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27億收購懶人聽書,全面進攻長音頻喜馬拉雅該顫抖嗎?
騰訊音樂27億收購懶人聽書,全面進攻長音頻喜馬拉雅該顫抖嗎?
在中國互聯網市場有非常有名的兩極,這就是阿里和騰訊,而在音頻這個戰場上騰訊音樂可謂是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在蝦米音樂全面敗退之后,騰訊音樂已經坐穩了自己的大哥寶座。而如今騰訊音樂再出手收購懶人聽書,全面進攻長音頻賽道,騰訊來了喜馬拉雅該顫抖嗎?
一、騰訊音樂全面收購懶人聽書
近日,根據億歐網的報道,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下稱騰訊音樂)與中國音頻平臺懶人聽書的全部股東達成協議,以27億元收購懶人聽書100%股權。該交易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并需要滿足慣常交割條件。收購完成后,懶人聽書將保持獨立運營,騰訊音樂將對懶人聽書全面開放其生態與資源。懶人聽書的有聲讀物內容庫和內容制作能力,可迅速擴充騰訊音樂的音頻內容池,加速長音頻內容產出與價值拓展。
此前,騰訊音樂與閱文集團達成長期戰略合作,共同進行網絡文學內容IP的有聲化價值探索。此次收購中,閱文集團持有的懶人聽書39.8821%股權將獲騰訊音樂支付的10.77億元對價。
而根據澎湃新聞的報道,懶人聽書成立于2012年,是一個為用戶提供有聲書、相聲評書、播客以及其他電臺節目的音頻平臺,旗下擁有包括《紅色家書》《大江大河》《白鹿原》《慶余年》《斗羅大陸》《斗破蒼穹》等在內的原創IP有聲作品。其盈利模式包括單點付費、會員付費以及廣告等。
艾媒網的數據顯示,2019年懶人聽書月活躍用戶近4500萬,日活躍用戶近1000萬,活躍用戶日均收聽時長約180分鐘。其中,用戶以16-25歲的年輕人為主,一二線用戶占比超30%。此外,懶人聽書是長音頻平臺里少見的已經盈利的平臺,早在2018年,懶人聽書營收就超過2億,并且每年有數千萬元的凈利潤。而且,資本市場對其發展也表示“唱好”,在被TME收購前懶人聽書共經歷了6輪融資,且自2018年起每輪融資金額都在億元以上。
我們再來反觀騰訊音樂,2020年,TME全面布局長音頻領域,并閱文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共同進行網絡文學內容IP的有聲化價值探索。截至2020年9月30日,TME的長音頻用戶數持續提升,MAU滲透率從去年同期的4.7%提高至11.7%。2020年第三季度,TME總營收同比增長16.4%至人民幣75.8億元(11.2億美元),歸屬于公司股東凈利潤為人民幣11.3億元(1.67億美元)。
此次,收購懶人聽書其實可以理解為是騰訊要把自己旗下的戰線進行整合,目的是進一步進軍長音頻賽道,那么騰訊大舉進攻,喜馬拉雅要顫抖嗎?
二、喜馬拉雅要顫抖了嗎?
說實在,看到騰訊音樂收購懶人聽書讓人最大的感覺是終于要行動了,其實懶人聽書讓人有一種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的感覺,懶人聽書曾經是中國最早的長音頻賽道競爭者,在2015年的時候就已經占據了市場第一的寶座,當時的喜馬拉雅在懶人聽書面前還是個弟弟,但是之后喜馬拉雅就一舉超過了懶人聽書,從而拿下了長音頻賽道的第一寶座,但是問題是長音頻賽道上喜馬拉雅雖然拿下了第一,卻始終沒有和對手真正拉開差距,喜馬拉雅占據第一,懶人聽書憑借閱文的內容優勢也還是占據了一席之地,而荔枝卻率先上市成為了市場上的第一支上市公司,所以當前的市場并不明朗。那么,我們該怎么看騰訊的大舉進攻,喜馬拉雅要顫抖嗎?
