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藥業涼不了? || 深度
3年財務造假逾千億,造假者康美藥業被罰60萬,而后股票漲停;被罰90萬的實控人,則帶著質押套現的大額資金“金蟬脫殼”?
作者:張可心
編輯:程昱
來源: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
3年財務造假逾千億,造假者康美藥業被罰60萬,而后股票漲停;被罰90萬的實控人,則帶著質押套現的大額資金“金蟬脫殼”?
“萬眾矚目”中,康美藥業(600518.SH)巨額財務造假案迎來新進展。 8月16日,康美藥業收到證監會頂格處罰——公司被處以60萬元罰款,實際控制人馬興田、許冬瑾夫婦分別處以90萬元罰款,并終身市場禁入。 “造特別大的假,罰特別少的款?”證監會處罰公告發布后,市場一片嘩然,“處罰太輕”的聲音此起彼伏。 根據證監會的調查結果,2016年-2018年,康美藥業累計虛增營業收入206.44億元、虛增貨幣資金887億元以及向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提供非經營性資金116億元; 有股民還感慨道,“世上有兩種經商之道,一種是經商,另一種則是在中國經商。” 而收到行政處罰過后,康美藥業連續兩個交易日開盤即漲停,8月20日收于3.37元/股,漲幅4.98%。 3年造假逾千億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2019年4月20日,康美藥業一天內連續發布24份上市公司公告,其中便包含那份隱含康美藥業“財務造假”的《2018年度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專項說明的審核報告》(以下簡稱《審核報告》)。 試圖夾在2018年年度報告與2019年第一季度報告等一系列公告中蒙混過關是馬興田夫婦使的又一個拙劣的小聰明。 根據《審核報告》主要內容顯示,公司2017年年報中貨幣資金多計299.44億元,營業收入多計88.98億元及營業成本多計76.62億元,且這一切在當時僅被康美藥業單方面定性為“財務差錯”。 此后連續5天,康美藥業股票封死跌停。顯然,市場并不接受諸如“在核算、確認、會計處理中存在錯誤”這樣的理由。 5月17日,證監會發布歷時多月的調查結果:康美藥業披露的2016至2018年財務報告存在重大虛假,涉嫌違反《證券法》第63條等相關規定。使用虛假銀行單據虛增存款;通過偽造業務憑證進行收入造假;部分資金轉入關聯方賬戶買賣本公司股票。 調查結果發布的第二個交易日,5月21日康美藥業變成ST康美,市值僅314億元。 康美藥業過去一年的股價走勢圖。圖片源自新浪財經截圖。 令人唏噓的是,整整一年前的5月,康美藥業股價曾觸頂歷史最高27.27元,市值1390億元,還是上交所藥企中千億第一股,是證券分析師口中的優質白馬股,是資本市場的優等生。 一時間,關于康美藥業“財務造假”所引發的退市猜測甚囂塵上。 “這是一場有預謀、有組織、長期、系統實施財務造假行為,惡意欺騙投資者,影響極為惡劣,后果特別嚴重。”8月16日,證監會在披露針對康美藥業財務造假事件處罰措施的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表示。 盡管措辭嚴厲,但板子最終還是“輕輕落下”。 經調查,2016年至2018年期間,康美藥業涉嫌通過財務不記賬、虛假記賬,偽造、變造增值稅發票及大額定期存單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與貨幣資金。 由此,2016-2018年,康美藥業合計虛增營業收入206.44億元,占同期公告營業收入40%以上,虛增營業利潤20.72億元,占同期公告營業利潤的三分之一。 而貨幣資金單項則分別于2016年年報、2017年年報及2018年年報中,同步虛增225.49億元、299.44億元、362.07億元。 康美藥業財務造假概況。 又因當前《證券法》相關規定,扣除部分虛增利潤后,康美藥業近三年分別實現利潤33億元、16.35億元和11.94億元,并未觸及退市紅線。 