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嚴抓反壟斷,電商平臺卻仍在“二選一”?
在特賣行業,唯品會針對愛庫存的“二選一”已持續數月,僅在服裝內衣方面,已有超300個商家受到影響,唯品會為何“頂風作案”?
來源: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
作者:夏禹
編輯:陳澗
設計:布冬
編輯助理:朱智琪
12月24日,據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消息,近日,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受此影響,阿里巴巴港股盤前競價階段,股價跌幅超3%。 國家強調反壟斷、狠抓不正當競爭的火正越燃越烈。 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信辦、稅務總局三部委召集了阿里巴巴、京東、美團、拼多多、蘑菇街等27家互聯網企業開會,指出互聯網平臺企業應直面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二選一、刷單、刷評、炒信(注:利用虛假交易,炒作信用)等,要求企業擔起平臺內容生態治理的主體責任。 4天后的11月10日,市場監管總局就《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文件發布同一天,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國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公開發言稱,互聯網科技巨頭掌握大量數據和市場份額,形成壟斷抑制公平競爭,會給社會治理帶來巨大挑戰。 “感覺要動真格了。”一名業內人士說。為此,阿里巴巴、京東、美團、拼多多四家電商巨頭兩天內市值蒸發2萬億元。 即將出臺的《指南》無異于給電商平臺戴上了緊箍咒。 此時,唯品會卻被曝要求商家“二選一”,頂風作案為哪般? ?唯品會“頂風作案”? “因為唯品會的強制下架,四五千萬元的貨品一下子全砸在了手里?!眲摌I十幾年來,做服裝生意的顧強(化名)今年第一次賠錢了。 “當時,唯品會讓我們把貨品從愛庫存上撤下來,停止在愛庫存上的所有銷售。”顧強向《財經國家周刊》吐槽道,一開始他并沒有當回事,但兩三天之后,他的貨品在唯品會平臺上被全部下架了。 “他們還讓我在一個商家群里發一句話,就說我是自愿退出唯品會,我一直沒發,他們也就沒再聯系我。”顧強有些焦躁。 顧強的公司主打冬季服裝,每年有近3個億的銷售額,其中唯品會出貨占到一半以上,愛庫存則是其用來輔助銷售和消化庫存的另一個渠道。 遭遇唯品會要求與愛庫存“二選一”困境的,不止顧強一個。 服裝行業資深從業者馬明(化名)直言,在“二選一”發生前,他的服裝品牌主要在唯品會和愛庫存兩個平臺銷售,其中唯品會占大頭,“唯品會的銷售額可以做到大概1000萬左右一個月,愛庫存大概在400萬-500萬一個月?!?/span> 雖然唯品會成了他們的主攻特賣渠道,但愛庫存平臺“清庫存”、“低售后”、“快回款”等優勢,也使其成為了馬明的重要“兜底”渠道。 “我們在唯品會的銷售額目標今年定在1.2億元,如果有愛庫存,我們可以足額備貨,我可以提前把1.2億的貨全部做出來?,F在沒有了愛庫存,唯品會平臺原定的量只能縮減到9000萬左右,不敢提前備貨出來,因為沒有人接盤了。”馬明如是說。 據顧強們回憶,“二選一”突如其來,剛開始是部分商家接到通知,今年七八月份開始擴大至平臺服裝、母嬰、家居等多品類商家。 9月3日,愛庫存發出一份《關于抵制唯品會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聲明》,指責唯品會“二選一”,稱唯品會強令要求商家不得與愛庫存繼續合作,要求商家下架在愛庫存上的所有商品和活動;唯品會一旦發現商家繼續銷售將懲戒商家,并將其商品從唯品會上下架。 ▲愛庫存針對“二選一”發布聲明。 對此,唯品會回應稱該消息不屬實,并未披露更多信息。9月11日,愛庫存通過郵遞的形式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四家機構提交實名舉報。 11月3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結束。這是官方文件中,首次明確擬將“二選一”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將“大數據殺熟”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差別待遇。 