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康國賓實名舉報!掀與美年健康6年“新仇舊恨”
愛康國賓實名舉報國信證券分析師一事,掀開了兩大體檢巨頭的“新仇舊恨”。
?
作者 | 宋冠宇
來源 | 野馬財經
愛康國賓實名舉報國信證券分析師一事,掀開了兩大體檢巨頭的“新仇舊恨”。?
4年前,愛康國賓私有化之際,競爭對手美年健康攜巨資攪局,欲加入愛康國賓的私有化收購,愛康國賓匆忙拉起盟友阿里巴巴,最終卻成就了馬云布局大健康的夢想。美年健康功敗垂成,以退出收購轉身離場。
4年后,美年健康已是阿里囊中物,阿里的減持,卻讓美年健康身處浪尖。這個時候,國信證券分析師跳出來,暗指愛康國賓或作為資產注入上市公司美年健康。
不服氣的愛康國賓火速應對,不僅發聲明撇清合并傳聞,而且給國信證券送去了律師函。
涉事方的美年健康還未就此回應,不過同在“阿里系”這條船上,愛康國賓和美年健康是否合并,或許阿里有發言權……
?
?
實名舉報
11月12日晚間,愛康國賓發文稱:鑒于國信證券(002736.SZ)兩名分析師謝長雁、朱寒青“發布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上市公司研究報告”,已向中國證監會、深圳證監局、中國證券業協會實名舉報投訴。
?
圖片來源:愛康國賓官微
?
這次的實名舉報源于11月初美年健康(002044.SZ)的股價跳水,而國信證券11月6日發布研報《美年健康:大跌事出有因,探尋阿里戰略(重大事件快評)》,并作出有關“愛康國賓資產注入”的猜測。
?
?
針對國信證券的觀點,愛康國賓表示,國信證券分析師從未向愛康國賓求證或進行咨詢,且愛康國賓與美年健康之間不存在任何合并或重組意向。
?
11月8日,愛康國賓向國信證券方面發去了律師函,并表示將根據國信證券的回復決定是否向證監主管部門進行舉報。
?
圖片來源:愛康國賓官微
?
一則研報,讓兩大體檢巨頭成為話題中心。11月13日0點48分,國信證券針對“研報門”表示公司一直以來都依法合規的發布研報,由于各方對研報的個別表述解讀不一致所以產生了誤會,接下來會積極溝通消除誤會。
?
對此,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聯系到這幾家公司。
?
愛康國賓表示,目前可以對外披露的所有信息都已經在公眾號做了發布。而國信證券的媒體總監蘇磊則回復稱,針對愛康國賓向證券監管部門等的投訴,我們也會積極配合有關部門的工作。
?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公告,美年健康于2020年6月15日通過董事會決議,聘任江維娜女士為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但在加入美年健康之前,江維娜女士曾為國信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
?
因此,愛康國賓也曾要求國信證券確認江維娜女士是否示意或暗示該等證券分析師撰寫以上報告。
?
對此,“研報門”事件中一直沒有發聲的美年健康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該研報所引發的問題牽扯到美年健康的董秘江維娜女士,江維娜女士也感到很無辜,其他方面暫不做解釋。
?
?
鷸蚌相爭
一則“研報”,引出了兩大體檢巨頭的“新仇舊恨”。
?
我們現在常說起的體檢兩巨頭也就是愛康國賓和美年健康,然而在2015年前,國內體檢行業正經歷著“三分天下”的局面。
?
另外一個巨頭,就是誕生于2002年3月中國第一家專業健康體檢服務機構——慈銘體檢。
?
一直到2006年,美年健康實控人俞熔從上海衛生局手里拿下了20%的國賓體檢的股權,才成立了美年健康。
?
而愛康國賓的張黎剛一出場就“自帶光環”,他不僅身兼哈佛、哥倫比亞、復旦大學三校的學術背景,還是搜狐的創業元老。1999年創辦藝龍;2004年創辦愛康網;2007年,國賓醫療和愛康網宣布合并,各占50%股權,俞熔則順勢退出。這是雙方第一次正面接觸。
?
但2014年,美年健康并購慈銘體檢后,剩下的兩家巨頭難免正面沖鋒。
?
2014年4月9日,頂著“中國體檢第一股”光環的愛康國賓(股票代碼:KANG)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上市后,愛康國賓股價表現十分強勢,四個月漲幅高達63%。?
?
然而好景不長,伴隨著在美上市中概股整體淪陷,愛康國賓的股價也開始疲軟,2015年8月24日盤中一度跌至10.2美元的最低價格,一年之間股價腰斬。
?
2015年8月31日,張黎剛宣布對在美上市的愛康國賓進行ADS私有化,報價為17.8美元/ADS。
?
不高的報價,引來了競爭對手美年健康。俞熔在2015年11月提出22美元/ADS的私有化要約價格,隨后再度加價至25美元/ADS,進一步拉大了差距,意在拿下愛康國賓。
?
在張黎剛的眼中,俞熔所代表的買方團顯然“來者不善”,是一場趁火打劫的“惡意收購”。
?
