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興衰史:一代手機巨頭LG宣告“謝幕”
消息一出,震驚眾人。
來源:資本邦
4月5日,韓國LG電子株式會社宣布,由于手機業務業績持續低迷、競爭加劇,企業計劃退出智能手機市場,著重發展6G移動通信、照相機、軟件等核心移動技術。消息一出,震驚眾人。
這標志著,繼摩托羅拉、諾基亞等昔日大佬們退出智能手機市場后,又一個昔日手機巨頭LG正式宣告“引退”。
傳統手機巨頭接連退出。未來,全球智能手機行業將迎來怎樣的洗牌和全新格局,讓人遐想。
昔日的輝煌:曾經的全球第三大手機制造商
1995年,LG電子創辦手機業務,但當時的手機市場已經被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等幾大巨頭搶占,LG手機還“默默無聞”。
LG的崛起和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密切相關。
2001年11月,中國移動開啟“移動夢網”創業計劃,標志著中國移動互聯網的開始。
2002年,中國使用CDMA網絡的用戶倍增,截止至當年12月,中國聯通CDMA用戶數已達約700萬戶。LG意識到中國手機市場的潛力,于2002年10月,在中國正式推出其首款CDMA手機機型(灰屏LG6060、彩屏LG8080),采用雙液晶屏翻蓋設計,金屬邊框,流線設計,售價2900元起,遠低于三星等“韓流”手機價格(3500元起),輕巧時尚的外觀與高性價比的特性很快吸引了眾多消費者。2003年第一季度,LG手機的出貨量就超過560萬部,全球市場占有率達5.2%,超過索尼愛立信,榮登全球第五。
2003年底,隨著中國GSM網絡用戶擴大至2.3億,LG又殺入了規模更大的GSM手機市場,在中國推出其第一款G網手機“貓眼G7030”。與此同時,LG也在中國實現了CDMA機型產+供+銷“本土化”,為CDMA用戶提供“本地一條龍”服務,使其在GSM和CDMA市場上“兩條腿”前行。
2006年,一句“I chocolate you”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真正開啟了LG的時代。當年年初,LG推出了一款超薄滑蓋KG90手機(CDMA 版是 KG90C),使用當時先進的電容屏技術,鍵盤一觸即紅,被稱為“一碰你就臉紅”。此外,該系列產品還以‘巧克力’為主題,由知名韓星玄彬和金泰熙拍攝宣傳片,打開時還能聽見一句經典女聲:“I chocolate you”。
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下,這款手機很快就憑著時尚輕薄的特點在諾基亞和摩托羅拉稱王的功能機時代中脫穎而出。一年內,該系列手機在全球銷量達到1000萬臺,其中在中國銷量達到 60 萬臺,占 LG 手機在華銷售額的 40%?。此后,LG又推出與其類似的LG‘閃耀’系列手機也大火。
2008年,LG迎來了其高光時刻,其手機全年世界銷售量超1億部,市占率闖進全球前三。根據ABI Research發布的2008年手機市場占有率報告,排名第一的諾基亞市場份額占38.6%,三星電子以16.2%居第二位,LG以8.3%的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三。而當時蘋果憑iPhone第一代和第二代手機占1.1%市場份額,排名第八位。
此后,LG手機延續其時尚外觀、自拍鏡頭等設計,推出“冰淇淋”、“棒棒糖”以及“巧克力”二代等系列手機,成為眾多年輕消費者心中的“機皇”。
時代巨變下的“落后者”
但LG的輝煌并沒有持續太久,一場即將改變整個手機行業格局的技術革命正在悄悄醞釀。
2007年1月,蘋果攜帶著IOS系統的初代iPhone橫空出世,憑借其3.5英寸全觸控屏幕、金屬機身以及iPhone OS驚艷全球,真正推開了智能手機時代的大門。隨后,Android、Windows Mobile、塞班等智能手機系統紛紛“入場”,中國移動也為了搶占話語權而耗資建設出OMS手機操作系統。
而在這一關鍵節點,LG卻落后了。直到蘋果推出初代iPhone?2年后,2009年,LG才推出智能手機,但為了配合中國移動,LG在操作系統上選擇了OMS 系統,而不是評價更佳的Android,錯過了第一個撈金潮。
根據Gartner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LG手機全球市場占有率為7.1%,依然排名全球第三,但相較于2009年10.1%的市占率,LG手機業績已經開始下滑。
