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幸好造了口罩
比亞迪早已不是一家“單純”的車企了。
原創?深藍財經?
比亞迪早已不是一家“單純”的車企了。 僅用時3個月,當其他車企為生死苦苦掙扎時,比亞迪坐到了“全球最大口罩制造商”的位置。 是的,你沒有看錯。是全球,不是全國。 根據自媒體大江湖解局推算,比亞迪賣口罩60天或賺了2.69億元,平均每天凈賺 448萬元,未來三個月內預計帶來15億元的利潤。而同期,比亞迪一季報顯示,20多萬員工拼命干了3個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只有1.13億元!無疑,口罩成了比亞迪現階段最重要的業務增長點。 可一家老牌車企,怎能靠口罩存活? 但現實偏偏給比亞迪潑來涼水。在新能源車領域,比亞迪被特斯拉趕超,動力電池方面又輸給了寧德時代……這樣的處境,讓比亞迪按捺不住,近來動作頻頻:先是亮出武器“刀片電池”,后又為了度過特殊時期難關,不惜停工降薪、停繳員工住房公積金。而董事長王傳福,更是在今年大放權。據不完全統計,王傳福今年已陸續卸任包括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在內的15家企業。 員工拉橫幅維權 王傳福接連卸任子公司董事長 不久前,網絡爆出比亞迪員工在工廠、總部維權的消息,有員工在比亞迪大門口拉起了“我們要生活,我們要吃飯”,“19部新能源客車廠,疫情期間假復工,職能部門視而不見”的白色橫幅。 ? ? ? ? 但比亞迪官方否認了這些說法,表示公司并不存在“假復工”問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還未安撫好抗議員工,比亞迪又因為暫停繳納深圳員工住房公積金的事遭到了更多抱怨。 該公示顯示,受疫情影響,比亞迪公司決定于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對深圳住房公積金進行停繳(單位及個人均停繳),2020年7月起恢復按政策繳存比例。 ? ? ? ? 按照官方回復,此舉是按政策實施,將于7月恢復。 而公司另一邊,除了員工有所動作外,董事長王傳福也在逐漸對公司放權。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王傳福不再擔任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相關職務由何志奇接任。 據不完全統計,王傳福今年已經連續卸任15家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職務,包括上海比亞迪有限公司、寧波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吉林市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長沙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西安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汕頭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青海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惠州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等。 接管王傳福職位的大多是更加年輕的70后。公開資料顯示,何志奇生于1972年,接手上海比亞迪有限公司的何龍同樣出生于1972年。 對于王傳福頻繁卸任,有人認為這有利于王傳福集中精力做大事,同時也能鍛煉其他高管并增強子公司市場化程度。 但二級市場似乎并不買賬。5月21日,王傳福卸任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長的消息發酵后,比亞迪股價應聲下跌。 雖然官方緊急發文,強調母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董事長兼總裁依然是王傳福,但也沒能阻止其股價繼續下挫。 ? ? ? ? 最終,21日比亞迪A股收盤報價57.15元/股,較前一日收盤價下降3.15%。 5月22日,比亞迪A+H股仍在飄綠。 ?? ? ? ? 截圖來自雪球APP 不靠汽車靠口罩 比亞迪艱難求生 比亞迪創建于1995年,經過多年發展,公司目前有三大主要業務——汽車、手機部件及組裝、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2019年年報顯示,這三大主要業務占了公司全年營業收入的99.54%。其中,汽車是最主要的利潤貢獻來源。? ? ? ? ? 不過受疫情影響,比亞迪開始跨界生產口罩。從效果來看,可謂名利雙收。 