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完成罷免“接班人”,兩千億雙匯集團驚現父子斗?
全球最大豬肉加工企業雙匯再上風口浪尖:6月17日,雙匯母公司萬洲國際突發公告,董事長萬隆之子萬洪建被免去執行董事及副總裁等所有公司職務,消息一出,即引發了業內小幅轟動,而由于萬洲國際對萬洪建被罷免的原因閃爍其辭的修飾—“因其近期對公司財物作出的不當攻擊行為”更引發了吃瓜網友的好奇,留下了無數待解謎題。
全球最大豬肉加工企業雙匯再上風口浪尖:6月17日,雙匯母公司萬洲國際突發公告,董事長萬隆之子萬洪建被免去執行董事及副總裁等所有公司職務,消息一出,即引發了業內小幅轟動,而由于萬洲國際對萬洪建被罷免的原因閃爍其辭的修飾—“因其近期對公司財物作出的不當攻擊行為”更引發了吃瓜網友的好奇,留下了無數待解謎題。
究竟發生了什么?讓一個81歲高齡的集團一把手,突然罷免了其52歲長子的“接班人”?萬洪建究竟做錯了什么?才讓默許其接班達16年之久的萬隆忍無可忍,揮淚斷腕?雙匯國際業績下行的背后,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
01,雙匯“接班人”遭罷免內幕
雙匯幾乎家喻戶曉,除了其無爭議的行業一哥地位,還與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與耀眼的千億市值緊密相關,而其創始人萬隆,更因將一個巨虧580多萬的小肉聯廠做成千億肉食品帝國和世界500強,而被公認為如任正非般傳奇的商業領袖。不夸張的講,雙匯帝國的接班人人選,不亞于“接班人”之爭。萬隆剛好又有兩個兒子,宮斗大戲似乎早埋伏筆。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吃瓜網友第一時間接受到的訊息,并不是萬隆的兩個兒子之爭斗,而是萬隆一手罷免了長子萬洪建的“接班人”之位,聯系到江湖盛傳的萬隆與長子萬洪建的素來不和,這次公然罷免似乎并非一時拍腦袋的決定,更像是深謀遠慮的走棋。
我們先來速覽一下萬洪建的履歷:
據公開資料顯示,萬洪建1969年出生,1990年從河南廣播電視大學畢業后,就被父親萬隆下放到基層,從漯河市肉聯廠的熟食車間工人做起(漯河肉聯廠即為雙匯前身),逐步積累基層管理經驗。
1992年1月至1993年10月擔任雙匯集團銷售部北京辦事處銷售主任。
1993年11月到2010年9月擔任雙匯集團外貿處副處長。
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萬洪建擔任雙匯股東之一的羅特克斯副總經理,負責國際貿易業務。
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擔任萬洲國際(雙匯母公司)的國際貿易部總監。
2016年4月,萬洪建出任萬洲國際國際貿易部副總裁。
2017年10月,萬洲國際與京東的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上,萬洪建代表萬洲國際出席,并與劉強東合影,此舉被譽為,萬洪建進入公眾視野最耀眼的一次。
2018年以后,萬洪建與弟弟萬宏偉均進入雙匯核心管理層,不過只有哥哥萬洪建獲委任為萬洲國際執行董事,隨后成為董事會副主席。幾乎同時段,弟弟萬宏偉被任命為萬洲國際董事長助理及雙匯發展副董事長,從工作的親疏關系看,二兒子萬宏偉與萬隆似乎更像是搭班子,而大兒子萬洪建更像是“單打獨斗”。
到此,可以簡單地對萬洪建做個基礎畫像了,現年52歲的萬洪建基本上為雙匯集團奉獻了30余載的青春,也就是說,除非萬洪建對權力沒有任何欲望,否則一個付出了30年努力之久的高層,不可能不對接班人之位垂涎。更何況距離權力巔峰僅一步之遙的萬洪建。只要獲得父親萬隆首肯,繼承人之位幾乎是板上釘釘。
不過,萬洪建專一的履歷與積累并沒有為其帶來好運氣,反而因含糊其辭的理由被突然罷免,30年苦拼付諸東水流,嘆息之余,不禁要問,萬洪建是德不配位還是能力不符?
