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拒絕“剎車”
被割了韭菜的人,最反感的其實就是被人當韭菜。
作者 |?不二
來源?| FN商業(ID:FN-24H)
逃過了315,但沒逃過消費者365天的圍追堵截。
4月19日,上海車展期間,兩位特斯拉車主身著白色T恤,上面寫著“剎車失靈”,其中一位站在車頂維權,高喊:特斯拉剎車失靈。
隨后,站上車頂的維權車主被趕到現場的安保人員強行帶走。
一系列圖片在社交媒體瘋傳,“特斯拉剎車失靈”的印象不知道埋進了多少消費者的心里。
維權車主與特斯拉方面的后續溝通未被披露,只有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的強勢回應,以及警方對于該車主行政拘留五日的通報。
特斯拉車頂上的一聲怒吼,讓上海車展上的千家車企黯然失色,華為二公主的出道大業再次“延期”。與以往多次剎車失靈事件一樣,特斯拉很可能再次“贏了官司,輸了口碑”。
背后的人
4月19日下午3時許,特斯拉發布公告,確認“當事人為此前2月發生的河南安陽超速違章事故車主。”
特斯拉還提到,該車主“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第三方檢測”,隨后,特斯拉副總裁陶琳回應稱,該女子“堅持要高額的賠償”,“特斯拉不可能妥協”。
3月15日,ID名為“小白車女孩”的張女士在騰訊新聞發布動態稱,“曾經,自己是一個幸福的小女子,每天幸福快樂的生活著,自從經歷了特斯拉一場事故后,自己就像變了一個人,幸福平靜的生活成為了記憶…… 維權道路上雖然很艱難,但我也會堅強的走下去!”
一個多月后,張女士站在了上海車展的特斯拉車頂上。
讓我們來回顧下整個事件:2月21日18時許,張女士與其父張先生(事發時駕駛人)等人駕駛Model 3途中發現剎車失靈,連續追尾兩輛車后,最后通過撞擊防護欄才強行迫使汽車停下來,導致車內兩人受傷。
2月21日,交警認定張先生違章駕駛車輛導致事故發生,對事故應承相全部責任。
3月6日,張女士將該事故車輛貼上封條拒絕任何形式的車輛檢測,并提出要求退車、賠償精神損失費等訴求。
3月9日上午,鄭州新區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邀請特斯拉和車主張女士進行調解。特斯拉表示愿意墊付第三方檢測費用,盡快解決問題。但張女士不認可交警判定結果,也不同意第三方檢測。
3月9日下午,張女士手持喇叭坐在事故車輛的車頂進行維權,相關維權視頻在網絡發布后引發輿論關注。
3月10日下午,特斯拉做出回應,該事故因違章駕駛導致的車主全責事故,稱“經過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未見車輛制動系統異常”。
4月9日,張女士到鄭州大河車展會場入口,雇傭幾名美女車模向公眾展示她的這輛“剎車失靈”特斯拉車輛。
4月19日,張女士到上海車展現場“維權”。
據張女士在接受采訪時所述,在“追尾事故”發生之后,她多次通過多種途徑維權。先與4S店進行交涉,但店方拒不承認產品本身存在質量問題以及嚴重的安全隱患;后通過網絡多個平臺進行維權,與特斯拉進行過多次協商,但并未獲得滿意答復。
而特斯拉方面則回應稱,“經過對車輛數據和現場照片的查看與分析,我們發現車輛在踩下制動踏板前的車速為118.5km/h,制動期間ABS正常工作,前撞預警及自動緊急制動功能啟動并發揮了作用,未見車輛制動系統異常。”
特斯拉還表示,愿意協助該車主完成車輛維修和保險理賠事宜,遭到車主的強烈拒絕。
據媒體4月11日對此事件的最新報道顯示,特斯拉方面配合車主并希望進行第三方檢測,然后盡快把車修好,并且找到一個比較理想的價格,幫女車主把車輛出售。
但女車主并不認可該方案,她希望特斯拉能夠退車,并公開道歉。
顯然,雙方協商并未達成一致。
車主與特斯拉方面爭議的核心有三點:事發時是否超速、剎車是否失靈、技術層面如何認定。
3月11日,張女士曾在騰訊新聞上發聲,對特斯拉的說法進行一一駁斥:
事發時車速不是118.5km/h,實際約為60-70km/h;事發前駕駛員曾連續猛踩剎車,但踏板僵硬且制動不明顯;特斯拉曾告知過后臺數據,漏洞百出反證剎車無效。
此外,張女士還提到,一直以來的態度都是接受合理調解、接受專業的第三方鑒定,但調解協議未蓋章生效,調解方稱只有一家機構能做鑒定,而該機構是“中國質量認證中心”,但不是專業鑒定機構。
特斯拉副總裁陶琳在“車展維權”事件后接受財經雜志的采訪時,給的回應卻與車主的說法完全不同:“我們說愿意出錢去做車輛的檢測,她也不愿意配合,不接受車輛檢測,一定堅持要高額的賠償,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滿足)。”
陶琳還提到,“我覺得她(維權女車主)也很專業,背后應該是有(人)的。我不知道是誰。”
4月19日晚間,張女士的丈夫對媒體表示,“我們從來沒有說過不進行第三方鑒定。而是想找一個信得過的、有資質的第三方鑒定機構進行專業鑒定。”
張女士的丈夫進一步表示,向特斯拉提出的訴求有兩點,一是退車,二是合理賠償損失,其中包括精神損失、醫療費、誤工費。“但我們從沒有提過金額,何來高額賠償一說?”
