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大家族救市,這部大尺度港劇,近三十年無人超越
丁蟹來了,快跑。
來源:新金融街偵探?
周末了,偵探君來聊一部神劇。
1992年,在TVB的25周年臺慶月期間,播出了《大時代》。熟悉TVB的人都知道,為了加強“臺慶月”的氣勢,TVB會選出預計能獲得高收視的自制劇為“臺慶劇”。比如《沖上云霄》、《珠光寶氣》都是臺慶劇級別。
不過,《大時代》在首播時收視平平。反倒是推高了幾個主角在港劇中的地位,鄭少秋、劉青云、藍潔瑛、周慧敏、郭藹明、劉松仁,現在個個都是撐起一臺戲的大主角。
當然,現在看來這部劇的影響力不止于此。要說商戰內容的取材、編劇對股市中人性的表達、演員對角色的加成,都堪稱經典,而且近三十年沒有一部劇可以超越。
?
《大時代》以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從方進新、陳萬賢等人建立股票交易所為故事的起點。難得的是,這個故事取自真實歷史事件。
由于當時香港只有一家交易所,且在英國人的控制之下,逐漸不能滿足華人對股票市場的需求。1969年,首家由華人創辦的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成立,打破了外資壟斷香港證券市場的格局。?
?
此后的三年,香港股市飛速發展,恒生指數從推出時158點漲到1700多點。上市的門檻越來越低,上市公司的質量參差不齊。從達官貴人、到菜市場的大媽,無不談論股票。《大時代》中的劇情,映射了1969年到1973年的香港股市。
?
當所有人都為資本瘋狂時,卻不知危機馬上就要到來。
1973年3月到1974年12月,恒指從1700多點跌至150點,創歷史新低。這是港股史上最大股災,不到2年就跌去九成。多少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對應到劇中,主角的命運開始出現轉折。
?
其實,在《大時代》中,每個人物的性格特色都很鮮明。偏執、自私的丁蟹與正義、勇敢的方進新是一對好朋友。正是這兩種水火不容的性格,注定了兩家“團滅”的悲劇。
每一個看過《大時代》的觀眾,都會對丁蟹恨得牙癢癢。偵探君看著鄭少秋這張臉,似乎又對角色的討厭減少了幾分。
談到自己演的大反派丁蟹,鄭少秋很是偏愛,他說,“能夠演大時代這種,反派主角的戲,是一次突破。”
?
除了演員精湛的演技,丁蟹這個角色的成功,還在于真實展現了香港風云變幻的背景下,個人被時代裹挾的命運。當丁蟹把四個兒子從樓頂推下時,就說明了一個道理:挑戰風險,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
?
后來,有機構專門研究了丁蟹。2004年,里昂證券發布一份研報,提出了“丁蟹效應”:每次有鄭少秋的劇播出時,恒生指數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丁蟹效應”被沿用至今。偵探君經常看到,每當一只股票出現不明情況的下跌時,就有股民在股吧里發帖預警:“丁蟹來了,快跑。”
網友總結了“丁蟹效應”最恐怖的兩點,“丁蟹報仇,點到為止”和“丁蟹報恩,家破人亡”。丁蟹報仇有三寶,綁架、要挾、耍嘴皮,只要仇人道歉了,丁蟹絕不繼續追究。可是,丁蟹報恩就不同了,如果恩人不感激他,他一定會用拳頭打到恩人感激涕零。
?
聽起來有點好笑,但實際上,丁蟹對玲姐的報恩,讓很多人恨到骨子里。如果讓偵探君說出對《大時代》最不滿意的一點,就是在這部劇里,女性角色都沒有得到圓滿的結局。尤其是對玲姐,每次劇情到了溫馨的時刻,丁蟹一定會出現,把她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說句題外話,看看現在的社會新聞,像丁蟹這樣在感情里一廂情愿的偏執狂依然存在。最近,偵探君從綜藝節目中學到了不少識別這類人的技巧,改天可以展開說說。
文章開頭插入了《大時代》的主題曲,十分懷舊了。歌詞里“如此年代滿障礙,如此時候預計將來”響起時,真是讓人感慨。在資本市場的游戲中,丁家和方家都曾經歷人生高光時刻。“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就是兩家人的真實寫照,他們不就是股市浮沉中小人物的縮影嗎?只是,游戲還沒結束,兩人迎來了結局。你覺得誰是贏家?歡迎在評論區跟我們聊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