一路被提拔上副總裁,如果是能力不濟,顯然也不合邏輯,德不配位?據公開資料,也沒有查詢到關于萬洪建的任何“私德有虧”的花邊新聞,所以,引出了本文最大疑點:
萬隆示意罷免萬洪建“接班人”之位,絕不僅僅是對其能力與人品的否定。
萬洲國際公告
從萬洪建的過往履歷與工作成績來看,似乎另一種推測更占得住腳,援引公開信源報道,“萬隆和萬洪建關父子關系一直有些緊張,可能業績壓力加劇了矛盾”。
現年已81歲高齡的萬隆為何遲遲不放權?而會不會因為已然52歲的萬洪建等不及想讓繼承人之位靴子落地,所以才過于“焦急”地想做出一翻成績,最好是能超越父親萬隆的那種,以致于兵行險招,才做出了“對公司財務作出不當行為”的事情?
否則,無論哪一種維度,對家族企業奉獻了30年青春之久的萬洪建,都不可能干出有損公司利益的事,何況事發時,他并沒有直接遭到“接班人”讓位之威脅,更加沒有理由以損公司不利己的方式魚死網破。
弟弟萬宏偉比自己小五歲,現年47,雖然沒有執行董事之位,但也擠入集團權力核心,遠期看算是對自己繼承人之位有威脅的競爭者,但在當下,無論是名望還是對集團的貢獻,顯然都不如兄長。因此,矛盾的主線還是回到了父與子的“交火”上。
萬隆曾說:“一旦決定停下來,就會完全徹底地休息”。而眼下,非但看不到萬隆停下的軌跡,甚至還能看到其不斷強化控制權的舉動,目前集團生殺大權仍牢牢掌握在萬隆手里,“接班人”似乎形同虛設。
不過推測歸推測,而是要數據說話,由萬洪建一手負責的萬洲國際美國業務在2020年對集團的營收貢獻及經營利潤的貢獻分別為48.3%及24%,同比2019年下滑6.3%及21.9%,尤其是經營利潤,斷崖下滑了21.9%,盈利大跌,加上,父親早看自己“不順眼”或是萬洪建被罷免的緣由。
但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結合當前已知線索,萬隆并不想“退位”,或許才是最接近真相的原因,80歲高齡,財富與榮譽無數,依舊堅守在崗位,依舊在統籌全局,也說明,雙匯集團光環背后的隱憂,在萬隆看來,尚未找到合適的人選來解,于是,只能繼續頂著。
千億雙匯究竟有何潛在危機?令萬隆夜不成寐?
02,業績焦慮,何以解憂?
萬隆不放心退體,除了對兒子不滿,也就是對業績的擔憂了,前段我們提到,萬洲國際的美國業務盡現頹勢,而實際上,整個萬洲國際的年報,都不甚光彩,據萬洲國際2020年年報顯示,公司經營利潤為17.29億美元,同比下滑14.9%,凈利潤為9.73億美元,同比大跌超40%。
除了業績下滑,受罷免事件影響,6月18日,萬洲國際和雙匯發展的股價雙雙下跌,這一局面顯然是萬隆最不愿意看到的,而這一切,皆需有一人來承擔責任,誰來背鍋?
