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盤暴漲131%的“中國隱適美”,時代天使上市即是王者?
當醫美遇到牙科,堪稱口腔界“愛馬仕”的透明牙套成就了時代天使。
全文4103字,閱讀約需8分鐘
文|漆葉青
編輯|劉聰 顧彥
題圖|Pixabay
愈演愈烈的變美需求,正在制造一場新的資本盛宴。繼互聯網醫美平臺新氧、玻尿酸巨頭華熙生物、愛美客陸續登陸資本市場后,另一主打顏值經濟的公司也登陸港股。
今日,以透明牙套為主要產品的隱形矯治解決方案提供商——時代天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時代天使”)在港交所掛牌上市,股價高開131.21%,報400港元/股。截至發稿,時代天使股價達到410港元,總市值超過700億港元。
提到透明牙套和隱形矯治,許多人會第一時間想到“隱適美”——一個1997年誕生在美國的隱形矯治器品牌,作為行業開創者,它幾乎已經成為隱形矯正的代名詞。
實際上,國產品牌時代天使并不遜色。
隱適美產品直到2010年才獲得CFDA批準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而在這之前4年,時代天使就已經開發出中國首例隱形矯治器治療解決方案,并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率先實現了中國廠商在隱形正畸領域零的突破。
從國內市場占有率看,時代天使僅以0.4%的微小差距略低于隱適美。2020年隱適美和時代天使隱形矯治器達成案例分別為13.89萬和13.76萬,市場份額分別為41.4%、41%。
本文將重點回答三個問題:隱形矯治是一門什么樣的生意?時代天使與隱適美又有何異同?企業的核心壁壘在于什么地方?
毛利率高達70%的“黃金賽道”
隱形矯治的故事,可以追溯到1997年。
那一年,剛結束正畸療程、有計算機軟件背景的投資人Zia Chishti從純粹的消費者體驗出發,認為可以結合計算機圖像技術推算牙齒移動效果,再以此為模型生產不同階段的透明矯治器。
這一設想推動Chishti聯合4個創業伙伴在美國加州紅木市(Redwood)成立了愛齊科技(Align Technology),同年,愛齊科技推出了革命性的產品——隱適美。這款產品使用透明高分子材料制作牙套,通過施加外力將歪曲的牙齒重新排列整齊,一舉成為隱形矯正技術的市場開拓者。
不同于傳統的正畸方式必須依次經歷排齊、整平、關縫、微調4個階段,隱形矯正技術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定式,數字化的牙套設計可以讓牙齒同時排齊、整平和關縫——整牙的整個思維方式發生了改變。
除了隱形美觀,隱形牙套還有一系列的優勢:用戶在治療之前,就能夠可視化地看到每一步的治療效果,而且可以自行摘戴,不影響進食、舒適感更高、疼痛感減輕,到診所復診的次數也減少了。
隱適美一經推出后,深受美國消費者歡迎,迅速占領了隱形矯治器80%的市場份額。同時愛齊科技也借此,在公司僅成立4年后(2001年)便登陸納斯達克,如今市值約475億美元(截至6月15日收盤)。
大洋彼岸隱適美的成功,也吸引著中國玩家的加入。愛齊科技上市兩年后(2003年),國產廠商時代天使成立。
但關于隱形矯正技術的宏大商業前景畫卷并未馬上展開,成立之初的3年時間,隱形矯正技術的實驗、研發、臨床試驗,幾乎成了時代天使全部的工作內容。
直到2006年夏天,時代天使才算是正式拿到了臨床入場券——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在這一年,時代天使正式推出首款隱形矯治器產品“時代天使標準版”。
自此,隱形矯治產品才正式在國內“開花”。根據國元證券研究所的統計,自2006年由時代天使研發的首款國產隱形矯治器醫療器械注冊證頒發以來,隱形矯治器注冊保持持續新增態勢,目前現存的注冊證共計125張,分別由104家公司持有。
這104家公司除了時代天使,也包括2011年進入中國市場的隱適美,其他代表性品牌還有2004年成立的正雅齒科,牙科集團士卓曼(Straumann)扶持的正麗科技,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口腔醫學團隊聯合創立的美立刻等。
除了隱形矯治本身的特征,讓各大廠商趨之若鶩的,是國內隱形矯治的巨大市場。根據灼識咨詢報告,作為全球第二大市場的中國整體隱形矯治市場,其零售銷售收入預期將由2020年的15億美元增至2030年的119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3.1%。
更讓廠家癡迷的,是這一行業超高的毛利率,儼然是另一個白酒產業。愛齊科技此前披露的年報顯示,其隱形矯治器在全球市場的2018年度出貨量便高達百萬副,毛利率高達70%以上。
時代天使招股書數據也顯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時代天使連續三年毛利率逐年上升,分別為63.8%、64.6%及70.4%。這意味著,在消費者花費的100元里,時代天使的產品成本只要30元。
與醫生的強綁定關系
由于介于傳統醫療服務和醫美之間,隱形矯治既具備傳統醫療服務的醫療性和專業性,也需要像醫美行業一樣去做市場營銷、消費者教育。
