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金融委出手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 業內人士:礦場偽裝數據中心騙補
完了,這次比特幣價格還得狂瀉。監管部門對比特幣的態度只會越來越嚴
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何明俊
“完了,這次比特幣價格還得狂瀉。監管部門對比特幣的態度只會越來越嚴。”5月21日晚間,一名比特幣投資者向時代周報記者感嘆。
當天,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召開第五十一次會議,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金融領域重點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并“堅決防范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
悲觀情緒正在幣圈蔓延。
消息一出,比特幣應聲下跌,從4.1萬美元上方不斷下跌至3.35萬美元。正值開盤時段的美股區塊鏈同樣集體轉跌。這距離虛擬貨幣暴跌的夜晚過去不到72小時。此前的5月19日,比特幣失守4萬美元,價格快速下跌,下探至3萬美元,24小時內最高跌幅高達30%。第二大加密貨幣以太坊的跌幅更讓人“膽寒”,價格下挫至1900美元,24小時內最高跌幅達46%。
金融委將比特幣挖礦列入打擊目標,亦屬首次。僅三天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等三大金融業協會已聯合出手,要求會員機構不得開展虛擬貨幣交易兌換以及其他相關金融業務。
中國是比特幣最重要的市場。
虛擬貨幣數據提供商Messari在《亞洲加密貨幣格局》報告中提到,盡管中國的虛擬加密貨幣市場一直受到監管打壓,但仍在發展壯大。報告指出,中國控制著比特幣65%的哈希速率(衡量挖礦算力的指標),高于美國(7.24%)、俄羅斯(6.9%)等國。全球比特幣頭部交易所之一的幣安(Binance)最早也在中國創立。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比特幣挖礦早被地方列入監管范疇。因挖礦產生的能耗問題與“碳中和”趨勢的矛盾逐漸凸顯。今年5月18日,內蒙古專就虛擬貨幣挖礦企業設立舉報平臺。
“除了高能耗問題之外,市場上的確有礦場假借數據中心的名義,騙取政策補貼。”5月22日,一名幣圈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在這次定調打擊比特幣挖礦之前,一些投資者已開始在海外布局礦場。”他預估,礦場出海速度將加快。
監管之路
比特幣誕生不過十余年,讓人一夜暴富的同時也讓很多人損失慘重。
比特幣價格從最初不到0.01美元,不斷上揚,到2017年突破2萬美元,再到2021年初一舉站上4萬美元關口,4月份更攀升至創紀錄的6.5萬美元搞掂。上漲行情瘋狂。
暴跌和暴漲,如影相隨。5月19日,幣圈驚魂一日,價格遭遇雪崩式下跌。據比特幣家園網站統計數據,5月18日,各主要交易所爆倉總金額高達70.0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60億元,創下單日最大爆倉紀錄。
暴跌原因多元。5月13日,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因考慮到比特幣挖礦和交易造成的化石燃料特別是煤炭使用的快速增加,特斯拉將暫停使用比特幣支付。馬斯克一直是加密貨幣的擁躉,他的表態隨即引發市場騷動。
多名幣圈從業人員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監管加強是幣圈震蕩的主要原因之一。“國內各種監管信號不斷釋放,這造成幣圈的整體性恐慌。”一名幣圈投資者說。
國內監管對比特幣的態度一直保持審慎。
2013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比特幣應當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同等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但仍允許個人自由交易。
