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啤酒“登高謀遠”,未來能否困境反轉?
國產啤酒高端化正漸成趨勢。
撰文 |?梵谷
編輯 |?包校千
題圖 | IC Photo
來源|Donews
中國酒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華潤雪花、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以及嘉士伯五大集團市場占有率已達92%,這導致當下啤酒市場進入一個質平價升的發展階段。
與過去單純追求銷量不同,眼下國產啤酒巨頭不斷加碼高端市場、動作頻繁。其中,華潤收購喜力,高調進軍高端市場;嘉士伯強勢注資重慶啤酒,完成資產重組;青島啤酒則汰換包裝、升級品質,推出百年系列產品。
“未來3到5年,啤酒產品高端化比例將達到15%—20%,”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何勇如此表示。消費升級帶動消費結構的持續轉型,引導啤酒市場結構和產品結構轉變速度加快,乃至影響到產業結構轉型。疊加去年疫情的影響,啤酒行業產品高端化進程將進一步加速。
國內啤酒行業在經歷外資大規模進入到內外資并購擴張整合后,如今發展到了角逐高端這樣一個新狀態。一輪輪變革中,國產啤酒不僅穩步迎來風口,同時也充滿挑戰。而眼下伴隨市場集中度的提升,整個啤酒行業進入成熟期,但依賴產品高端化完成品質提升和突圍發展并非簡單之事,現階段仍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高端化漸成行業風潮
野村證券研報顯示,國內啤酒產量在2014年達到頂峰(4982萬噸)后,整體市場情況就逐步下降,不過由于均價上漲,零售額仍保持5%的年增速,2020年中國啤酒零售額達6306億元。
立足當下來看,啤酒市場整體格局穩定,集中度高,前五名市占率(CR5)約為92%左右。2020年銷量市占率從高到低依次為華潤(31.9%)、青島(22.9%)、百威英博(19.5%)、燕京(10.3%)和嘉士伯(7.4%)。但在高端市場,百威英博市占率居于領先。GlobalData數據顯示,2018年當年百威英博在中國高端啤酒的市場份額就高達46.6%,遠超青島啤酒、華潤雪花、嘉士伯、喜力四家所占份額之和。
在“量跌價升”的情況下,以華潤雪花為代表的頭部啤酒企業率先于2018年提高售價,漲幅達5%。同時,高端化、多元化布局成為眾多酒企的一致選擇。未來三年,啤酒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高端市場占有比例超40%,即2000億的市場。由此可見,產品高端化既是發展趨勢,也是競爭焦點。
正是基于提升質量以及優化產能的深層原因下,青島啤酒于2020年7月相繼推出了“百年之旅、琥珀拉格、奧古特、鴻運當頭、經典1903、桶裝原漿啤酒、皮爾森、青島啤酒IPA”等高端產品。
在青島啤酒2020年的年報中顯示,2020年全年實現銷量782萬千升,其中,百年之旅、琥珀拉格、奧古特、鴻運當頭等高端產品共實現銷量179.2萬千升。測算得出,青島啤酒的高端占比達22.9%,高端產品組合在提升業績中的戰略地位可見一斑。
與此同時,市占第一的華潤啤酒,在牽手喜力后,于2020年取得了次高檔及以上啤酒銷量增長11.1%,銷量達146萬千升的業績。華潤啤酒也打造了“4+4”的產品矩陣,即雪花旗下的勇闖天涯SuperX、馬爾斯綠、匠心營造、臉譜四大高端品牌,加喜力旗下的喜力星銀、虎牌、紅爵、蘇爾四大高端品牌,縱深推進高端產品組合。
類似的,嘉士伯與重慶啤酒完成資產重組后,后者直接從一家區域型啤酒企業成長為全國性啤酒企業,擁有“本地強勢品牌+國際高端品牌”的品牌組合,即嘉士伯、樂堡、1664等國際品牌,還有網紅與市場紅的雙料王——烏蘇及重慶、山城等本地強勢品牌。重慶啤酒甚至提出,要通過一系列市場活動,持續推進產品高端化,推動銷售模式變革。
燕京亦調整并堅持1+3品牌發展戰略,即以“燕京”為主品牌,同時培育漓泉、惠泉、雪鹿3個區域優勢品牌。2021年第一季度,燕京高端產品U8單品銷量同比增長560%。
更甚者,華南知名啤酒品牌——珠江啤酒也實施了3+N”產品戰略,即“1(雪堡)+1(純生)+1(珠江)”+“N(特色)”。2020年,珠江啤酒完成啤酒銷量119.94萬噸,同比下降4.65%;營業收入42.49億元,同比增長0.13%。
珠江啤酒在2020年年報中指出,公司高端精釀實現銷量同比增長34%,其中,純生啤酒銷量占比41%,罐類產品銷量占比31%。97純生高端核心產品,完成銷量7.72萬噸,同比增長176.77%。
就此現象和各企業戰略的變化,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稱:“企業斥資布局高端產品,基于產業端考慮,高端產品利潤更高。從消費端來說,國內不缺追求個性化、差異化的高端啤酒消費人群。另外,在渠道端,我國啤酒市場常年價格戰讓渠道端非常疲憊,高端化趨勢讓他們受益。“從當前本土啤酒發展來看,青島啤酒已有搶先優勢。