2月初,王傳福親自率領比亞迪團隊轉產口罩:3天完成口罩機圖紙設計、7天完成了口罩機量產、10天時間口罩產品正式量產下線。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比亞迪日產口罩500萬只,現在日產量更是高達5000萬只,而比亞迪也直接成了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巨頭。 前段時間,財富雜志評選了“全球最偉大25名抗疫領袖”,在這份榜單中,只有3個中國人入榜:李文亮第1,馬云第3,王傳福第19。王傳福的排名,比默多克還靠前一位。 ? ? ? ? 根據大江湖解局的推算,比亞迪在第一季度通過賣口罩賺了2.69億元。 這2億多的收入,對曾經的比亞迪來說可能算不上什么,但眼下,沒準兒成了比亞迪的救命稻草。 2020年第一季度,比亞迪業績暴跌。營收196.79億元,同比下跌35.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3億元,同比下跌84.98%。 不過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跌的背后,比亞迪竟然依舊盈利。 只是盈利背后,離不開政府的補貼。 ? ? ? ? 公告同時披露了政府補貼情況:比亞迪第一季度收到政府補助5.33億元,扣非之后,比亞迪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72億元。 ? ? ? ? 受政策紅利影響,比亞迪一直是政府的“寵兒”。2013年,比亞迪獲得政府補助6.77億元,以后逐年增長。公開資料顯示,比亞迪領取補貼的額度,一直位列各大車企首位,到2019年同樣如此。2015年至2019年,比亞迪分別收到政府補助20.06億元、33.49億元、12.75億元、20.73億元、14.83億元。 但盡管如此,比亞迪也沒能掙脫掉“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從下圖來看,比亞迪凈利潤已經連續三年“低頭”,且政府補助占凈利潤的比重越來越高,2019年與汽車相關的政府補助占到了全年公司凈利潤的92%。 ? ? ? ? 腹背受敵 比亞迪能否寄希望于刀片電池 補貼催熟了比亞迪,卻沒能教會它如何成長,無論是汽車領域還是電池方面,它正被其他企業圍攻。 (一)汽車領域 4月8日比亞迪公布1-3月銷量數據,其一季度銷量僅6.1萬輛,同比下滑47.89%。還好受益于宋Pro的拉動,比亞迪SUV板塊表現不錯。 ? ? ? ? 可是燃油車從來不是比亞迪的強項,其最受關注的還是新能源汽車板塊。只是近幾年,這個“新能源汽車領軍者”的位置,遭到了國內外車企的蠶食。 今年一季度,EV sales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電動車企中特斯拉以8.84萬臺的銷量遙遙領先,市場份額達到了19%。而去年還是亞軍的比亞迪,銷量低迷,僅排在第四名的位置。 ? ? ? ? 另外,從乘聯會4月公布的數據來看,今年3月特斯拉MODEL 3的總銷量比第二名的比亞迪新款秦EV和第三名北汽EU的銷量之和還多。 ? ? ? ? (二)電池方面 2017年以前,比亞迪一直是國內最大的動力電池供應商。但好景不長,寧德時代、松下和LG等企業不斷出來瓜分蛋糕。在寧德時代推出三元鋰電池之后,比亞迪與寧德時代的差距越來越大,去年比亞迪動力電池裝機量只有寧德時代的三分之一。 無奈,比亞迪能做的,只有加快研發。 1月11日,王傳福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重磅宣布,比亞迪正在開發的新一代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將會在今年3月量產。而首款搭載刀片電池的量產車型比亞迪漢,將于今年6月份上市。 “刀片電池”取名“刀片”,是由于這款電池較傳統方形電池,更加“扁平”和“狹長”。官方宣稱這樣的結構,可以在續航里程上與三元鋰電池媲美。 不過很快,企圖依托刀片電池翻身的比亞迪并沒有收獲掌聲,反而迎來了質疑。 “300多個核心專利一派無言,比亞迪誤導投資者!” “刀片電池是比亞迪反擊的利刃,但不是核武。” 這些言論,足矣看出外界對刀片電池信心不足。 ?? ? ? ? 理想汽車CEO李想曾在微博公開直言,由于磷酸鐵鋰電池在低溫環境下表現不佳,因此刀片電池最適合的還是中低端的純電動車及南方的運營車輛。 ? ? ? ? 同樣,據未來汽車日報報道,一位電池生產商內部人士也認為刀片電池僅是在制造工藝及電芯結構做出了創新,電池材料方面仍未有突破。 “刀片電池和CTP技術只是增加了電池的空間,沒有解決本質問題,這個技術只能流行一段時間。” 比亞迪有個理念,叫技術創新。 因此其品牌根基應該來自科技,而非口罩。 但隨著后疫情、后補貼時代的到來,假若離開了政府補貼,回歸主營業務汽車和電池,內外夾擊下的比亞迪還能堅持多久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