2011年,LG才推出安卓手機,但彼時三星和蘋果早已占據了高端市場,中低端市場上華為、小米、OPPO等中國品牌也紛紛崛起,時代已經將它甩在尾后了。
“水到渠成”的退場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LG產品逐漸遭到淘汰,業績也開始走向下滑。
2015年第三季度,LG手機業務首次轉盈為虧,虧損額達776億韓元。2015年第三季度至2020年第四季度,LG連續20多個季度虧損,累計虧損額高達5萬億韓元。
(圖片來源:LG電子財報)
2018年,LG手機終于撐不下去了,主動退出中國市場,這也代表它失去了一個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手機市場。?根據Statcounter數據顯示,2018年,LG手機的全球市占率已經下滑至3.21%。
為了挽救頹勢,2019年底,LG高層大換血,新任CEO權邦錫(Kwon Bong-seok)上任后表示,會讓LG手機部門在2021年盈利,但現實卻給了他一個悶棍。無論是LG獨特的模塊化手機、改進的雙屏機型、還是令人驚嘆的旋屏創意,都沒有吸引到廣大消費者,LG手機業務仍然未脫離財務困境。
盡管深陷泥潭LG不停自救,但彼時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競爭格局大勢已定:多年來三星、蘋果和華為三家手機廠商占據前三席位。在巨頭林立的手機市場,缺少爆款機型和殺手锏技術的LG很難再在強敵環伺中脫穎而出。
(圖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對LG電子而言,曾經帶給其輝煌的手機業務已經變成了“累贅”,根據其2020第四季度的報告,手機業務收入僅占總額的8%,但虧損額達到8412億韓元。
最終,LG決定放棄虧損的手機業務,專注于增長領域,如家電、電視、汽車零部件和機器人等業務。據財報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這些業務收入累計占總收入的94%。
今年1月,權邦錫公開表示,將考慮包括出售LG手機業務在內的各種可能性。
LG電子曾嘗試與越南Vingroup集團股份公司、德國大眾、美國谷歌展開談判出售業務,但都未達成協議,最終不得已決定將移動事業部解散,以保全集團利益。
一代手機巨頭的“落幕”
回顧一代手機巨頭的“落幕”,資本邦認為,LG手機業務的失敗從2010年的“戰略失誤”就開始顯現。2009年LG電子總部研發2010年產品時曾判斷,2010年中國市場上功能機仍將占主導,因此未選擇推出智能機,此后又未選擇使用口碑好的安卓系統,從而錯過了黃金發展期。
雖然后來LG手機確實在推出新產品以挽回市場:縱軸曲線設計的曲面屏機型、可更換手機各個部分的模塊化機型、頂部開“小屏”、雙屏機型、旋屏手機……但眾多的創新卻被大眾定義為“噱頭”。
LG手機上的新技術看似新穎神奇,實際上卻是LG集團供應鏈的、尚不成熟的技術。即使針對其中市場反響不錯的技術,LG手機也未進一步挖掘消費者的真正需求,進而將該技術提煉為實用性的功能,這也導致了LG“屢戰屢敗”。
手機作為電子類快消品,每年的技術點和關注點都在變化,LG在“與眾不同”和“切合實際”中全然選擇了前者,難免被現實淘汰。
另一方面,當下的手機市場群雄逐鹿,根據Statcounter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三星以28.58%的市占率位居全球首位,排名第二的是蘋果(27.37%),小米以10.23%排名第三,華為以9.5%位居第四,而LG市占率僅為1.65%,排名第八。LG沒有三星的手機核心零件全產業鏈制造能力,也沒有類似的蘋果iOS系統作為護城河,更沒有華為的5G專利技術,同時品牌效應也比不過高性價比的小米等中國品牌,最終被淘汰出局。
(數據來源:Statcounter)
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激烈又殘酷。LG電子的前輩諾基亞和摩托羅拉從巔峰落下后,最終“賣身”他人。2013年9月,昔日行業龍頭諾基亞以72億美元將其手機業務和專利的授權出售給微軟。2011年8月,谷歌也用125億美元收購了摩托羅拉。
此時,LG電子宣布結束手機業務,并表示未來將著重發展6G移動通信、照相機、軟件等核心移動技術,以支持其家電、電視、汽車零部件和機器人業務,也許這才是它適應時代所做的較明智的選擇。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