于是,攻守雙方輪番上演36計,一場精彩程度不亞于“寶萬之爭”的資本攻防戰就此拉開序幕。
?
為了乘勝追擊,2015年10月,美年健康作價55億借殼江蘇三友上市,成為A股體檢業頭號。
?
此后,為了應對美年健康的攻勢,愛康國賓曾在2015年12月份拋出“毒丸計劃”:當任何個人或團體獲得10%或更多愛康國賓A類普通股會觸發毒丸計劃,或者任何收購方以要約收購或其他形式公開宣布收購或換股獲得50%或更多的愛康國賓A類普通股,也會觸發毒丸計劃。
?
一旦毒丸計劃被觸發后,股東將會獲得認股權,以半價購買新增發的股票,這會大大稀釋收購方的股權,也將導致收購成本進一步抬高。
?
然而,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曾與華泰聯合投行部一位資深人士進行過交流。對方表示:“毒丸計劃之所以被冠以“毒”字,實則是傷敵一萬自損八千的無奈之舉。但實際上從美年健康入局開始,愛康國賓就輸了,因為,要么美年健康并購了競爭對手,要么愛康國賓私有化付出了更高的成本。”
?
2016年,愛康國賓因發現公司客戶不正常流失等情況,且公司銷售反映美年大健康銷售人員已經完全掌握愛康國賓商業投標的價格及商業計劃。以涉嫌侵犯商業秘密起訴了包括美年大健康產業(集團)等5個主體。
?
最終,美年大健康廣州區負責銷售管理崗位的牟元茂判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零4個月。
?
此后,愛康國賓還在3個月內兩次起訴和舉報美年健康。其一,認為俞熔未經反壟斷審查違法收購慈銘體檢的行為;其二,認為美年健康侵犯其軟件知識產權。?
?
2016年6月7日形勢陡轉?!半p雄爭斗”的過程中,阿里巴巴借機入場。
?
阿里旗下的云鋒基金向愛康國賓提起私有化要約,擬以20-25美元/ADS的價格收購愛康國賓發行在外的100%的流通股。
?
但一直到美國時間2019年1月18日,愛康國賓才發布公告稱完成公司私有化。
?
?
合作共贏還是各走各路?
?
阿里的入局,暫停了兩大巨頭的白熱化競爭。不過,曾經和阿里同搶愛康國賓的美年健康,在2019年也成為阿里的囊中物。
?
2019年10月,“阿里系”收購美年健康股東16.16%的股份,成為美年健康的第2大股東。目前,“阿里系”對愛康國賓持股2%;對美年健康持股13.03%。
?
據2019年年報顯示,目前愛康國賓有120個體檢中心,而美年健康擁有703家體檢中心,其他品牌若想超越他們已是很難。
?
因此,如今的民營體檢行業,實際上就是美年健康與愛康國賓兩大巨頭之爭。而兩大巨頭,都站在“阿里系”的陣營里,阿里在其中已經盡可能的做到資源高度配置利用。
?
一方面,阿里近年來在大健康生態領域全面布局,阿里健康自2014年10月成立之日起就不斷加碼,其六大板塊已然是一個不同的“物種”,可見阿里對大健康生態的重視。
?
另一方面,愛康國賓在私有化后,阿里并未干涉愛康國賓的經營決策,反而在阿里88VIP生態會員體系中將愛康國賓和美年健康都納入進去。甚至在阿里的參與下,兩家體檢機構的價格也日漸趨同。
?
醫療分析師蘇璇表示:“實際上,愛康國賓在與阿里合作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線上客流,彌補線下門店數量上的不足,能夠更好的整合企業資源。而阿里戰略入股美年健康也有助于提升公司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和提升整體管理與服務體系?!?/span>
?
因為同屬“阿里系”陣營,享受著阿里大健康生態的優勢,所以市場上認為兩家公司還是有合并的可能性。不過,兩者到底是合并共贏還是各走各路,市場聲音不一。
?
大健康產業分析師張曉婷向野馬財經(微信公號:YMCJ8686)表示:“從“阿里系”的角度看,兩家公司目前已均屬于同一陣營。且阿里未來很有可能會逐步擴大產業鏈,我們應當用合理、長遠的眼光來分析。實際上這兩家公司都在探索數字化、高端健康管理領域。其行業人才、潛在客戶,以及商業模式都是趨同的。在此情況下,選擇合并共贏還是針鋒相對,這個話題早晚是要拿來討論的?!?/span>
?
對于兩大巨頭未來的發展,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從資本運作的角度上來講,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實現利益最大化。而且雙方同屬于“阿里系”,但合并后,很可能會產生壟斷,要想避免這種壟斷發生并非易事,只有通過稅收控制等措施,把壟斷的危害降到最低。”
?
事實上,市場的猜測是一回事,企業的意愿又是另一回事。不久前,阿里減持美年健康股份,讓兩家巨頭合并的可能性降低。而此次“研報門”事件,愛康國賓也明確表示“與美年健康之間不存在任何合并或重組意向”。
?
你覺得同處阿里生態下,兩家巨頭最終會一起發展還是各走各路?你使用過哪家的體檢服務?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