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9家過會,深度解析科創板開板日:狂歡下的風險與機遇
科創板的高度、定位、層次,應該說和以往的板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文/周曉奇 鄧一鳴
編輯/崔恒宇
科創板開板!
這個消息迅速在全球發酵,人們奔走相告,圍繞中國資本市場這一歷史性時刻。
被譽為“中國版納斯達克”的科創板,從誕生之日起就備受矚目,此前,鋅財經曾發布《科創板45日:關于未來的三個好消息》一文,從科創企業、資本市場、投資者等維度解讀科創板利好。
“科創板的高度、定位、層次,應該說和以往的板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樣一個新生、獨立的市場板塊,受到如此高層次、全面的重視,以及相對應的各方資源的全力匹配、支持,這意味著它在中國的戰略資源匹配。”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對鋅財經表示。
事實上,從6月5日天準科技、微芯生物、安集科技等3家企業全部過會開始,關于科創板開板的鑼鼓聲就愈發緊密。
6月11日,第二批3家企業過會率依舊100%,而在科創板開板當天的第三批過會企業,同樣全部拿到錄取通知書。鋅財經曾發布《科創板高效!“提前批”錄取結束,平均排隊僅58天》一文,解讀科創板對于相關行業的刺激。
上午開板,晚上科創板刷新出9天9家企業過會的成績。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采取“先板后市”的方式,開板并不意味著可以正式開始交易。對于已經成功過會的企業來說,接下來的重點則是證監會注冊,繼而詢價、定價。
上交所理事長黃紅元表示,預計在兩個月之內將看到首批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狂歡下的科創板,冷靜下來還需思考:它對于中國投資者到底意味著什么?
作為資本市場的焦點,科創板早已成為投資客的最新期待,也成為中國證券市場成熟度的標志。
新一代投資客正在躍躍欲試,然而,注冊制下的科創板,對于他們意味著更高水準的投資眼光與承擔風險能力。
科創板速度
2018年11月5日,“科創板”三個字在黃浦江擲地有聲,中央宣布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此后,這頭新生“野獸”一路狂奔,一直在給市場驚喜。
快!成為科創板的關鍵詞。
“實際上,中國的證券市場已經快速走過發達國家幾百年的道路,市場成熟度已經很高了,在這個基礎上,科創板的速度確實快,但也不出意外。”新湖財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助理總裁郭劍告訴鋅財經。
作為獨立于現有主板市場的新設板塊,科創板主要服務于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短短220天,資本市場頻頻見證“科創板速度”的同時,一個個陌生的企業開始走進大眾視野。
截至6月13日,上交所已受理123家企業的科創板上市申請,其中9家企業成功過會,6家抵達證監會注冊程序。其余企業的狀態為:99家已問詢、14家已受理、1家中止。
科創板申報企業統計 數據來源于上交所
這些企業來自于“四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它們緊密地貼合著從制造到智造、制造服務融合、新型服務業態等方向。
央廣財經特約評論員、經濟學家余豐慧告訴鋅財經,“科創板強調打造中國版納斯達克,納斯達克基本都是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型企業。所以科創板肯定會吸取創業板教訓,不會把各類公司都弄到資本市場上。”
篩選、過濾、考量,從無到有的220天里,圍繞科創板的制度、人員、企業,正在不停地交出答卷。
3月18日,科創板審核系統正式運行,保薦機構可通過科創板電子申報系統遞交企業IPO材料,公眾亦可實時瀏覽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的最新信息。
截至5月8日,50天內,科創板受理企業超過100家,擬募資總金額超過1000億元。
進入6月,進度條繼續快速推進。前三批9家企業在9天內全部成功過會。
上會節奏也在加快,在6月17日至6月20日期間,科創板上市委將接連舉行4場發審會,上會企業共計有13家。其中,6月19日將舉行第5次、第6次審議會議,這是上市委啟動審議工作以來首次出現一日兩場的情況。
“科創板是整個制度上的一個突破,除了深交所和上交所核心三板,科創板的開板是史上最快的一次開板。”相惜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黃金帥對鋅財經表示。
后來者居上
站在當下,回顧中國的資本市場歷史,“風雨感”仍在。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業板歷經5年推向市場,而創業板更是花了近10年才揭開帷幕。科創板則以百米沖刺的速度,用220天正式拉開帷幕。
2000年10月,深交所暫停新股上市申請,專門籌備創業板。然而次年美國納斯達克神話破滅,創業板計劃只得暫緩。
2002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出臺,提出“國家采取措施拓寬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創造條件,通過法律、行政法規允許的各種方式直接融資”。
2004年5月17日,經國務院批準,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出批復,同意深交所設立中小企業板市場,并核準了中小企業板塊實施方案。當年6月,8只新股在中小板上市,被稱為中國股市“新八股”。
中小板的推出,并未達到打造中國納斯達克的預期,創業板的呼聲一直不絕于耳。而先行的創業板直到2009年10月23日才得以正式面世。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愈發成熟,后來者居上的姿態在科創板上體現得十分明顯。
郭劍認為,如果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質量能夠得到保障,那么科創板的成長率必然要超過其他一些板塊。
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類型的資金都會進入到科創板。
“科創板對于主板、中小板、新三板和創業板來說,是一個相互補充、相互競爭的關系,也就是說,哪個板塊運作得比較好,可能就會吸引更多的資金。”郭劍向鋅財經強調。
究其原因,實行注冊制的制度差異使得科創板成為一個高度市場化的資本市場,這對投資者的考驗和要求是空前的。
狂歡之下的考量
科創板的熱鬧,提起了所有投資者的興趣。
值得注意的是,易會滿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表示,科創板初期企業高估值發行的現象可能會增多,不排除出現短期炒作、漲跌幅較大的情形。
注冊制下的科創板,取消了直接定價,完全采用市場化的詢價方式,這意味著把選擇權交給市場。
京衡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錢穎剛告訴鋅財經,相較于A股的核準制,注冊制對發行人主體的營收、利潤都放寬了相應的標準,凈利潤甚至可以放寬至“虧損”。
這樣的放寬,意味著科創板對企業的核心科技有更高要求,企業登陸科創板后,股價漲跌幅可能遠比A股更高,對投資者而言則意味著風險更大。
余豐慧則對鋅財經強調,一個“假”字基本毀掉了主板市場,不能再讓其禍害科創板了。
在他看來,把打假放在首位是科創板成功的關鍵之一。科創板必須真正是創新型科技企業,堅決防止假冒偽劣。監管重點放在監督“虛假”、欺騙上,包括IPO階段和交易階段。
這也意味著,注冊制下的科創板對投資者的判斷力和承擔風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雖然科創板設置了“資產不低于50萬元人民幣”“具有2年證券交易經驗”的投資門檻,但與此同時,未達到投資門檻的投資者可通過購買公募基金,或其他理財產品間接投資科創板。
根據上交所此前的測算,現有A股市場中,符合參與科創板投資條件的個人約300萬人,加上機構投資者,交易占比超過70%。
錢穎剛認為,從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角度來說,科創板在信息披露、中小股東保護、退市機制的落實、監管力度方面的制度執行應該更全面。
“中國的投資人會非常追捧新概念和‘第一次’,可以預期科創板會受到熱捧。但投資者必須做好風險防范,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黃金帥說。
科創板的熱鬧之下,保持理性、長期觀察成了對投資者最基本的要求。
熱鬧是別人的,風險是自己的。誠如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所言,低風險承受能力者要遠離科創板投資。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