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能有什么壞心眼
只是“不可能妥協”
作者 | 錢漪
編輯|顧彥
題圖|網絡視頻截圖
特斯拉風評再陷爭議。
昨天上午,2021上海車展媒體日首日現場,位于國家會展中心7.2展館的特斯拉展臺上,一名女子身穿印有“剎車失靈”字樣的白色T恤,站上一輛紅色Model 3展車車頂反復大喊“特斯拉剎車失靈”,隨后被工作人員提著手腳強行帶離現場。
圖源 / 網絡
事件發生后特斯拉展臺圍起警戒線,現場工作人員撐傘掩護并阻擋圍觀人群鏡頭,同時有10余名保安在現場維持秩序。稍晚,上海國家會展中心公安派出所工作人員向億歐EqualOcean表示,女子已被帶到派出所接受調查。
事件現場引起眾人圍觀,在網絡上也掀起軒然大波。
有類似維權經歷的知乎網友Ryan認為:“根據個人與特斯拉交涉經歷,但凡要求合理、有理有據,賠償交涉過程還算是順暢的,全程特斯拉也有專人負責跟進溝通。能鬧這么久以及搞成這樣,要么就是缺少實質證據,要么就是無理取鬧。”
不過也有網友直言:“但凡能走常規維權途徑,何苦鬧成這樣。”
今天發稿前,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發布警情通報,上述女子張某因擾亂公共秩序被處以行政拘留五日。警方提示,表達訴求維護權益,切勿采取過激行為,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非常規方式”
這已經不是特斯拉第一次陷入車主維權風波。
過去一年多,“失控”、“剎車失靈”、“黑屏”、“異響”、“輔助駕駛自動開啟”等問題層出不窮。自國產Model 3交付以來,北京、上海、杭州、南充、無錫、臨沂、鄭州、溫州、廣州、深圳、南昌等地發生過十余起因車輛“異常加速”或“剎車失效”引發的交通事故。
針對這些事故,特斯拉官方指出大多是“因為駕駛員誤操作導致”,車輛本身并不存在缺陷。
就在剛過去不久的4月17日(當地時間),特斯拉又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發生事故。據外媒報道,一輛特斯拉Model S汽車在公路行駛時撞上一棵樹并起火,車內兩名男子死亡,事故發生時汽車處于無人駕駛狀態。
此次車禍尚未有調查結果,又出了車展車主維權之事。
不過這次特斯拉反應很快,于昨天下午3時許通過官方微博作出回應:
“關于2021年4月19日在車展現場發生的車主行為,我們了解到當事人為此前2月發生的河南安陽超速違章事故車主。
據了解,該車主通過非常規方式獲取證件進入展館,在展臺周圍進行直播,露出定制維權T恤,并登上車頂大喊。現場工作人員在注意到該行為后多次言語勸解,但車主并未停止相關行為。現場工作人員在與展會主辦方協商后,主辦方考慮到該行為嚴重影響展會正常秩序,協調安保及公安執法人員勸離車主。
據了解,該車主此前曾因超速違章發生碰撞事故,而后以產品質量為由堅持要求退車。近兩月以來我們始終保持與車主積極協商,表示愿意協助完成檢測、維修或保險理賠事宜,同時提出多種解決方案,但是由于車主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第三方檢測,并強烈拒絕我們提出的所有方案。”
對于上述說法,當事人張小姐認為是斷章取義。同時,她也不認可特斯拉方面對于事故定性的說辭,認定特斯拉是在“數據造假”、“歪曲事實”、“誤導輿論”。
“我從來沒有說過不同意第三方檢測,只是不同意去他們指定的一家不專業的鑒定機構,因為懷疑特斯拉會在其中施加影響。
警方從沒判定過超速,我們也從沒否認過事故認定書。安陽市交管支隊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判定我們全責,依據是:后車應該與前車保持足以采取緊急制動措施的安全距離。這個判定并沒有說我們超速,只說沒有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
“不可能妥協”
事情走到如今這個地步,不得不說和特斯拉一貫的“騷操作”有一定關系。
特斯拉上海工廠投產后,國產Model 3至今已經歷5次降價,起售價從最初的35.58萬元下降至當前的24.99萬元。每番降價都會引致一輪輿論激化,一次次“割韭菜”行為讓部分老車主漸行漸遠。
“買之前把你當爸爸,買完就六親不認,”有特斯拉車主在社交媒體評論,“特斯拉就是‘愛誰誰’的姿態,‘你買到我的車是你的榮幸’的感覺。”
屢屢被曝光的剎車問題更是明顯降低了車主的信任,消費者維權事件頻頻引爆輿論。“一次兩次事故還正常,這么多次事故維權我就開始懷疑車子確實有問題了。”網友小喬表示。
