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海外資產全部清空!王健林再不敢亂唱歌了
近日,萬達賣光海外資產的消息傳出。從在海外大舉收購到全部出清不過8年。馬云最近的感悟是,有些話不能想說就說。王健林在此之上還得加一句,歌也不能亂唱。
原創 金曉邊
作為前首富,王健林說過的金句并不比馬云少:
“比如先定個小目標,比方說先掙它一個億”
“有萬達在,上海迪士尼20年內無法盈利”
“萬達玩的是空手道,一分錢不出就能掙錢”
“什么清華北大,都不如膽子大”
近日,萬達賣光海外資產的消息傳出。從在海外大舉收購到全部出清不過8年。馬云最近的感悟是,有些話不能想說就說。王健林在此之上還得加一句,歌也不能亂唱。
王健林現在再唱《一無所有》一定會另有一番體會。
清倉海外業務
近日,萬達酒店發展(00169.HK)公告稱,公司在美國芝加哥的五星級酒店項目Vista Tower成功出售。
這是萬達繼英國倫敦ONE項目、西班牙大廈、澳洲黃金海岸及悉尼項目后再次出售海外地產。至此,萬達集團已將旗下5個海外地產項目全部清空。曾經,王健林在2018年的萬達年會上表示,“萬達過去幾年在海外投了一批項目,現在我們決定清償海外債務,賣一半資產就能把全部債務清償。”
原本預計只要賣一半就可以清償全部債務,但王健林似乎太樂觀了。
萬達似乎真的很著急獲得現金流,為此做了一筆明眼人都知道是虧本的交易。
據此前萬達披露的信息,芝加哥物業項目Vista Tower規劃總建筑面積約為17.6萬平方米,幾乎有三分之二個鳥巢大小,坐落于芝加哥市核心地段,毗鄰密歇根湖,樓高98層。
項目計劃建成一座高361米的五星級酒店,建成后將成為芝加哥第三高建筑。2016年9月大廈破土動工時,芝加哥伊曼紐爾市長、42區區長等芝加哥政要都曾為之站臺。
該項目臨湖的每套公寓售價都在百萬美元以上,而頂層的超豪華公寓售價更是高達1710萬美元。底層入駐的是萬達五星級酒店——萬達文華酒店。
大廈尚未竣工,已有眾多買家前來問詢,預售情況是出乎意料的好。完工之后,極有可能為公司帶來持續穩定的現金流。
這一筆交易,能讓萬達酒店可以收回5.14億美元。
目前大廈還在建設中。還沒建好,萬達就將它轉手了。像這樣明顯不值得的交易,萬達已經不是第一次做了。但是對于萬達來說,現在現金流大于一切。
根據萬達酒店發展11月25日晚間的公告內容,出售完成時,公司間貸款的本金額約2.81億美元,目前已向賣方支付約3.499億美元。
賣光了海外資產后,萬達海外業務基本告別了重資產行業,只剩下酒店管理、酒店設計及建設等輕資產主業。
從今以后萬達海外業務告別了重資產業務,將專注于酒店管理、酒店設計及建設等輕資產主業。
如今,留給王健林的路似乎就只剩下大文娛這一條。萬達在地產的戰線進一步收縮,而萬達在影院行業卻在一直在擴張。
但萬達電影也同樣受負債所累大幅虧損。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評論說:“除了繼續朝大文娛方向發展之外,留給萬達的出路已不多。”
萬達在這幾年在海外的發展軌跡跟此前的海航集團有很大相似性,在短暫的輝煌過后迅速衰落。
回首八年前在海外瘋狂買買買的意氣風發,王健林想必有點不甘心。再想想曾經唱的《一無所有》,心里五味雜陳。
錢從哪里來?
眼看他高樓起。
萬達的出海始于2011年。
第二年的5月,國家13個部門聯合發布文件,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文件,鼓勵民營企業龍頭積極“走出去”,發揮在境外投資的重要作用。
萬達開始在海外瘋狂掃貨。
2012年5月,萬達26億美元收購美國第二大院線AMC,并投入5億營運資金。當時AMC已經負債累累。
2013年王健林私人分別投資了英國游艇公司Sunseeker(《007》系列電影中 James Bond所駕游艇的生產商)和酒店,總價13.25億美元。
2014年到2016年,萬達加快了海外擴張的步伐。
2014年,萬達在加州洛杉磯貝弗利山買地建樓、收購馬德里地標西班牙大廈、在芝加哥投資五星級酒店及公寓(即Vista Tower)。
2015年,萬達在海外的收購更是頻繁。1月收購悉尼兩個項目物業,計劃投資約10億美元,建成一個綜合性地標項目;入股西班牙馬德里競技俱樂部;2月收購盈方體育;6月收購澳大利亞第二大院線Hoyts;8月收購鐵人三項公司World Triathlon Corp(WTC)。
2016年1月收購美國傳奇影業;2月投資巴黎文旅項目Europa City;7月收購歐洲最大院線Odeon & UCI。
因此,不少人相信,遲早有一天,王健林會買下整個好萊塢。
截止到這時候,萬達的海外收購至少已經花了200億美元。
2016年,也是所有中國出海企業最意氣風發的一年。
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海外投資并購累積宣布的金額是2158億美元,同比增長148%。其中,海外投資比較活躍的企業是海航、安邦、萬達,在前100大交易中分別有3-4筆投資。
那么,錢從哪里來?
