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成功連任董事!漲薪分房又分紅,更是夸下海口要掙6000億?
昨日,在格力電器召開的董事會會議上,董小姐毫無疑問的連任董事長與總裁職位。從2012年至今,在董明珠的帶領下格力飛速成長,但卻也爭議不斷。
作者:王婷
來源:遠見財訊(yuanjiancaixun)
1董明珠成功連任董事長 超期服役8個月后,董小姐的大日子終于來了。1月16日,格力電器召開2019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毫無疑問,董明珠全票通過成功連任董事長。事實上,今年65歲的董明珠早已過了國企退休年齡,如果再干3年至68歲退休,她將超過前任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 退休一詞曾是董小姐的禁忌。2017年9月,有媒體曾指出,根據格力電器2016年年報,董明珠的任期將于2018年5月31日到期,她是否連任還是未知數。之后,董小姐自己聲稱:“如果不能更好地運營下去,我絕對不交班。”不過,董明珠也暗示了沒有接班人的隱憂,”希望現在有年輕人可以頂上來“。 從基層業務員到集團掌舵人,董小姐29年的人生皆與格力綁在一起。她更像宮斗劇女主角,自己“鋼鐵直女”斗天斗地的形象,引卻討眾多人的歡迎。以至于去掉董明珠,格力就變得面目模糊。 2四年后營收達到6000億? 2012年,董明珠從前董事長朱江洪手上接棒格力電器的時候,格力電器的年營收規模在1000億元左右。董明珠于是提出每年增長200億”的宏偉目標。 而在這次股東大會上,董明珠更是直言:“2018年,我們預告要實現2000億的營收。我擔任兩屆,實現銷售收入9209.8億元。”此后有股東問到2018年實現多少凈利潤,董明珠表示,2018年格力電器稅后凈利潤260億以上。 2018年無疑是值得董明珠驕傲的一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總營收約1500億元,同比增長33.94%,凈利潤為211.18億元,同比增長36.59%。不僅2018年營收突破2000億元已成定局,還贏了跟小米的5年之約。 有了如此傲人的成績,董明珠更是再一次語出驚人,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提出了一個新目標—到2023年銷售目標為6000億元。這是個什么概念?這相當于華為2018年的收入。格力將自己對標華為,顯然又提升了一個檔次。要知道早年格力懟的友商是小米、美的一眾檔次的。想要達到華為的營收水平,以2018年2000億元營收的基礎來計算,在未來五年的時間里,格力每年的營收增長都要達到25%以上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不過,面對6000億鋪天蓋地的媒體報導,董明珠開始變得謹慎,格力每年10%的增長是可以保證的,50%的增長雖然想做到,但是不能承諾。這一次,一向態度鮮明的董明珠也開始軟下來表示,我只給確定的承諾,不確定的部分不能輕易說。但若每年格力只保持10%的增長,6000億的目標對于格力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3漲薪分紅又分房 昨天的股東大會上,出了選舉新任董事,格力全員漲薪自是各路人士關注焦點。1月8日晚,格力電器2019年“一號文”刷爆朋友圈,《格力全員漲薪通知》顯示,自2019年元月起,格力電器根據不同崗位給予員工薪資調整,總增加薪酬在10億元以內。主要涉及技術類崗位、管理類崗位、技工類崗位以及生產與輔導類崗位。 事實上,格力電器全員漲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而在如今的經濟環境下,格力的漲薪通知變得獨樹一幟,讓不少網友直呼想要去當格力員工。 除了漲薪,格力還要給員工們分房子。早在2018年5月16日格力電器的慶典上,董明珠就曾承諾“只要是格力人,一人一套房”,她透露,珠海市政府給了格力1萬套住房的用地,可以實現員工一人一套房的目標。8月,格力自費投資20億元建設的人才公寓項目破土動工,該項目包括3000套人才公寓,預計2021年交付。 除了關心員工福利提高以外,董小姐也十分在意投資者們的利益。本次股東大會的其中一個議題便是審議2018年半年度利潤分配的預案。據格力電器2018年半年報,此次利潤分配方案為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6元(含稅),現金分紅總額為30.09億元。 自1996年11月上市至今,格力電器僅有1997年、2006年和2017年三年沒分紅,此次是格力電器第一次實施半年度分紅。格力電器目前已累計分紅19次,累計現金分紅417.92億元,分紅率為34%。可以說在分紅方面,格力被稱“最有良心的上市公司”。 4格力曲折的多元化 與眾多公司一樣,格力目前也在尋求多遠化的發展,手機、造車、做芯片可以說一個也不落,但是格力多元化的前行道路卻十分坎坷。 造車方面,想當年董明珠力排眾議“all in”新能源造車,收購珠海銀隆被被股東大會否決后,不惜個人集資投資20億投資銀隆。可惜事與愿違,珠海銀隆很快就暴露出各種問題,也終止了上市進程。董明珠投資不順,兩家“互毆”多時,董小姐也陷入兩難境地。 進,需要投入更多資本,新能源汽車市場本就是一個燒錢的行業,失去上市機會之后,尤其在當前珠海銀隆一地雞毛的現狀下,對風險資本的吸引力已不如從前。 退,也并非易事,董明珠已經為此舉債投入了20多億元,如果中途退出,董明珠個人形象受損事小,巨額投資打了水漂事大。 造車之外,手機、芯片業務也成了格力路上的“刺”。昨日的股東大會,董小姐就“強制推銷”格力手機,她希望拿了分紅的股東能夠購買格力手機來支持格力。手機業的競爭是有目共睹,就在手機屆的明星小米也開始掉價之時,格力手機還能否異軍突起確實是個問題。 格力多元化的一環還在于芯片。 2016年,格力開始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不過投資者并不買賬,導致格力股價大跌。昨日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不該格力“芯計劃”的初衷,堅稱格力股票下跌,是因為格力真的要“搞芯片”。 董明珠說道:“為什么我一搞芯片股價就掉,因為我是真干。芯片是一定要做的,每年格力電器進口那么多,我覺得我做,不是和別人搶一杯羹,也不是爭市場,而是給消費者帶來更健康、穩定、可靠性的產品”。 不過,靠營銷起家的董明珠,一手帶出來的格力也是營銷見長,盡管在多元化上做出了諸多努力,似乎一直不能GET多元發展的要核。手機、機器人、造車、芯片,嘗試過,也失敗過,仍無法有效進入多元化目標領域。未來3年內,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也成格力最大挑戰。 格力通往多元化的路程,也很大程度上也折射了傳統制造業轉型的不易。尤其是像格力這種傳統行業中的國企,在新業務的開拓方面更是少了私企的破釜沉舟的勇氣,業績越輝煌,或在轉型過程中摔得越痛。而今后在董明珠的帶領下,格力是否能夠成功轉型呢?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