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用“鈔能力”打造的護城河
特斯拉用“鈔能力”打造的護城河
“目前還有什么比電動汽車更風口的風口?”
“醫療不錯但將至未至,教育還行但規模上去效益不一定跟得上,真投資還是得看新能源汽車。”
有關新能源汽車行業議論紛紛,蔚來的股價在2020年累計漲幅1112%,特斯拉市值超過傳統車企霸主豐田成為汽車行業市值第一。
電動汽車話題熱度不減持續發酵,特斯拉沖在前列引領風騷,大幅降價收割韭菜,從沒有公關團隊到“擴充”公關團隊。
隨特斯拉降價一起傳出的“史上最大單體壓鑄機”,據悉是特斯拉降價的主要原因。
驅動降價的一體壓鑄技術是特斯拉的獨門絕技?
特斯拉一改傳統車企采用的工藝,將之前需要多個鈑金沖壓件組成的部分,也就是像衣服一樣需要剪裁之后縫合的過程,簡化了這一步驟,不需要剪裁縫合而是一體壓鑄。
簡單來講,一體壓鑄技術是將原材料經過熱處理融化,然后通過高壓將金屬溶液注入模具中。
1.壓鑄技術的優點
將之前需要多個步驟分散生產的的零部件,并且需要再次組合才形成的一個整體,通過壓鑄縮減為一個步驟。
壓鑄技術從多個角度節減了成本,一是分散的多個沖壓模具,二是組裝成本,三是設計成本,四是零部件在工廠內的轉移成本。
沖壓模具成本,通過多個零部件組合成的車身零件,不同部位需要不同材料和不同模具,幾個沖壓件就是幾個模具,模具的開發成本和使用成本都要計算在內。
組裝成本,將分散的零部件組裝成為一個,不同的部位所需要的工藝不同,焊接、鉚接、卷邊連接、粘合劑連接等,這些步驟需要不同的人工或機器來實現。
設計成本,和衣服需要剪裁一樣,車身需要考慮到每個零部件的位置和作用不同,在零件大小和強度上區別設計,拼接的工藝手段也許要衡量。
零件廠內轉移成本,沖壓車床生產線,組裝流水線,零件生產后在工廠內的轉移運輸時間,直接牽扯到生產效率。
現在特斯拉用一體壓鑄解決了這些問題,做到了成本縮減,進而推動產品降價不斷降價,“早買成韭菜,晚買懂理財。”
暫且不以消費者角度看待特斯拉的降價問題,一體壓鑄技術如果真的做到了節約成本并且碰撞測試的成績依然五星,那么為什么國內新勢力不用這個技術?
假設國內新勢力做不到,那車身生產技術經驗豐富的傳統車商巨頭們為何也不用?
特斯拉的汽車生產技術和其市值一同超越了傳統汽車霸主嗎?
2.壓鑄技術的缺點
首先壓鑄技術不是特斯拉獨有的黑科技,壓鑄技術再此之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許多生產領域,壓鑄技術也有缺陷存在。
一是損壞后維修成本高,二是壓鑄件的精度不及沖壓件,三是壓鑄設備和模具成本高昂。
維修成本,與組裝成整體的部件不同,一體壓鑄成型的部件無法拆分,不是哪里壞了修哪里,損壞之后是一個整體的損壞,探傷檢查流程困難,維修成本較高,以換代修的方式更適合一體壓鑄部件。
精度不及沖壓件,板材沖壓技術較為成熟,一體壓鑄部件存在密度不等、機械性能不一致、形變不穩定等問題。
壓鑄設備和模具成本高,壓鑄機和模具費用較貴,生產數量達到閾值之后,實現產能突破需要繼續增加設備和模具。
這時會產生一個疑惑,一體壓鑄技術省去了沖壓設備和模具的成本,但支出了壓鑄設備和模具成本能,這還是節約成本嗎?
對于企業來講,一件事放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去做得到的結果是不相同的。
對于特斯拉來講,壓鑄與沖壓相比是一個短時間內生產效率上升,但長時間生產效率瓶頸突破成本增大的取舍問題。
一體壓鑄技術是百利無害嗎?