4月19日深夜,特斯拉再發聲明稱,如果是特斯拉產品的問題,一定堅決負責到底;對不合理訴求不妥協,同樣是我們的態度。
雙方各自堅持著強硬的態度,但“大鬧車展”的行為從任何層面都不值得提倡。不僅是因為觸碰了法律的紅線,而且此舉對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助力。
“車展維權”后,事件的關注度被無限擴大,但雙方爭論的核心問題遲遲未解決。
剎車失靈
“之前看到有車主在特斯拉一些門店外拉橫幅、打口號來維權,總覺得是不是其中有什么誤會。特斯拉應該不會這么過分,畢竟在國內已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頭部企業了。”
一位名為李毅的車主在接受采訪時如此回憶,曾經覺得維權是有什么誤會,直到他自己也成為特斯拉維權車主群體的一員。
今年3月6日,李毅駕駛著一輛特斯拉Model S行駛在南京到上海的高速路上,車輛在沒有任何故障提示的情況下,突然報警表示“動力已降低、車輛正在關閉”,再踏下加速踏板并不起任何作用。?
李毅只能憑借著車輛的慣性速度,將已失去動力的車輛停到了高速路路邊。
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好在當時時間已經晚了,高速路上沒有太多車,不然可想而知,如果車后跟著的是一輛貨車,坐在突然失去動力的車子中會有多危險。”
但幸運之神不會眷顧所有車主。
3月7日,另一位特斯拉車主張鷗駕駛Model 3行駛在天津一條高速路上,看到前方車輛減速后踩下剎車踏板,但車輛未減速,于是他繼續踩剎車,但車輛只是降低了部分車速,最后以40km/h的速度追尾前車。
據直播海南媒體報道,3月11日,一名特斯拉車主在海口一停車場停車時,連續踩剎車無法將車輛駐停,導致最后撞向停車場外圍護欄。隨后,特斯拉售后人員來到現場,并駕駛另一輛特斯拉模擬事故現場情況,最后也因同樣的問題撞向護欄。?
比車輛事故時的驚心動魄更折磨人的,是后續的維權。
張鷗在采訪中表示,在事故發生之后的溝通過程中,特斯拉先報了一組后臺的行車數據,包括何時踩下的剎車踏板、制動壓力有多少等信息。對方表示就數據來看,車輛在發生事故時一切是正常的,并不存在張鷗所說的剎車失靈情況。?
但張鷗就給到的數據與行車記錄儀的時間做了對比,發現所有時間都有幾秒的出入,對此情況,張鷗與特斯拉工作人員做了溝通,想要拿到后臺數據進行核對,但對方表示數據是不能給車主的。
隨后,張鷗再次撥打了客服電話,對方表示數據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是他個人因素導致了事故發生。?
而更早,今年1月4日,山東臨析,一輛特斯拉突然失控沖進地下停車場廁所,將洗手臺撞碎。據車主表示,當時失控原因是踩不動剎車,無法實現剎車。但就在該車主準備維權時,卻發現特斯拉后臺已自動清理了撞車時的行車記錄。
特斯拉官方在以后聲明中對該起事故原因進行了解釋,是由于事故所在的地下停車場地面太滑,再加上車速過快導致事故的發生。?
