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的新階段,線下劇場成風口
“你們是不是因為笑果的票搶不到,才來無名“?,無名開場的“脫口秀藝人”調侃到。
“你們是不是因為笑果的票搶不到,才來無名“?,無名開場的“脫口秀藝人”調侃到。
“無名喜劇”是南京一家經營來近五年的線下脫口秀劇場,隨著近幾年《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的逐漸火熱,線下脫口秀劇場也迎來了春天。
繼上海“笑果工廠”之后,笑果在上海新天地又建立起來更大更全的演藝中心,劇種品類更為全面;并且就在不久前,笑果強勢登陸南京,上線首日,一票難求,380元的票價能在咸魚炒到2000,并且這還是有價無市。
相比之下,無名僅100元的票價成了南京線下脫口秀愛好者的“遷就”,線下脫口秀市場的熱度在近半年中逐漸升溫,據大麥《2021五一檔演出觀察》數據顯示,在五一期間,脫口秀票房表現亮眼,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超過250%。
而據另一分析機構稱,線下脫口秀作為一新興休閑項目,即將迎來一輪風口,笑果等線下脫口秀劇場能抓住機會嗎?其暴利來自于哪里?線下搞脫口秀的生意究竟是一門什么樣的生意?
且看本文細讀。
火爆:脫口秀的起勢
其實脫口秀并不是一個新興起的東西,早在1992年,東方衛視就曾開辦《東方直播室》,央視也推出由崔永元主持的《實話實說》,甚至還有《鏗鏘三人行》、《魯豫有約》,亦或者早些年流行的《壹周立波秀》也稱得上是脫口秀。
但當時的脫口秀發源于“talk?show”的音譯,即談話節目,主要形式為主持人和嘉賓進行訪談,同時配合部分肢體動作增強舞臺效果。
而在最近幾年,受到了國外脫口秀影響,國內的脫口秀也逐步摒棄了嘉賓訪談模式,而是更接近于“單口喜劇”、單口相聲,依賴于“脫口秀演員”的個人特色。
例如“白宮紅人”黃西、《壹周立波秀》的周立波、《今晚80后脫口秀》的王自健。
因為脫口秀演員常在口播中使用許多個人經歷,從而這種形式的脫口秀有著極其鮮明的個人特征,例如呼蘭是程序員出身,依靠程序員相關的段子和經歷能夠很快積攢人氣,對程序員的吐槽也能很快引起共鳴,由演員個人魅力建立起來的IP,從而實現增粉,這也是最近幾年脫口秀逐漸火爆的原因。
其次則是線上綜藝的發力,《吐槽大會》激發了觀眾對生活中的不滿,從而推動話題討論,依靠“自來水”讓本沒有多少名氣的素人演員也能成長成為“臺柱子”,例如程璐、池子等。
據數據顯示,線上大型網絡綜藝節目《吐槽大會》累計觀看88億人,如今已經更新到第五季,即使豆瓣評分已經從8.3分跌至6.6分,但依舊是今年熱門綜藝之一。
另一綜藝《脫口秀大會》三季總播放量超過40億,騰訊新聞也要來分一杯羹,推出《夸就對了》、芒果tv推出首檔女性脫口秀節目《聽姐說》等,這也就意味著脫口秀熱潮依舊在持續。
實事求是的說,脫口秀應當感謝笑果文化,正是因為他將脫口秀的熱潮給帶了起來,但與此同時,笑果也有自己的小算盤。
線上脫口秀綜藝出圈之后,笑果文化盯上了線下市場。
吸金:線下劇場會成為主流嗎?