不是,但對現階段的特斯拉來說或許是。
當鋼鐵俠用“鈔能力”打造護城河
對正處于產能爬坡階段的特斯拉來講,一體壓鑄技術的出現像是一場及時雨。
誠然一體壓鑄技術存在一些缺陷,但對于迫切提升市場占有量,為接下來的無人駕駛之戰提前布局的特斯拉來講,一體壓鑄技術存在的那些問題就顯得沒那么重要了。
產能的提升使特斯拉的電動汽車市場占有率提升,進而推進股價上漲市值提升,一體鑄造技術的缺陷特斯拉不是意識不到,而是與市場占有率相比沒那么在意這件事。
市占率推動股價繼續上升,使更多的錢涌入特斯拉,用“鈔能力”繼續解決市占率問題和其他會出現的問題,以此形成一個正循環,或許正是是特斯拉在打的如意算盤。
美股研究社獲悉,近日,馬斯克與行業分析師桑迪·門羅的一次訪談中,異常坦誠地承認了特斯拉的品控問題。
馬斯克在采訪中說:“我們花了一些時間真正解決生產問題。有朋友問我:‘我應該什么時候買特斯拉?’我的回答是:‘好吧,要么一開始就買,要么等生產穩定下來再買。但在生產加速過程中,要讓產量直線上升并在所有小細節上做到完美的確非常困難。”
特斯拉不是一家傳統車企,其身上流淌著科技公司的血液,以科技公司的角度來看。
現在的特斯拉每賣出一輛電動汽車,在未來的自動駕駛之戰中,就多了一個使用特斯拉系統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終端。
當用戶購買了某個電動汽車之后,意味著用戶向這個品牌投入了自己的資產,用戶使用這個電動汽車產品的同時,這個品牌的系統也在收集用戶的數據和影響用戶的操作習慣。
也就是說,用戶投入的成本不止是購買這輛電動汽車的金錢,還有自己的使用習慣和個人差異化信息。
當自動駕駛真正到來時,這些已產生的個人信息數據,也許無法實現跨系統或平臺的轉移。
結合特斯拉車機系統特有的一些操作模式,現有的特斯拉車主未來如果產生了更換其他品牌產品的想法時,就不得不考慮自己的轉移成本,這時就產生了鎖定效應。
借用《信息規則:網絡經濟的策略指導》書中的一句話:“今天的最新選擇可能成為明天的遺留問題。”
特斯拉現在選擇無視一體鑄造存在的一些缺陷問題,取舍中選擇快速提升產能的原因,也許正是因此。
特斯拉正在以降價擴大銷量提升終端市場占有率的方式,打造獨屬于自己的護城河。
一體壓鑄:技術的“退步”也許是特斯拉的進步
話題熱度不斷的特斯拉和馬斯克在以往的熱點中,往往與各種“黑科技”相伴出現在熱點頭條中,而這次一改從前與“space X”探索太空“聯名”出現的炫酷登場,而是與一體壓鑄這個“古早”技術攜手亮相。
不再像之前那么酷的特斯拉,是沒有新技術可以支撐他繼續講故事的黔驢技窮,還是正在變的成熟?
從一體壓鑄技術這件事和特斯拉公司的科技屬性聯想,想到的另一家科技公司,除了市場上已有的一些看法“特斯拉要做汽車中的蘋果”之外,想到的另一家科技公司是小米。
小米“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在先,特斯拉的一體壓鑄技術或許是“一灘鋁合金溶液的藝術之旅”,特斯拉的一體壓鑄技術誠然開了業界先河,但同樣是已經存在很久的工藝。
特斯拉的故事不再像之前那么高大上,并沒有與沖擊用戶感官的新技術一同出現這件事又會令人想起今年來的蘋果。
蘋果的發布會曾經受到整個科技界的注視,也從沒讓人失望,多少都會給出一些令人興奮的技術或產品出現,現在的蘋果產品迭代周期變長,對技術的推陳出新變得不再像之前那么激進。
第一部5G手機并非出自蘋果,第一個真無線藍牙耳機也不是出自蘋果,但蘋果仍然在改變世界,其市值也是一騎絕塵處于霸主地位。
當“鋼鐵俠”講的故事開始變味,“斯塔克工業集團”開始以資本的力量作為武器,“鋼鐵俠”就有了“鈔能力”,特斯拉也正在變得成熟。
因為技術的進步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是靠長期的巨額成本投入換取來的,商業策略不是道德準則,講故事不能太“實誠”,從某種程度上看,這次的“退步”也許是特斯拉的進步。
特斯拉股票的持有者或許會老懷甚慰,感嘆之余加個倉。
特斯拉的投資人也許正在督促特斯拉擴張公關團隊,頂住越來越大的輿論壓力。
另一面喜憂參半的消費者,當特斯拉從神壇跌落,講起不那么動聽的故事,消費者會將特斯拉再次捧起還是補上一腳?
或許有些人會想起24.99萬的真香購入價格,有些人會想起33.99萬買到的百公里加速3.3秒的快感,也有些人會想起那些年被割過的韭菜。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