首先,長音頻賽道已經成為兵家的必爭之地。其實,在早期長音頻賽道到底是不是風口引發了整個互聯網的爭議,有些人認為資訊是風口,有些人認為視頻是風口,但是對于音頻特別是長音頻大家都處于一個吃不準的狀態,也正是如此我們看到長音頻賽道真正的巨頭都沒有直接下場而是扶持自己的代理企業反復試探,比如說騰訊通過閱文扶持懶人聽書就是這個時候的事情,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一切都發生了變化,特別是2020年疫情以來,在全世界人民家里蹲的狀態下,長音頻的作用被逐漸凸顯出來,由于長音頻具有極強的陪伴效應,你在聽長音頻的時候基本上不會影響自己日常做事,非常適合居家場景中使用,由于音頻的超強陪伴作用,美國的咨詢機構Prophet調研數據顯示,一個成年人每天可以花費的時間是31.5個小時,正是因為陪伴作用,企業甚至可以有超過24個小時的時間用于消費。QuestMobile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用戶在網絡音頻上的月人均使用時長已經從2019年的342分鐘增至2020年的600分鐘。正是如此,各大企業開始混戰長音頻戰場,幾乎所有主流的內容平臺都將聲音相關業務的戰略地位做了提升,快手內測了皮艇APP,字節上線番茄暢聽,網易云音樂上線“聲之劇場”……在這樣的全面戰爭之下,長音頻賽道已經到了騰訊不自己下場不行的時候,2020年騰訊推出首款長音頻產品“酷我暢聽”,在測試了一下之后,再也按捺不住直接收購懶人聽書自己下場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其次,長音頻賽道其實并沒有真正的王者。我們一直都說喜馬拉雅是長音頻賽道的耳朵經濟之王,但是正如我們前文所說,喜馬拉雅卻并沒有真正和競爭對手們拉開差距,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易觀《2020年音頻泛知識付費市場洞察》顯示,喜馬拉雅2020年1-11月月活人數為1.13億,似乎比只有五六千萬的懶人聽書高不少,然而比起騰訊音樂高達8億的月活來說,喜馬拉雅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了。相比于互聯網視頻行業高達75%的市場滲透率來說,互聯網數字音頻行業歷時9年,行業滲透率卻只有8.57%,這也就意味著這是一個尚未完全開墾的市場,在這個流量經濟已經日益枯竭的時代,一個尚未完全開墾的市場實在是太難能可貴了,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有聲書行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有聲書行業規模連續三年保持高速增長,增長率高于30%。2018年我國有聲書用戶數量為3.85億,2020年或達5.62億,預計未來用戶數量接近6.5億。如此高的數據,作為一個搶占用戶時間的高手,騰訊怎么可能放過這樣的市場。
第三,騰訊來了喜馬拉雅該顫抖了嗎?說實在任何一個產業,如果說當A或者T的任何一家要進入市場的時候,想說原來的市場老大不發怵估計都難,畢竟人家可是憑借著社交的超強降維打擊直接而來的,誰都不敢說能在騰訊屠刀下幸免。不過,我們覺得喜馬拉雅也不是完全沒有優勢,畢竟喜馬拉雅已經在這個市場上深耕多年,具有長期的先發優勢,讓比自己早出現3年的懶人聽書都敗下陣來,可見喜馬拉雅的厲害之處,截至2020年10月,喜馬拉雅全場景生態流量破3.29億,這對于大多數長音頻企業來說都是少有的市場優勢。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喜馬拉雅的問題也不少,長期沒能解決的版權問題沖突,內容同質化難題,以及全面的變現問題其實也在困擾著喜馬拉雅,如今騰訊又來了,可以說喜馬拉雅也進入了內憂外患的境地。
如果是之前的酷我暢聽還是試水的話,現在的騰訊已經吹響了沖鋒號,在這樣的情況下,原先的長音頻市場格局必然會被打破,喜馬拉雅們到底何去何從,可能真的需要騎驢看唱本——走著瞧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