據萬洲國際官網資料,萬洲國際是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其市場份額在中國、美國和歐洲的所在市場均排名第一,擁有包括生豬養殖、生鮮豬肉、豬肉制品、分銷與銷售在內的完整豬肉產業鏈,旗下包括亞洲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業——雙匯發展和美國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
此次萬洲國際美國業務的下滑,與2020年萬洲國際在美國的肉制品業務收入減入8%左右緊密相關,這一環節的單項凈利潤比之前降低了32%,豬肉制品業務更是直接虧損了2億元。還有,這個史密菲爾德公司是萬洲國際的美國最大附屬子公司,萬洲國際在這個公司投入了高昂的運營成本,但因為美國糟透的疫情防控政策,導致工廠長期處于停工停產的狀態,根本無法盈利。這一“天災人禍”成了美國業績暴降的最直接原因。
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因為長子萬洪建的個人能力導致業績衰退,但是,企業只看結果,股東只看利益。這個鍋,萬洪建背也得背,不背也得背。
除了萬洲國際的業績下滑之外,還有幾把懸在萬隆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肉制品銷量已碰觸天花板,想提營收,唯有漲價
縱觀雙匯近五年的肉制品銷量與營收數據,可得知,自2016年到2020年,雙匯肉制品的銷量已達天花板,滯漲明顯,業績想有起伏,唯有漲價。結合2020年年報可得,去年肉制品的營收280.98億元,占總營收比例為38.04%,不過肉制品的毛利率高達30.54%,僅此一項,為公司貢獻了67.32%的利潤。
數據源:Ifind雙匯年報,制圖:陸家嘴刺客
而屠宰業務雖占總營收65.35%,但以去年的482.67億的屠宰營收,卻只貢獻了27.14%的凈利潤占比,這其中主要原因是屠宰的毛利率太低(只有7.17%)
由是豬肉制品成了雙匯利潤的主支撐點,但是一味的提價時間與空間皆會受限。隨著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參與養殖行業,傳統的和互聯網的都想在豬身上分一杯羹,豬肉市場供需會趨向平衡,價格上漲空間也被“鎖死”。這個時候,雙匯能拼的也只有規模了。
當下,由于豬肉價格暴跌,雙匯曾靠囤“豬”居奇的路子,也行不通了,數據顯示,2019年豬肉存貨最高達88.01億元。
2021年一季度,雙匯實現營收182.84億元,同比增長4%,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41億元,同比下滑1.61%。似乎佐證了凈利潤難破天花板困局的事實。
巨額分紅雙刃剣
自2021年到2020年,雙匯在過去十年的分配股利、利潤或償付利息支付的現金額度累計達358.84億元,一直保持高分紅,固然說明雙匯非常賺錢,但另一方面,也凸顯控股股東負債較大且持股比例較高的隱憂。
2020年雙匯在不缺錢的情況下仍定增募集了70億元資金,前腳定增完畢,后腳立馬分紅22.17億元,并于同年末再度分紅58億元,雙匯也因此一度被稱為母公司萬洲國際的“提款機”。
借巨款回購股份引質疑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萬洲國際尚未償還的貸款高達174億元,銀行現金結余103億元,而在2021年6月7日,萬洲國際宣布斥150億港元巨資回購并注銷最高達19.17億股股份,相當于已發行股本的13%,規模為近年港股罕見,并且,該筆巨額回購金大部分來自貸款。
綜合來看,已走出瘦肉精陰影的雙匯,目前的經營大體上趨穩,暴露的問題也不算致命,不過,在素來低調謹慎的萬隆看來,當下賺錢越來越難成了他的一大心病,一生剽悍不服輸、與體制博奕、與資本較量、與行業潛規則過招的萬隆大風大浪見多了,但81歲高齡的他仍不得不與自己的年齡賽跑。
或許,正樸素地表達出,他對集團業務前景的焦慮以及誰來堪當繼承人大位的憂心!
后記:雙匯十字路口
雙匯接班人之爭僅僅是一個窗口,雖然包含了宮斗等吸睛元素,但更從側面反映出萬隆對兩個兒子的不完全信任。對于一個千億級巨頭的家族企業而言,繼承人選基本上是決定白手起家的基業能否常青的試金石。而由于試錯的代價極大,對像萬隆這樣的創始人而言,幾乎不允許有失手機會,加上雙匯當下有盈利難度陡增,萬隆才不得已變成了絕不(敢)放權的長期主義者。
從巨虧的小肉聯廠做成名動業界的世界500強,雙匯一路走來,譜寫了無數輝煌時刻,有巔峰就有谷底,我們也見證過雙匯經歷業績“腰斬”的瘦肉粗危機,但唯獨我們沒看到,萬隆的蒙眼狂奔和盲目多元化,持續聚焦主業的雙匯才因此,牢牢霸占了豬肉制品市場的話語權。
所以有理由相信,萬隆最終會找到合適的接班人選,并續寫雙匯傳奇。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