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入50億!倒閉潮中崛起新“鞋王”,竟天天清倉低價大甩賣
耐克、阿迪達斯棉花風波在前,得物等交易平臺新鞋款依然屢屢搶光。
來源|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作者|A Dolphin
近年來,隨著“酷”、“颯”等風潮在女性圈子流行,運動女鞋市場在中國逐漸上漲,外有耐克、阿迪、匡威等大牌侵蝕,內有安踏、FILA等品牌擴張,在重重擠壓之下,中國時尚女鞋行業集體過冬。
達芙妮關店、富貴鳥退市、百麗退市、紅蜻蜓業績下降......倒閉、衰敗潮之中,大東鞋業卻逆勢增長,一步一步攀升,直至超越這些曾經輝煌的傳統鞋履企業。
數據顯示,2018年,大東門店數量達8000多家店,一年賣出了1億雙鞋。其創始人陳光敏還喊出了十年實現1000億營收的目標。
養蜂人的另類模仿
出生于溫州的陳光敏,兜兜轉轉,還是在這座“鞋城”里,找到了自己的奮斗方向。
在農村長大的陳光敏,年少在家鄉做過一年的鞋廠學徒,就跟著堂哥變身“養蜂人”闖蕩江湖,從南到北。三年的打拼,讓陳光敏積累了不少市場經驗。
憑著經驗,陳光敏選擇回老家賣鞋。不過2-3年,他將賣鞋辦事處開到了鄭州、武漢、北京等等。
1995年,25歲的陳光敏在老家,辦起了制鞋小作坊,這是“大東”的前身。創業之初,陳光敏的整個作坊就5-6人,要打鞋樣板、也要拉訂單、回來再制鞋交訂單,該吃的苦一個也沒落下。
而這一年的溫州鞋業,已經跑出了諸多富有知名度的鞋企,霸力、66順等等。只是如今,這些都已經折戟沉沙,反而是大東,從小作坊跑出了重圍。
大東成功的第一步,就是他另類的“仿造”思路。當時落地福建石獅的“富貴鳥”,爆火了一款男鞋。這個鞋款在溫州女鞋市場里尚未出現,陳光敏嗅到了商機。他將這款鞋改造成女款,結果出乎意料得好。
也是這次成功,不僅讓陳光敏獲得了“第一桶金”,也讓他為大東找到了定位和發展方向。
堅持低價,杯酒釋兵權
有了第一次另類仿造的成功,大東對市場上賣得火爆的時尚女鞋極為敏銳。
可以說,什么火,它就生產什么,這不僅提高的鞋款的售賣速度,也降低了鞋子的研發成本。靠著這樣的模式,大東門店四處開花。但很快,瓶頸期就來了。
由于省級代理模式,讓一雙大東鞋從廠家消費者手中,經歷了層層代理商的加價,使得鞋子售賣過于昂貴。但昂貴的鞋子里,大東質量又無法與達芙妮等鞋企相睥睨,結果就是銷售大幅降低。
一次偶然,陳光敏在發現自己店里賣得最好的一款鞋售價在79元,這堅定了他走中低端路線的目標。
2008年,大東大刀闊斧實行改革,打通了從工廠到終端的“直銷”模式,減少中間商差價,堅持低價、專注走下沉市場。
為實現直銷,陳光敏和經銷商進行了多次談判和博弈,對代理商提出“以股換權”的方案,還承諾:“有錢大家一起賺,虧了算我的!”
就這樣,大東成功進行了“自營”、“聯營”改造,代理商們也成為了大東的區域經理。基于此,大東也得到了爆發式增長,8年的時間,門店數量翻了8倍,超過8000家,年銷售額達50億元。
甩賣+白送,做零庫存的“快時尚”
擴張加劇,企業飛速發展。而做服飾鞋業行業都會遇到的一大問題——庫存。
為了解決庫存,陳光敏要求大東的鞋必須實現“零庫存”,還放言“就是送,也必須送完”。因此,大東門店里總會出現“買一送一”,“79元2雙”等醒目標牌,甚至還會直接甩賣,低至19元一雙。
有人問,這樣做,它怎么賺錢?
實際上,改革后的大東,已經完成了中間商渠道的成本縮減,而制鞋成本也能控制到35元左右,使得即使定價79元,依然存在客觀的盈利空間。
對于定位,陳光敏相當明確,低端路線,制鞋成本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行。因此,就算79元賣2雙,依然不會有所虧損。
而大東之所以要實現“零庫存”的一大原因,就是它“非常快”。由于產品上新多且快、不及時處理完舊品,就會導致庫存累計,現金流緊張。
據了解,大東的女鞋從設計、生產、門店銷售,整個周期在14天左右,而大東還在改進發展,要將周期縮短在7天。這比現在市面上所謂的快時尚還要快,它也因此被稱為鞋界“優衣庫”。
產品創新速度快,并一直關注時尚潮流,性價比又高,這讓大東鞋子收獲了一批又一批的消費者。
也是因為專注“下沉市場”,讓大東的受眾群體與大牌女鞋相錯開,使得鮮少受到耐克等高價鞋進場的波及,從而在競爭對手頻頻破產時,自己保持了增長,更是實現市場份額超越達芙妮等老牌,躍至行業第三。
結語
2019年,大東為向千億營收目標前進,再次走向戰略革新之路,將全力構建 “生活圈”新商業模式,涵蓋日用品、便利店、咖啡店、甚至是游樂場等。
實際上,對于未來,陳光敏也是焦慮的。倒不是擔心卓詩尼、珂卡芙等同類鞋企的擠壓,他更擔心的是小米、拼多多這類主打性價比的互聯網公司。
因為它們的受眾群體相似,企業戰略相似。且它們還十分開放多元,從不給自己設置邊界,可以做手機,可以做家居,還能養豬,指不定哪天就想搞下“鞋子”。
圈外群狼似虎,陳光敏深知,大東,還做得不夠。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