在愛齊科技發展初期,創始人Chishti曾大量砸錢在C端用戶的營銷推廣上,僅在2000年,Align公司就規劃了3100萬美元的電視廣告投放。但這一做法收效甚微,為此Chishti甚至被踢出了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
直到2002年,愛齊科技才逐步摸索出新的銷售策略,從原本的客戶導向轉變成培訓牙醫,與牙醫成為利益共同體,由醫生引導患者決策。在此基礎上,隱適美實現病例積累。
時代天使的做法也如出一轍。招股書數據顯示,時代天使服務的牙科醫生數量由2018年的約1.15萬位增至2019年的約1.58萬位,并進一步增至2020的約1.99萬位。
與此同時,時代天使產品達成案例也逐年累加,從2018年的7.77萬例增加至2019年的約12.01萬例,并進一步增至2020年的約13.76萬例。
國產隱形牙套品牌美立刻一高管告訴億歐EqualOcean,盡管隱形牙套產品本身的消費屬性比較強,但對廠商而言,這本質上是一個toB的生意,廠商并不直接向消費者兜售產品,而是聯合醫生一起服務好消費者。
根據時代天使招股書,通常來講,隱形矯治的過程分為:
1)牙科醫生通過掃描獲得患者牙齒信息;
2)依托時代天使云服務平臺iOrtho下訂單;
3)結合時代天使的醫學設計團隊和牙科醫生的專業能力,確定患者治療方案;
4)確定方案后再由時代天使生產隱形矯治器;
5)在患者戴上隱形矯治器后,定期檢查,以調整矯治器,達到更加理想的治療效果。
在這個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隱形矯治的產品能否取得理想效果,十分仰賴牙科醫生的專業能力。
反過來,醫生給患者推薦隱形矯正還是固定矯正,也受到一重因素的影響——醫生是否熟悉隱形矯治產品。“有些醫生可能就做過一個兩個隱形矯正的案例,對每一個患者都不大有把握?!鼻笆雒懒⒖谈吖苤赋觥?/span>
上述說法也得到了深圳一口腔連鎖品牌合伙人的認同,在他看來,醫生的問題的確影響著隱形矯治的滲透率。不過他也認為,隨著數字化技術發展的愈發成熟,隱形矯正對于醫生的要求會越來越低,未來這一市場的潛力巨大。
價格卡位是關鍵
從當前整體行業格局來看,時代天使雖然已經積累了一定名氣,但同時也面臨著“前有狼,后有虎”的競爭環境。
一邊是與隱適美僅0.4%的市場占有率的微小差距。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按2020年的達成案例計量,時代天使的市場份額為41%,略低于隱適美41.4%的市場份額。
另一邊則是諸如正雅等國內口腔后起之秀正饑餓搶食牙科市場。灼識咨詢報告顯示,2020年,正雅齒科達成案例為2.9萬、市場份額達到8.6%,是國產品牌中時代天使的最大對手。
作為消費者,小滿(化名)告訴億歐EqualOcean,在選擇正畸方式和具體產品時,自己考慮的因素主要是矯正效果和價格?!爱敃r聽說金屬牙套效果會好一些,而且比起隱形牙套四五萬的價格,1萬多的價格在我的承受范圍內?!?/span>
前述美立刻高管也向億歐EqualOcean指出,從目前市面上已經獲批上市的這些隱形牙套產品來說,產品本質是絕對沒有區別的。他具體說道:“隱形牙套本質是一個醫療器械,它是用來給醫生矯正牙齒的工具,一個工具型的醫療器械是不可以有差別的。”
其次,這類產品屬于一次性消費,不存在任何復購,而這也決定了消費者會格外理性。“你消費時,考慮的是將來兩三年是否會比較痛苦,而不是一種既得的、立即的爽感?!鼻笆雒懒⒖谈吖鼙硎尽?/span>
綜合這幾個特點,在他看來,在隱形牙套這類產品上,消費者的經濟能力最終決定了其購買什么產品和服務,即消費者會在自己能夠接受的價格區間之內,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最終的結果就是,圍繞這一產品,將形成消費的分層,4萬元以上、3萬元以上、2萬元以上、1萬元以上都會有一個品牌或者產品出現?!彼唧w說道。
換言之,對于這些競爭的廠商而言,產品的價格區間定位顯得格外重要。
據公開報道,隱適美銷售給診所的價格大約在1.65萬-1.8萬元,從醫生端流通到C端的價格大約在4.5萬-6.5萬元,而三四線城市價格更低,醫生端能到1.5萬元左右,用戶端大約為4萬元。
相比之下,采用時代天使矯正器的方案價格往往要便宜1萬-2萬元。據時代天使招股書介紹,時代天使旗下4款產品治療期間的建議零售價格分別為3.2萬元、4萬元、2.6萬元及2.4萬元。
“價格區間、消費人群定位對企業至關重要。而且通常而言,價格無法向下兼容,但可以向上兼容,也就是說,當遇到了一個消費者愿意付更高價格去購買產品時,企業同樣也是可以服務的?!鼻笆雒懒⒖谈吖苎a充說道。
結語
在醫療投資界,素有“金眼銀牙銅骨頭”的說法。身處牙科賽道,再加上顏值經濟的加持,時代天使的隱形牙套雖不及茅臺酒、玻尿酸賺錢,但超過70%的毛利率仍然讓諸多企業望塵莫及。
從目前來看,對標行業開創者隱適美,通過本土作戰的先發優勢以及性價比路線,時代天使儼然已成長為國內隱形正畸的龍頭企業,市占率高達41%,僅低于隱適美0.4個百分點。
不過,在市場競爭仍十分激烈的背景下,核心競爭力還不夠強悍的時代天使,遠遠還沒到高枕無憂的境地。
顯然,時代天使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據招股書中披露,時代天使此次赴港IPO所募集的資金,將用于創美基地新生產設施和研發中心,提升研發能力以及為內部和合作研發項目提供資金;擴大內部銷售團隊,并為銷售人員提供培訓課程等用途。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