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市場的直播電商,問題頻發之下還能在風口上站多久?
萬億市場的直播電商,問題頻發之下還能在風口上站多久?
2020年進入尾聲,直播電商將邁入萬億規模,當然這并不是今年的噱頭。
在《邁向萬億市場的直播電商》報告中顯示,2019年,直播電商整體市場規模為4338億元,同比增長210%,在電商市場中的滲透率為4.1%;其預測2020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突破萬億元,達到10500億元,滲透率將達到8.6%,而2021年直播電商仍將繼續高速增長,規模接近2萬億元(19950億元),滲透率達到14.3%。
直播電商是突然火的,還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呢?
俗話說,事物都會有一個興起衰落的過程,直播電商正值興盛。在2009年直播電商的萌芽才出現,作為導購社區的美麗說和蘑菇街分別在2009年和2011年上線。用戶在社區的推薦、分享、評論商品,以及到后來升級的“種草”這種形式,就是帶貨網紅的前身。
電商從圖文貨架、短視頻、直播三個階段,不斷的增加新的形式,直白來說就是為了賣貨的便捷。在2016年淘寶直播出現,也僅僅是為了提高用戶在平臺的在線時長。直到2019年直播電商迅速崛起,以薇婭和李佳琦為首的帶貨主播也籍此躍入大眾視線。但淘寶的本意是為了“直播店鋪化”,商家自播、產業帶自播也會是大力扶持的方向,只是各類網紅、明星、企業高管紛紛加入直播帶貨的隊列,導致直播帶貨偏向流量大V的身上,這時直播電商暫分為兩類,一類是淘寶直播以商家帶貨為主,一類是抖音、快手平臺以個人博主為主。
出現這種偏頗的原因正是短視頻市場的高速發展,成為當前流量的聚集地。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7月,我國網民每周觀看短視頻一天及以上用戶占比達83.5%,20-49歲的中青年群體成為短視頻內容的主要消費者,而50-74歲中老年群體逐年增大,已經達到22.0%。
更重要的是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大眾的生活娛樂方式出現變化,甚至重塑了消費行為模式。在“居家防疫”的號召下 ,線上消費成為主流。中國網絡視頻研究中心主任王曉紅認為,視頻已經成為無處不在的生產力。大量網紅博主的誕生,正是帶貨進程加快的因素之一。
行業“問題”頻出,平臺如何救場?
很多消費者受到主播的影響,產生不理性消費,甚至可以說是頭腦一熱的消費。在主播的刻意引導下,或者是群體效應的影響,從而越過了自己的審美個性、消費習慣甚至決策意識,有時會造成一種精神性效用。
一些帶貨主播通過一些大牌產品,利用營銷技巧為商品附加價值,或者產生對商品的“仰視”態度而產生的偽欲望,造成一些受眾陷入娛樂、炫富的非理性消費。
站在風口浪尖的直播帶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公眾人物的加入,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直播帶貨頻頻“翻車”的問題,監管缺位導致行業亂象頻出。
商品的質量問題和售后問題都接踵而來,一些劣品、山寨貨品和三無產品都出現在消費者的手中。在帶貨中,主播對于選品的不專業,以及平臺的品控,立馬就會成為消費者對行業信任的減分點。
隨著直播帶貨的不斷發展,直播中的一些數據(觀看量、粉絲數和評論數)也成為行業競爭的衡量要素。同時“刷單”“買粉”“刷評論”這些惡劣的行業潛規則出現。
據央視財經記者所說,并非所有直播帶貨的數據背后都是全部真實。在一些相關群聊里,不少聲稱可以在各大主流平臺上提供觀看、漲粉等服務的廣告,每條服務都明碼標價,幾元到上百元不等。隨后記者隨機挑選一家直播店鋪,讓刷量人員在規定時間完成特定的觀看量、點贊數和真人互動。當完成之后,刷量人員告訴記者,為直播店鋪增加2萬觀看量和15個真人互動,總共需53元。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每場的直播銷售額也可以造假。
正如一些商家說,有些主播,看之前的數據,差不多單品就達到百萬的銷售額,但真正合作的時候,成交額才不過幾萬元。有些明星帶貨,高達幾十萬的坑位費卻只帶了十幾單貨也不在少數。
中消協調查報告顯示,將近37.3%的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這已經遠遠超過其他購物方式了。
這種數據造假姑且不說帶貨人的職業、道德問題,對于行業而言,這將是巨大的污點,破壞了整個行業的形象。
隨著電商的出現,電商監管制度正在一步一步的完善,而投機取巧的商家也注定會被淘汰,優勝略汰的生存發展是亙古不變的。
直播電商“商家化”?還是個人化?
改善直播風氣,必然需要平臺、主播和監管部門各負其責,共同打造才能實現直播電商的穩步發展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在直播帶貨中甚至一些頭部主播和名人都存在翻車事件,更是體現出了直播帶貨的主播團隊對商品選擇的不謹慎甚至不專業。因此未來打造專業團隊必然是行業發展的重要選擇。明星、網紅和名人,作為個人來帶貨終究會被戴上不專業的“帽子”,就拿阿里目前釋放的信息來看,也是更傾向于商家帶貨的。
排除一些像李佳琦和薇婭這類的頭部帶貨主播來說,淘寶完整的電商鏈更方便商家打造直播場景,比如一些小商品,服裝和美妝系列等。也有一些像手機,小家電等也會在抖音、快手的平臺搭建直播場景,比如小米的雷軍,格力的董明珠等。
那么直播電商未來發展究竟會如何,作為電子商務的新的輸出形式,在搭建場景上視頻勝過圖文,反而是直播電商的優勢。但是在場景的搭建上只能說各產品所適合的不同,我更認為直播電商仍會作為電子商務這個大平臺的一部分不斷變更和完善。
直播電商的出現,為電子商務帶來的是巨大的多元化的變革。我國經濟內循環的大趨勢,也成為直播帶貨的推動力。“全民直播”口號喊響,商家和個人紛紛加入,隨著“薇婭”和“李佳琦”們轉正為“直播銷售員”,整個行業逐步綜合化,反而不會刻意的偏向商家和個人,聯合共存也許是最好的結果。
電商直播還沒有完全的成熟,從出現到爆發式增長,再到平穩,中間也注定還要很長時間需要人們去探索,直播電商這個風口在未來幾年里還將繼續吹著。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