事實上,萬達和海航他們在海外投資的錢大部分是借回來的,跟國內地產商用于擴張的錢一樣。
據路透統計,萬達收購AMC共籌集31億美元貸款(即全部收購款項),北京銀行、中銀國際、進出口銀行和工商銀行等中資銀行提供了融資;鐵人三項公司WTC的收購有2.8 億美元再融資貸款;芝加哥的Vista Tower大廈總投資9億美元,其中包括一筆 6 億美元有擔保貸款。
一般國外的銀行會按照企業EBITDA 3到4倍發放貸款,在政策扶持下,中國銀行卻可以給本土公司6到7倍的貸款,杠桿率翻了一番。插上政策和資本的翅膀,萬達越飛越高,越飛越遠。
憑借在海外的買買買,王健林個人財富也水漲船高。
2014年萬達商業地產在香港上市,第二年王健林從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四位躍升至第一位,成為中國首富。2016年王健林的身家達到2000億元。
2016年底的萬達年會上,王健林帶著樂隊高歌一曲《一無所有》。
話不能亂說,歌也不能亂唱。風光幾年之后,王健林的好運在2017年戛然而止。
真的一無所有
悔創阿里杰克馬,撒貝寧北大還行,論凡爾賽功力,還是比不上王健林的《一無所有》。
2017年上半年,萬達在全國有200個萬達廣場、十幾個萬達城、80家五星酒店,在全球有1300家影院、一家英國游艇公司、兩家美國電影公司……
當時,王健林還是中國的首富。
5月,“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趁著參會的機會,來到長安街上的萬達集團總部,商量吉隆坡市中心的大馬城項目開發事宜。
大馬城的項目是一塊大肥肉,人人覬覦。
大馬城距離吉隆坡雙子塔約七公里,是吉隆坡市中心單一最大的未開發地塊,占地面積200萬平米,總建筑面積約840萬平方米。
根據馬來西亞政府規劃,項目主要以加拿大蒙特利爾地下城為藍本,建成后將成為吉隆坡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國際經濟中心。
作為交通樞紐,大馬城是規劃中馬來西亞至新加坡高鐵站、城軌、城際鐵路及機場快線的交匯中心。
這樣一塊東南亞的肥肉,自然也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城市,地位不一般。
馬來西亞總理拜訪萬達總部的第二天,王健林作為企業家參加“一帶一路”論壇。會后,他透露今年萬達落地兩個超百億美元的超級項目,其中一個便是馬來西亞的大馬城。百億美元的規模,這超過了過去四年萬達在海外投資的任何一個項目。
但是,事情并沒有按照王健林的想象發展下去。
兩個月之后,大馬城重新招標,馬來西亞政府共收到九份標書,七份來自中國公司,兩份來自日本公司。中國公司包括中國建筑、葛洲壩、中交建、萬科等。
王健林連投標都沒有去,沒萬達什么事。
從那以后,萬達集團的融資渠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收緊。
融資收緊后,就發生了萬達商業史上最值得銘記的一幕,相信也是王健林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天。
萬達打算把旗下 13 個文化旅游城項目91%股權和76個酒店出售給融創和富力,總價631億元。資產轉讓的所有資金用于還貸。
2017年7月10日上午10點,北京萬達文華酒店VIP室與孫宏斌及李思廉商量合同。到了發布會約定的時間,關鍵人物遲遲沒來,發布會的布景板一換再換。
期間,VIP室里還傳出摔杯子的聲音。
這宗“世紀交易”在倉促中塵埃落定。萬達本打算335億賣走76家酒店,最后卻變成199億賣走77家酒店。
潘石屹評論萬達這宗三方交易,“我以為自己看錯了。”
其實,萬達地產負債問題不是那么嚴重。根據萬達商業地產2016年私有化退市前上半年財報披露,公司凈負債率為65%,在行業算中等偏高。當年地產行業負債最高的兩家企業凈負債率超過300%。
也是在2017年,政策和資本市場對境外投資有了截然不同的態度。
國內監管開始收緊對外投資,國家下發《關于進一步引導和規范境外投資方向的指導意見》,限制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境外投資。
萬達首當其沖。
萬達在海外收購的影院、酒店、游艇,都是境外投資政策收緊的領域,而且這些都是重資產,現金流如果斷裂,后果不堪設想。此外,不少被萬達收購的標的經營情況并不理想,自身就帶負債。如AMC 被收購前負債率達90%,總負債有19億美元。這些本身就帶有瑕疵的資產,進一步拖累了萬達的資金狀況。
政策出來后,王健林公開表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把主要投資放在國內。從那以后,萬達走上了王健林所說的“全面輕資產化策略”。
境外投資的新政策在2017年8月出臺,9月,穆迪將萬達的信用評級調至負面,理由是擔憂其流動性轉弱。
2018年,王健林1月份連續賣掉海外3個項目:英國倫敦“萬達倫敦ONE”以及澳大利亞的2個項目,累計套現近40億元。
2017年,萬達流年不利。2017年到來之前,王健林唱了一首《一無所有》。2017年后,真的就幾乎一無所有。
但也許巧合并非都只是巧合。
海航、安邦、萬達......這些曾經乘著政策東風和杠桿紅利在海外大肆擴張的民營企業,最終的結果,有的解體,有的賣飛機還債,有的......
也許,這個世界的真理,終究還是時勢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時勢,誰都別太把自己當棵蔥。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