2014年至2015年間,比特幣市場持續低迷,入局新玩家并不多。2016年,比特幣產量減半,單個區塊比特幣產量從25個變為12.5個。市場上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逐漸將虛擬貨幣作為資產避險的手段。截至2016年12月,比特幣價格已突破1000美元。
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又聯合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進一步表明對比特幣的態度,指出代幣發行融資是未經授權的非法公開融資行為,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等。當時,比特幣價格應聲而落,從近2萬美元高點一路下跌至3000美元左右。
2018年,經歷一輪整頓的比特幣市場交易冷淡,原本興盛的礦場變得蕭條。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不再關注比特幣時,比特幣開始迎來新一輪復蘇。這一次,比特幣走向瘋狂。業內人士稱,金融委發聲,國內虛擬貨幣市場可謂迎來最嚴監管。
挖礦衍生問題多
挖礦產生的高能耗等問題,不可小覷。
據劍橋大學的比特幣電力消耗指數的最新計算表明,比特幣挖礦每年消耗約133.68太瓦時的用電量。與2020年全球各國消耗用電量相比,這一數值位于瑞典(131.8太瓦時)和馬來西亞(147.21太瓦)之間。
2019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征求意見稿)》中,就將“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生產過程)”列入“淘汰類”。
2021年2月,內蒙古發改委發布《關于確保完成“十四五”能耗雙控目標任務若干保障措施(征求意見稿)》(下稱《保障措施》)中提到,“十四五”期間原則上不再審批新的現代煤化工項目,合理有序控制數據中心建設規模,嚴禁新建虛擬貨幣挖礦項目。
《保障措施》還要求: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2021年4月底前全部退出。按內蒙古計劃,2021年全區能耗雙控目標為單位GDP能耗下降3%,能耗增量控制在500萬噸標準煤左右,能耗總量增速控制在1.9%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等價值)下降4%以上。
在更早之前,內蒙古就已出手,推進整頓虛擬貨幣挖礦。2018年1月,鄂爾多斯市發布《關于引導我區虛擬貨幣“挖礦”企業有序退出的通知》;2019年11月,內蒙古工信廳發布文件,通知自治區聯合檢查組赴部分盟市,就虛擬貨幣挖礦企業清理整頓情況進行聯合檢查。
“挖礦的用電成本高企,所以在分布礦場都要考慮到電價。內蒙古等西部地區,電力資源豐富,電價較低,所以成為虛擬貨幣挖礦的主要分布地。”一名業內人士介紹說。
5月18日,內蒙古發改委公告稱,設立虛擬貨幣挖礦企業舉報平臺,受理關于虛擬貨幣挖礦企業問題信訪舉報。舉報范圍包括:虛擬貨幣“挖礦”企業(含其他多種隱藏形式“挖礦”企業和主體);偽裝成數據中心享受稅收、土地、電價等方面優惠政策的虛擬貨幣“挖礦”企業;為從事虛擬貨幣“挖礦”企業提供場地租賃等服務的企業;通過非法手段獲取電力供應,從事虛擬貨幣“挖礦”業務的企業。
“打著數據中心的名義挖礦,這在業內不是新鮮事,整頓也是遲早的事。”5月22日,一名參與虛擬貨幣挖礦的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強監管之下,虛擬貨幣挖礦“可能得逐步往海外遷移了”。
比特幣挖礦對芯片需求強烈。
今年2月,英偉達首席財務官Colette Kress表示,在上一財年最后一季度中,約有1億至3億美元的銷售額來自虛擬貨幣礦工。英偉達在近期宣布將推出專用挖礦芯片“加密貨幣開采處理器”(CMP),專門用于開采第二大數字加密貨幣以太坊,以緩解顯卡缺貨問題。
強監管之下,被稱為“礦機重鎮”的華強北將直面影響。
時代周報記者曾探訪華強北挖礦設備最集中的大樓。在華強北,只要與虛擬貨幣相關的設備——顯卡、礦機,生意都非常火爆。一般來說,挖礦需要用到6至8張顯卡組成礦機。目前,官方建議售價5499元的“顯卡愛馬仕”——英偉達RTX3080現貨價格已從月初1.5萬元漲至1.6萬元。
在華強北經營顯卡礦機檔口的老板,往往也會兼職挖礦。不過,按比特幣現有的產量,挖礦再套現的時間成本已遠高于炒幣,但在監管出手前勝在沒有太高的風險。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