不過也有車主表示特斯拉并非一無是處。“每次車子差點出事兒,特斯拉那邊總會及時打電話過來詢問情況。”特斯拉Model 3車主何勇坦言。
針對這次車展上的車主維權事件,特斯拉中國副總裁陶琳昨日下午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近期的負面都是她貢獻的”、“不可能妥協”,再次印證外界評價中特斯拉“強硬”、“傲慢”、“不夠誠懇真摯”的一貫態度。
此番回應激起消費者不滿,大量網友涌到陶琳微博下評論“謝謝你,因為你的傲慢我不會再考慮買特斯拉”。
國內某造車新勢力用戶關系負責人認為,這是特斯拉和用戶之間缺乏溝通的結果。“不能每年只等一次車展去公開‘溝通’,問題一次集中爆發。日常使用中把用戶的訴求和關切及時改進就能夠很好解決。”
特斯拉處理用戶關系的公開態度讓它和用戶漸漸站上對立面,但問題的核心還要回歸到其車輛到底是否存在質量問題。
此前有媒體發文揭露特斯拉中國工廠存在種種亂象,多名內部人士對其表示“為了完成產量,特斯拉正在不擇手段地降低自己的質量標準”,工作內容涉及倉庫和物流的員工表示“不合格的零部件會莫名其妙地消失”,有特斯拉的工程師感嘆“品控上工藝精度差得不是一星半點”等。
對此特斯拉的回應是直接發起起訴。陶琳還在其微博賬號上回應稱:“這文章編織得如此離譜,已經超出我們的想象力了,槽點太多都不知該從哪里開始說了。”
昨晚近12點,特斯拉在微博發布的車展車主維權事件最新聲明中也強調:
“作為一家汽車科技企業,駕駛安全和產品質量一直是我們毫不妥協的品牌追求和基本原則。
對于大家看到的種種關于特斯拉產品安全問題的疑問和關注,我們始終愿意全力配合國家級的第三方權威機構的全方位檢測,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特斯拉的消費者放心,爭取消費者的理解和諒解。”
“車輛沒有責任”
今年年初,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曾出具對246例特斯拉失控加速事件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246個案例全部因踩錯踏板造成。
“沒有證據表明加速踏板總成、電機控制系統或制動系統存在任何導致事故的故障,沒有證據表明設計因素會增加踏板誤用的可能性。”NHTSA表示。
陶琳曾經在引述這一報告時表示,特斯拉汽車的制造并沒有使駕駛員踩錯踏板的可能性增長,側面默認了上述200余例失速都歸因于駕駛員誤操作。
事實上,以特斯拉為代表的單踏板模式(靠動能回收制動)飽受詬病,一直有業內觀點認為電動車頻繁失控或許與此有關。
這種模式的優勢明顯——不止能增加一定的續航,使用得當也能增加車輛舒適性與安全性,比如無需頻繁切換剎車油門、坡道不容易溜車等,但缺點或許致命——不習慣的車主往往在緊要關頭無法做出準確操作。
駕駛單踏板模式的車輛,在標準動能回收模式下(非緊急)剎車不需要完全松油門,只需根據需要的制動距離調整油門的松開幅度,剎車踏板僅在緊急剎車時使用。
何勇表示,習慣動能回收模式的用戶,駕駛習慣有可能被逐漸改變:習慣將腳放在油門附近,緊急情況下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因為有動能回收,不完全松油門就可以減速,不太用得著踩剎車。但是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下意識一踩,很有可能就踩在了油門上。”
“出問題的為什么偏偏是國產特斯拉?而且是國產Model 3居多?”另一位特斯拉Model 3車主盧克拋出這樣的問題,想必這也是眾多消費者和網友們心中最大的疑問。
一位不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拋開事故責任判定,特斯拉在產品把控上也沿襲著一貫的激進路線。
“國產特斯拉的很多供應商都換成了國內企業。對于傳統汽車廠來說,審核一個新供應商需要1-2年,產品驗證再需要2-3年,總共下來4-5年很正常,但是上海特斯拉工廠從開工、投產、交付只花了8-10個月。”
寫在最后
昨天下午2點,陶琳面對媒體時還理直氣壯地表態,表示“沒有辦法妥協”、“就是新產品發展必經的一個過程”等。
昨天深夜12點,特斯拉的二次聲明已然換了一副面孔,字里行間透露著“誠懇接受意見和批評”,并強調“真誠是最好的橋梁,這種力量是我們在中國學習到的最根本的力量”。
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特斯拉,又是誰在言不由衷?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