受到線上脫口秀節目的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脫口秀,也愿意走到線下去體驗脫口秀的魅力,當然,也有一些“飯圈”追星的氣氛組心理混在其中。
據數據顯示,僅在2019年,笑果文化完成近30城巡演,即使在實行50人規模左右的小劇場,笑果在全國各大城市拿下近2萬名觀眾。
如今的笑果文化在上海有兩個自營場地,笑果工廠和山羊GOAT,而笑果在去年開始積極推動擴張,在2020年7月正式入駐上海新天地,2021年4月,笑果登陸南京,五一正式開業。
笑果文化也公布了新天地店的運營數據,從2020年7月到2020年年底,笑果新天地共舉辦超過了200場商業演出,月服務觀眾近5000人,劇場自然客流量超十萬人。
在集休閑、飲食餐飲、玩樂、商業的商業中心,笑果文化的脫口秀劇場天然適應其使用場景,這有別于此前一些“文化”場所選在圖書館或者單獨額藝術街區所帶來的“孤立感”。
在劇場形式中,有低價體驗但不保證好笑的開放麥、也有新人演員的拼演,也有程璐等駐場演員,但門票也水漲船高,從380到680不等,已經快趕上一場大劇院的門票了,其一場的收入幾乎相當于小俱樂部一個月的收入。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線下脫口秀市場在2022年預計達到十億的規模,并且以當前的擴張速度來看,笑果預計在未來五年中開出15家線下“笑果工廠”,笑果文化也有望在2021年突破7億估值。
另一方面,除了笑果文化,在上海的獨立脫口秀俱樂部也上升到20家,其余城市的線下脫口秀也開始嶄露頭角,例如濟南的泥樂、南京的無名。
不過比起笑果動輒大幾百的價格,這些規模較小的線下脫口秀俱樂部價格相對親民,往往在百元之內,就能體驗一場近90分鐘的演繹。
那么,線下脫口秀生意究竟靠不靠譜?
懷疑:小眾文化的桎梏
南京無名喜劇早在2016年就已經開始專注于“單口喜劇”,票價20元/人,該票價還包含一杯飲料,但即使是這樣,也依舊沒人看。
而到了2020年,無名喜劇的票價已經來到了百元大關,并且還供不應求,在南京也分布了近五個場地,這有賴于整個脫口秀行業的發展,讓線下脫口秀也成為一種需求。
誰能想到,在幾年前沒有綜藝帶來名氣和曝光,脫口秀演員的工資可能養家糊口都做不到,至于職業認同,那更談不上,早期的脫口秀演員也常被戲稱為“賣笑的”,而現在的脫口秀演員,薪資和資源向頭部選手傾斜,一線脫口秀演員單場片酬能達到上萬元,但大多數脫口秀演員薪酬與普通白領相差無幾。
資本市場對線下脫口秀的態度如何呢?
在整個行業中,笑果文化無疑是其中跑得最快的那個,從2016年成立至今,笑果文化已經共計融資8次,而就在今年三月末,笑果文化還收到了騰訊的投資。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包含脫口秀的相關公司僅72家,也就是說,從整個行業來說,線下脫口秀生意還是個小眾市場,是在喜劇類別之下更細分的領域。
脫口秀行業的低門檻和技術含量較低也稱為資本考量之中的顧慮,好像是個人,上去講幾句都能稱之為“脫口秀”。
脫口秀也跳不開自己身上的文化屬性,這對不論是脫口秀演員還是寫段子的編劇的創新能力都是個挑戰,如果不能做到像相聲大師一樣的“經典長存”,那就需要不斷的推出新段子。
在讓觀眾發笑的效果上,短小且輕快的段子,在逗完觀眾之后,往往意味著生涯的終結,而一個段子往往存在生命周期,也就是說復購時間會持續拉長。
短期來說,脫口秀依舊人氣滿滿,但從長期來看,“門檻低”和“文化屬性”會帶來風險,這也是脫口秀當下市場資本所在意的東西。
要想突破狹窄的營收,為市場提供更多增量信息,脫口秀還需要找到更具多元性的商業模式,以笑果來說,“喜劇+整合營銷”用于吸引品牌關注,用脫口秀的形式,為帶貨做鋪墊,也不失為一個創收的好辦法。
但對脫口秀本身來講,塑造ip,并基于IP做相關運營,直播、周邊售賣、藝人包裝等,將營收也充滿了提供更多增量可能性。
而對笑果文化來說,將業務對標德云社,推進藝人IP經濟,進行多元商業化運營,或許是一個不錯的前進路線。,不過,不論是德云社還是笑果,能讓觀眾持續性買賬才是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