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2個世界第一!被譽為“造富工廠”的中國民企,卻負債壓頂?
一家企業,總跟市場反著干會怎樣?
來源|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作者|A Dolphin
一家企業,總跟市場反著干會怎樣?
通常來說,必定發展不順、舉步維艱。然而“魏橋創業”創始人張士平給出了不一樣的答卷。
在他看來,每一次市場波動都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差距往往是在市場低谷時形成。
也是憑借著這種逆勢而上的獨特思維,不走尋常路的“魏橋創業”,在他手底下節節攀升,直至成為全國最大。
逆勢發展,成為全球最大棉紡企業
出生于1946年的張士平跟大多白手起家的企業家相似,從小家境清寒,依靠自己的刻苦聰慧去打拼闖蕩。
由于早早輟學打工,張士平學歷不高,他只得在老家的油棉廠做苦力打工。如此日復一日,他憑借著踏實努力,逐漸熬出了頭。
1981年,35歲的張士平成為該油棉廠的廠長。有了話語權,他才真正開始大展拳腳。
當時,全國的棉花產業被嚴控,張士平的油棉廠除了旺季,幾乎無事可干。干等著也不是辦法,張士平開始張羅著工廠做大豆、花生、棉籽的加工。不過3年,該油棉廠的利潤就躍至棉麻行業第一。
然而,張士平并未止步于此。他又團結全員集資建了毛巾廠。1989年,他自籌資金1000多萬,建紡紗廠開始正式進入棉紡行業。
然而,棉紡織市場卻進入低谷,市場供過于求,到處都在“限產壓錠”,全行業連續虧損6年。
就在別人都恨不得關掉手下棉紡織廠時,張士平“反其道而行之”,投入170億巨額,擴大產能,將織機數量翻10倍以上,增加至42000臺。
出人意料的是,產能擴大不僅沒有讓“魏橋”陷入滯銷困境,反而出現了業績暴漲,各項指標全面增長。
1997年至2003年間,在全國棉紡織行業疲軟,張士平帶著超大量的產品“走出去”,讓魏橋的出口創匯實現年均增長71.5%。
自此,魏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棉紡企業,張士平也因此被稱為“亞洲棉王”。
收入超3千億,拿下第二個世界第一
在張士平繼續擴張紡織業版圖時,魏橋又遇到了難題。密集的工廠,導致電力供給不足,從而時常在生產時突然斷電。
彼時,全國電廠均由國家掌控。張士平卻拿出了個“異想天開”的解決方案——自己開發電廠。
與此前行業產能過剩時斥巨資加大產能卻實現利潤暴漲一樣,他再次給世人帶來驚喜。經過其努力,魏橋拿到了自建發電廠的資格。
他接連建起22家發電廠,并通過自備電廠,打破電網企業壟斷,用起比國家電網還低得多的電價。借著電力優勢,魏橋的制造業發展比尋常企業更加順利。
不過,新業務也會帶來新問題。因為發電廠過多,魏橋的電子資源過剩。但這也難不倒張士平。幾經思量,魏橋開始發展電解鋁的業務。借著低廉的電力成本,魏橋在鋁行業如魚得水。
據同花順iFinD顯示,2011年,魏橋集團旗下主營鋁業務的“中國宏橋”成功赴港上市,成為當年港交所年內最大的IPO。
上市不過3年,中國宏橋再次拿下“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鋁生產商。張士平也在宏橋上市第二年,成為山東首富。
有人評價他“畢其一生于制造業,從不為富做房產”。不過,他雖然不搞房地產,但是他出錢建房子。據了解,因房價暴漲,工廠員工難以負擔。張士平就自己出錢蓋房子,再以市場價的一半賤賣給員工。
如今,魏橋已經是一家集紡織、染整、服裝、家紡、熱電等產業于一體的世界500強特大型企業。2017年,魏橋年營收高達3672.71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山東的“造富”工廠,背后卻負債壓頂?
從1981年的縣工廠,到全球范圍內的行業最大,魏橋“光環加身”。但無論是張士平本人還是魏橋,都極其低調。
自成為首富以來,張士平幾乎很少接受媒體采訪,也鮮少公開亮相。2019年,76歲的張士平逝世,方引起行業震動,當天魏橋官網的訃告閱讀量短時間內就破10萬。
實際上,作為山東制造業的一個響亮名片,魏橋不僅做成了紡織業、鋁業的老大,也造就一批“富豪”。
據2020山東創富榜顯示,魏橋集團共有31人上榜,財富總額超2396億元,成為榜單中創富能力最強的企業。
其中,張士平妻子鄭淑良身價高達830.46億元,位居榜單第三。此外,張士平的兒子張波,女兒張紅霞、張艷紅三人身價均超過百億。
然而源源不斷的財富背后,也有著數不盡的困境。沒了張士平的魏橋創業已不復當年,魏橋面臨著諸多考驗。
實際上,近幾年鋁合金產品需求低迷,中國宏橋產能過剩,已經連續3年營收下滑。不僅如此,其短期負債規模卻大幅上升,融資狀態進入惡化階段。
2020年11月有消息報道,魏橋總負債逾700億元。受中國宏橋影響,2020年魏橋資金鏈開始吃緊,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但盡管如此,在2020年12月30日,魏橋創業集團董事長張波仍提出,要打造世界領先的百年制造企業的發展愿景。然而,在“后張士平”時代,魏橋創業是否依然具備充沛的活力和競爭力,需要時間來驗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