征求意見稿引發了強烈反響,愛庫存平臺上的商家難耐激動,卻發現風波并未就此打住。 愛庫存方面表示,唯品會強制要求商家“二選一”的行為愈演愈烈。 據其了解,2020年12月的前半個月,在十余個商家已經和愛庫存平臺簽署合作協議、計劃上架上萬個商品并發布多次營銷活動的情況下,唯品會強勢介入,相關商家被要求必須在愛庫存平臺下架所有商品及活動,否則這些商家在唯品會上正在售賣的商品將會被強行下架。 同時,截至12月,僅在服裝內衣商家類目中,由于“二選一”無法正常上線的商家數量累計超過300個。 據愛庫存粗略估計,僅僅唯品會這兩周的“二選一”行為,給愛庫存平臺的商家造成了2.2億元以上的損失。 此時,距離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結束不到半個月。 ▲市場監管總局此前就反壟斷公開征求意見。 而從8月份至今,顧強與唯品會的溝通幾乎沒有進展,他只好想辦法通過其他渠道解決庫存,但庫存的消化進展緩慢,現金流跟不上,工廠的正常運轉也已經受到嚴重影響。 ?流量之爭? 誰也沒想到“二選一”出現在了品牌特賣行業。在此之前,“二選一”曾發生在騰訊與360、天貓與京東、淘寶與拼多多等巨頭之間。 更沒想到此時出手的,是唯品會。 2017年7月,京東與唯品會發布聯合聲明,聯手抵制天貓。 “在目前實體經濟舉步維艱、面臨轉型升級的重要時刻,電商平臺理應積極發揮平臺資源優勢,幫助商家擺脫困境,而不應該一味追求自身的高額利潤,尋求一家獨大,漠視商家多渠道、多平臺的發展意愿,讓商家成為其保全自身利益的犧牲品?!?017年,唯品會曾在被“二選一”時反復強調公平競爭與商家利益的重要性。 三年過去,“實體經濟舉步維艱”的當下,唯品會成了那個“二選一”的拋出者。 層層疊疊的壓力是其中的轉化劑。 2012年,唯品會在紐交所上市,一度被譽為“妖股”,營收在多個季度保持50%的增速,高峰時期市值一度超過200億美元,被認為是增長最快的電商之一,但而后,進入了階段性瓶頸,用戶增長乏力,其股價也一度跌至谷底。 一方面,唯品會擅長的是服裝特賣,而隨著電商競爭激烈所帶來的天貓雙十一、京東618等促銷常態化,唯品會“特賣”所具有的價格優勢已經不突出,同時受拼多多崛起等因素影響,其市場份額被蠶食。 數據顯示,唯品會在B2C電商中的市場份額開始下滑:2016年其市場份額達3.7%,2017年、2018年、2019年相繼下滑至3.25%、2.18%、1.88%。 同時,由于各大平臺價格戰、補貼戰不斷,唯品會也加大優惠券及補貼投入,導致毛利率不斷下降,2020年Q3唯品會的毛利同比下滑0.08%至49億元,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21.6%降至21.1%。 ▲唯品會近幾個季度毛利率情況。 多重競爭下,唯品會近年來的營收受阻。財報顯示,2020年Q3,唯品會營收由2020年第二季度的241億元減少至第三季度的232億元,環比下降3.7%;凈利潤較2020年第二季度的15億元環比下降19%。 唯品會焦慮不已之時,此次被唯品會拋出“二選一”的愛庫存,則于2017年進入特賣行業,借私域流量崛起,發展迅猛。 依托新電商和S2B2C模式,愛庫存整合上游供應商、下游物流,為平臺上的百萬店主提供高性價比的銷售貨源來觸達消費者,實現銷售閉環。 據公開數據,愛庫存目前已擁有注冊店主超200萬,累計幫助10000多家品牌商累計銷售超3億件商品。而據某商家透露,去年下半年開始與愛庫存合作時,月均GMV不過幾十萬,而今年,每月GMV超過500萬。 另一商家也表示,今年愛庫存起量特別快,當前已經成為其全網的TOP3渠道,僅次于唯品會、天貓,在銷售業績中占比在1到3成,原本預計隨著8月服裝銷售旺季的到來三季度占比可以提到7-8成。 如此一來,或許也不難解釋,盡管模式體量有一定差異,“二選一”爭執為何還會發生在唯品會和愛庫存之間。 “唯品會的傭金較高,同一品牌品類,在不同平臺上價格差得大,自然引起競爭?!币晃徊辉妇呙碾娚绦袠I分析師認為,兩個平臺品類有較大重疊,在服飾等貨源上的搶奪是關鍵原因。 她進一步分析,愛庫存的店主模式,決定其新獲客成本較唯品會低——“客”即流量,是平臺競爭的核心所在。 對此,有分析人士表示,此次“二選一”中,其實就是電商中心化(唯品會)與去中心化(愛庫存)之間的矛盾。 然而,中央的定調和部署,釋放出更加清晰的監管信號:互聯網平臺企業野蠻生長的階段正在過去,新的階段正在開啟。 試圖以“二選一”捍衛自身“中心”地位的唯品會,從長遠來看無疑是螳臂當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