈接被搜索引擎抓取,點進圖源也看不到任何版權信息,赤果果的誘導你引用。
然后打著維權的幌子來找你,要么按張數問你要錢,要么讓你買他們圖庫的使用權。
鐵牛又說:
不是我們不尊重版權,律師函一過來,我們就按圖庫公司律師函的電話打過去。想付錢買斷這些圖片并賠禮道歉。
但是對方態度特別強硬,先是威脅,一張圖片對方要價2000-3000元不等。
而且還是按次收費,不是按張數收費。
不給錢就法庭見,并且圖庫公司對接人員態度十分傲慢“我們有專業法務團隊,你們才幾個人?要打官司的話就自己考慮清楚誰有勝算”。
鐵牛慫了,回去數了數公司用了45張圖片,共計90多張次,要付20多萬近30萬。
然后鐵牛表示這個價格實在太高,他們只是個幾個人的小公司后,對方表示可以花10萬買他們圖庫一年的使用權,要不就等著吃官司吧。
圖庫公司說他們是合理維權,但在鐵牛眼里,這種行為更像是釣魚敲詐,和黑道大哥收“保護費”沒什么區別。
“給不給,掂量著辦”
從此以后,鐵牛的公司的小公司使用圖片更加謹慎,要不采用自己拍的,要不追根溯源圖片的版權,或者向圖片的版權持有者付費申請使用權。
沒想到新年伊始,大家都放著假呢,圖庫公司的法務卻不放假,又去當原告了。(其實我都懷疑,這些法務人員的kpi是不是根據能告多少家公司來計算的。)
因為圖庫公司最新發現,鐵牛公司的一個小號2014年的文章使用了該圖庫公司的圖片。
“那是我剛做公眾號時的文章,那時候我還是個人號,不是商業用途的公眾號,閱讀量只有幾十。
而這次圖庫公司的“保護費”提高了,直接獅子大開口,一張圖片要一萬塊錢。“
特別的是,鐵牛發現新收到的訴前通知書加入了這樣一句話:
"貴公司可在裁判文書網查詢我公司近期的勝訴判決......避免敗訴給自身帶來的不利后果。"
意思就是:你出去問問我有多牛X,這錢給不給你自己掂量著辦。可見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這家圖庫網站已經從多少公司里嘗到了不少“索賠”的甜頭。
鐵牛說:“我當時的心情就像被人刨了祖墳一樣“MMP”。
上海一家知名的自媒體,規模比較大,在眼看著同行被圖庫公司找上門時,就經常組織自查刪除。沒想到還是踩了雷,2015年以前的文章也被圖庫公司揪出來告侵權。
該圖庫公司可能只是在三方網站上看到了縮略圖,也提供不了微信鏈接,但還是被告了。
就這用這兩個公眾號來說吧,一個一天推8篇文章,一個一天推4篇文章,圖庫公司要用鏈接找出圖片再找出微信原文,特別是微信原文被刪除的情況下,估計是要人力刷好幾年的幾千篇文章去找…
一位自媒體從業者說:"古代皇帝挖墓穴的地宮都沒挖這么深,全都讓這群原告狂魔挖出來了"。
收了保護費還不能“保護”我們
和電視劇中孫紅雷飾演的黑道大哥收了保護費還真提供了“保護”不同。
圖庫網站收了版權費也不保護你。
很多公司原以為交了“維權費”就能放心使用圖片了,萬萬沒想到,買了圖片還要被原作者告。近年來,東方IC就被卷入多場著作權官司。
舉個栗子:
2016年,《健康時報》社被告上法庭,原因則是《健康時報》官微使用一張某公司茶具圖片。
《健康時報》辯稱,圖片來源于東方IC,有許可使用協議。訴訟中,健康時報社提交了與東方IC合同書、使用協議等相關證據。
但經法院裁定,《健康時報》未能證明其對于涉案圖片的使用有合法的授權。
最終,《健康時報》還是敗訴,賠償對方經濟損失三百元,律師費二千元。
東方IC作為提供圖庫的中間人卻“毫發未損”,這是什么道理?
無獨有偶:
2016年,北京某公司將廣東時代傳媒有限公司告上法庭,原因是時代傳媒在文章中使用了一張建筑圖片。
時代公司辯稱,涉案圖片的使用來源于東方IC圖,有合法來源,時代公司同樣提交了與東方IC于2012年1月1日簽訂的《圖片許可使用協議》以及客戶賬單復印件。
但經法院裁定,材料不能證明東方IC享有涉案圖片的著作權。
時代公司被判立即停止侵權+連續七天發布道歉聲明+賠錢。
作為圖片提供方的東方IC依舊逍遙自在。
諸如此類的事件層出不窮,專家表示,作為版權代理平臺的圖庫,其實是無法完全占有圖片版權的,還是存在使用者侵權的風險。
同時一些圖片的使用權、著作權及署名權本就不統一,版權歸屬存疑,卻被圖庫公司視為己有加入自己的圖庫然后再對外“販售”。
怨聲載道
不久前,經緯中國合伙人張穎對某圖庫的“漫天開價”和“要挾”的商業模式進行了公開批評。
張穎爆料稱,圖庫網站們自2016年前后起,花大價錢開發了一個系統,隨后開始有組織、大范圍地搜索未授權疏忽使用圖片的各種企業,然后漫天開價地要求巨額賠償。
面對圖庫的“維權”,確實是件很燒腦情,很多沒有相關經驗的自媒體和小公司出于時間、精力和人力成本的考慮,就“花錢消災”。
這些圖片侵權案的大多是以侵權方賠償或妥協告終,當然對于“內容狗”來說,賠償的金額遠遠超出了他們的心理預期。
有時候人力財力都充足的大公司還有精力正面對峙一下。
例如去年百度和東方IC的對撕,起因是因為百度的三方作者使用了東方IC的圖片,認為東方IC是無理取鬧。
但東方IC緊咬百度不放,甚至CEO親自下場開懟,還把戰事上升到了今日頭條系(今日頭條是東方IC的投資方)和百度系的競爭上。
目前,國內的知識產權保護因為意識問題存在很多尚待完善的地方。到底什么是商業用途的侵權,沒有確切的界定,都由圖庫公司說了算。
就鐵馬在自媒體中的幾年從業經歷來看,大家已經越來越有圖片、音頻、視頻的版權意,買版權、要授權在很多自媒體公司都有著良好和完善的制度。
但通過自媒體伙伴反映來看,圖庫“要么給錢,要么告你”已經成為了行業內普遍現象。
鐵馬咨詢了律師,這種強勢推銷,若從法律上來界定,要視情節輕重衡量是否構成敲詐,如果硬要較真,還會進一步的增加雙方維權成本。
所以,有時間有精力有財力的公司選擇硬“剛”,沒時間的沒精力沒財力的,就只能選擇:
我們尊重版權,但不尊重打著“版權”的旗號,利用各種釣魚、威脅、恐嚇等方式,變相“維權營銷”的行為!
9102年了,你的公司被“維權”了嗎?歡迎小伙伴在留言區踴躍吐槽。
特別聲明:本文系圖片反欺詐群群友@櫻桃小寰子投稿。作者對文章真實性負責。想入群的小伙伴,可以加偵探君的微信號(zhentanjun007),拉你入群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