產業升級的結果
國產啤酒快速高端化背后,是整個社會消費意識不斷成熟,品牌化與品質化進程加快,消費者對個性化產品需求增加,由此帶動的酒類消費結構性升級的結果。在啤酒專家方剛看來,國產啤酒高端化必然立足于中國本土風土文化,并且符合中國啤酒飲酒的場景化消費習慣。
隨著國人生活品質不斷提高,過去的“工業淡啤時代”正在淡化,消費市場對于高品質啤酒的需求日漸旺盛。
對應在企業業績層面,消費需求體現的較為明顯。中信證券研報稱,2020年啤酒行業在疫情的影響下,集中度持續提升,龍頭企業銷量持平上下,價格低個位數增長,利潤率持平穩增。且今年一季度,在低基數和高端化下,個啤酒上市公司實現量價強勁增長。中長期層面,在各啤酒企業高端化的戰術下,利潤提升能力更加凸顯。
圖源:青島啤酒官微
但是,就這種高增長情況,現青島啤酒創新事業部副總監趙銳分析道,高端產品在啤酒上市企業整體產品結構中的增長速度雖然明顯,但實際意義不大。畢竟,高端產品部分是對原有業務的升級,并非完全的從0到1。所謂的高端化絕不是簡單提升價格,而是產業和消費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而一個慘淡的現實是,目前啤酒中高端市場還主要由國外啤酒企業把控。
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外資品牌當中,僅有三家企業銷量達到1000萬千升以上水平,內資品牌只有華潤啤酒一家銷量超過1000萬千升水平。綜合來看,國產啤酒品牌中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的銷量規模相對外資品牌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其他品牌則相對區域性偏強,規模較小。
具體到品牌價值層面,英國權威品牌評估機構Brand Finance發布的全球最具價值啤酒品牌名單顯示,科羅娜蟬聯品牌價值榜首位,中國僅有2個啤酒品牌上榜,分別為雪花啤酒和哈爾濱啤酒,但仍分別處在第7、8位,品牌價值分別為41.37億美元和41.09億美元。
高端化之路漫漫
在趙銳看來,高端化的三種發展路徑——提價、關廠優化產能以及調整產品結構,國內各大啤酒集團已基本都在應用。“但僅有這些遠遠不夠。高端啤酒和中低端啤酒渠道重合度并不高。于企業而言,打造‘高端化’品牌生態還有一個較長的發展階段,更需要培養高端品牌的銷售隊伍。”
另外,由于部分歷史原因,國內外啤酒在口味和品質上還存在差異,國內一直都是工業淡啤,與國外極為豐富的產品結構不同。
啤酒是舶來品。1900年俄國在哈爾濱建廠,才使啤酒慢慢進入中國并普及。后發展至上世紀80年代,啤酒廠遍地開花,浙江、山東等省幾乎每個縣都有啤酒廠,90年代開始逐漸集約化,大型化,外資巨頭也開始進入。進入新千年后,廉價的“大綠棒子”風靡全國并逐漸成為國民關于啤酒的原始印象。
正因如此,在中國長達近百年啤酒歷史時間中,以經濟淡啤酒為主流,品類和口感都很單一,價格也一直上不去。后來國外高端啤酒的進入才彌補了這一市場局面。更大意義上來講,中國沒有啤酒文化。因此,從品類文化角度看,我國啤酒市場發展還是比較滯后。
另外,啤酒在價值展現存在先天缺陷。與白酒、紅酒以及葡萄酒等相比,替換包裝后的啤酒在禮品屬性上不如白酒等。趙銳補充分析稱,白酒是目前啤酒高端化的最大競爭對手,這對啤酒高端化的沖擊非常嚴重。
除此之外,酒業分析師蔡學飛認為國產啤酒若要順利完成高端化轉型,營銷方式絕不能局限于體育和娛樂營銷。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理事長何勇也提出類似觀點,伴隨著消費多元化、渠道多元化、供需多元化的市場發展,要用好產品+好故事來定義話語權。
類似于華潤雪花的文化推廣,其聲稱要做有中國文化的啤酒,做中國消費者喜歡的啤酒。在其現有產品中,華潤雪花匠心營造系列秉承自古道家學派“道在物中”的匠心理念,臉譜系列(花臉、旦角)則以國粹京劇為靈感,以現代風格審美,重新闡釋中國傳統文化。此外,華潤雪花啤酒還即將推出超高端產品“醴”,以新品類抬升高端天花板的同時,也溯源、致敬了中國五千年釀酒文化。
對于中國啤酒高端化的未來,啤酒專家方剛坦言,轉型并非一蹴而就,距離成功仍需時日。而這中間,青島啤酒的做法非常值得關注,其不僅橫向拓品類,也在不斷做深主營業務。
去年8月,青島啤酒集團與雀巢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完成了對雀巢中國大陸水業務的收購。交易內容包括了本地品牌“大山”、“云南山泉”、雀巢位于昆明、上海和天津的三家水業務工廠。另外,青島啤酒也拓展了啤酒吧業務,并計劃將在2021年新開100家有一定規模的“Tsingtao1903”啤酒吧,到2023年,這一數量達到400到500家。
眼下,啤酒高端化正成趨勢,而這也僅是一個開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