一個月之后,一位南昌車主買了特斯拉Model 3后的第六天,第二次給車充電時,車輛的逆變器燒壞導致無法啟動。事后,特斯拉的售后工作人員將這一責任歸結為“不是車的問題,是國家電網電流太大,使車輛充入的瞬間電流過大”。
但國家電網馬上反駁,稱特斯拉車并非直連電源,充電過程中,其附近電源設備質量沒問題,電源線路電壓穩定,沒有出現異常情況,同時還建議特斯拉方面請專人調查充電故障
剎車失靈、車輛失控、突然加速,這樣的事件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相似地重復著。
特斯拉多次在聲明中使用“為用戶創造安心、舒適電動出行生活”的詞匯。諷刺的是,多位車主的采訪中都曾提到,車輛事故本身就對車主造成了身體和精神層面的傷害,但心靈上從未感受到特斯拉的安撫。
而在當地時間4月17日晚上,一輛行駛在得克薩斯州公路上的特斯拉Modle S突然撞樹,車內兩位乘客當場死亡,車輛也燃燒至只剩下車架。
后續的調查顯示,車輛行駛時處于完全無人駕駛狀態。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稱,今年3月已針對特斯拉汽車相撞事故展開27起調查,其中至少3起車禍是最近發生的。
而在上述事故發生之前,同在周末,馬斯克在推特上稱“特斯拉自動駕駛安全性是普通車10倍”。
誠然,即使沒有特斯拉、沒有自動駕駛,車輛事故每天都在發生著,但這不是推卸責任的論據。
一直以來,特斯拉的車主維權存在兩個難點,一方面特斯拉不會提供完整的原始數據;另一方面,即使特斯拉愿意提供,也只是由特斯拉提取并解析后的數據,缺乏有技術能力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透明化解讀。
在輔助自動駕駛系統上線后的“前智能汽車時代”,真正的問題不在硬件而是在軟件。簡單來說,大部分人遇到過手機死機的問題,手機硬件沒有任何問題,重啟一次就能解決。
但在交通事故發生之前的幾秒內,完全不可能有時間用類似的方式解決問題。那么之后的任何檢測中都可能無法檢測到硬件問題。
或許此次“維權事件”能夠倒推行業進步:自動駕駛上路之前先保證安全,上路之后做到完整清晰的數據追蹤。而不是讓車有選擇性地開上馬路:剎車力量弱的女性不能開、會下雨的地方不能開、結冰的路面更不能開等等。
國產韭菜
對于特斯拉而言,每一位車主都不應是事故發生后的“第一假想敵”。他們中大多數都不是以自身安全為賭注來碰瓷“高額賠償”的,每一位特斯拉車主,在付款時都是品牌的擁護者。
但特斯拉并沒有通過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所說的話,友善的態度只適用于想買特斯拉、即將購買特斯拉、買了特斯拉還沒出事故的車主。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特斯拉2021年1-2月的國內銷量分別為15484輛和18318輛,總銷量為33802輛。對于一家月銷量在萬級,并且“保一爭二”的車企來說,更大的市場亟待開墾,當然是擴展版圖更加重要。?
業績狂奔的同時,難道是特斯拉不想剎車?
從商業角度看,“車輛故障”的問題一旦承認,就會遇到輿論層面源源不斷的麻煩。
據統計,從2020年以來,不同媒體曝光相關車企的產品剎車失靈、充電自燃問題已經累計超過幾十起,發生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南昌等多地。
面對消費者的質疑,車企只強調客觀因素已經成為“慣例”,不僅是特斯拉一家。
但特斯拉作為外來明星企業,在所有新能源車企中熱度最高,銷量高自然事故多,這是簡單的概率問題。
如果一家企業不能經受質疑,把所有合理的質疑都當成詆毀,那么“負面輿論”被掩蓋得越狠,爆發之后的反噬就越嚴重。
如新華社官方微博19日晚間發布文章所稱,出現這樣的事情,到底是車主的不體面,還是車企的不體面呢?
作為汽車行業的“明星”品牌,特斯拉對質量的自我要求、對用戶的承諾需要與市場期待相匹配,這才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信任和青睞。解鈴還須系鈴人,對任何企業而言,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才是正道。
隨著國產的Model 3上市,“失控門”、“剎車失靈門”、“降價門”、“甩鍋門”頻繁曝光,一輛車有四個門,特斯拉已經集齊了。除此之外,特斯拉“冬季續航時長”和“自動駕駛技術安全性”也屢遭質疑。
特斯拉急需想明白一個問題:當前的忠實用戶和開辟新市場之間,哪個更重要?
穩住忠實用戶,口口相傳之下就是更大的市場;每一位粉絲成為車主后又成為維權者,都是對品牌形象的嚴重傷害。被割了韭菜的人,最反感的其實就是被人當韭菜。
結語
從3月10日的“特斯拉女車主坐車頂維權案”,到4月19日“上海車展維權”,張女士以五天的自由為代價,讓“特斯拉剎車失靈”的話題熱到滾燙,但事件的發酵不是因為她一個人的努力。
3月10日當天,陶琳轉發了一篇標題為“誰鬧誰有理?最高法:讓遵紀守法者揚眉吐氣,讓違法失德者寸步難行”的文章,似乎若有所指地內涵車主的維權行為。
強勢對上強勢,事件越鬧越大。但一家車企的強勢,難道不應該是體現在質量過硬上嗎?
畢竟以萬為計價單位的汽車,任何一個小小的負面都可能影響很多人的購車決定。真到了完全退出中國市場的時候,才會完全沒有維權事件,但那是特斯拉想看到的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