證監會作出僅60萬元上市公司頂格處罰及實控人馬興田夫婦分別90萬元罰款與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有分析人士表明,“康美藥業勾連甚廣,近幾年相繼與貴州、甘肅、云南、青海、重慶等地方政府簽署一系列大手筆戰略合作協議及項目推進,還包括其與廣發證券的復雜關系,強制退市的可能性本身不大。” “且康美的生產經營本身是正常的,這才是康美能否活下去的關鍵所在。”據業內人士早前透露,康美事件“在業內并沒受太大影響”。 實控人早套現? “人們以為這是一出大公司財務上的腐敗,其實都是人性。”在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安然:房間里最聰明的人》下,有觀影者如是評論。 1969年,馬興田出生于廣東普寧,一個自明清時代便擁有長久中藥材交易歷史的地方。也是在那里,馬興田遇到了妻子許冬瑾,結婚后,小兩口一起在普寧開了家經營中藥材的門面。 彼時馬興田才27歲,便憑借著敏銳的市場嗅覺,靠低價收購藥農手中稀缺藥材田七,大量囤積,再在市場行情上漲時高價賣出獲利,賺得人生第一桶金。 馬興田、許冬瑾夫婦。圖片源自網絡。 1997年,夫妻倆在普寧流沙鎮創辦了康美藥業,經過幾年的積累,其資產已達百萬。 2001年,創業僅四年的康美藥業順利上市,后來發展成為行業龍頭;到2015年,市值暴漲120倍。 不過相比起光鮮的財務數據,馬老板的驚人財技,更惹人關注。 上市之后,馬興田的資本野心漸顯,不斷利用上市公司投資項目的名義進行融資,若不計算間接融資,截至2018年,康美藥業股權、債券累計融資額約677億元。 但其中直接與具體項目掛鉤的融資卻寥寥無幾。不少投資項目僅公告顯示:康美藥業與某地市政府簽訂協議,在當地投資醫院、中藥材交易所等多個項目,投資金額合計10億元。但最終項目是否落地及具體投資金額,外界不得而知。 事實上,早在2012年,《證券市場周刊》便公開質疑康美藥業在土地購買和項目建設上涉嫌造假,涉嫌累計至少虛增18.47億元資產。 這一數據相當于康美藥業2002-2010年凈利潤的總和,最后不了了之,其股價則在一次次擴增投資項目的利好之下不斷增長。 通過造假、融資、再造假、再融資的資本游戲,康美藥業成為了多個明星基金的重倉股。直到2018年底,康美藥業才因為財務數據真正引起證監會的注意。 據康美藥業更正后的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總資產及總負債分別為746.3億元、463.28億元,其中總資產中還包括“消失的”299億元貨幣資金中補提的195.46億元存貨金額。 補提后,2018年年報中存貨總金額為342.1億元,而這項數據在2017年年報中僅157億元。 平白新增185億元庫存商品,單論庫存體積變化,倉庫管理人員都不應該出現此等漏查差錯,因此,市場分析認為康美藥業總資產仍存在較大水分。 再加上高額負債,康美藥業很快將面臨債務危機。 有趣的是,這一切似乎已經與馬興田夫婦沒有多少關系了。 據東方財富網數據統計,馬興田持有康美實業99.68%股權即手握康美藥業16.33億股份中,已有16.29億股處于質押狀態,質押比例超過99%。 而康美藥業第七大股東許冬瑾(持股1.97%),及其控制的普寧市國際信息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第九大股東,持股1.87%)中,股權質押比例也高達96.84%。 但二者質押股份所籌的資金用途不明。 對此,有業內人士猜測道,康美藥業實控人馬興田、許冬瑾夫婦或早已通過股權質押獲取大量資金,玩了一出“金蟬脫殼”的好戲。 地獄般的深淵,似乎只屬于康美藥業的28.38萬名股民。 時針撥回到2001年3月,《財富》雜志刊登文章《安然是否被高估》,牽出美國史上最大財務造假丑聞及企業破產案。 2001年10月,市值曾高達800億美元的能源公司安然,因在過去四年間虛報利潤5.47億美元,其高管層分別處以6-24年徒刑,并輔以數千萬美元罰款。 與此同時,案件中所涉的全球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達信就此宣告破產,與安然利益關系密切的三大投行也因財務欺詐被判處向受害人支付巨額賠款。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