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寶集體“塌房”,安克創新代工隱患暴露
許多消費者出門必備的充電寶,一夜之間變成了“燙手山芋”。
出品|達摩財經
6月26日,中國民航局發布緊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攜帶沒有3C標識、3C標識不清晰、被召回型號或批次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
這無疑讓禁止攜帶充電寶的范圍大幅擴大。據中國民航局此前規定,旅客可以無條件攜帶額定能量不超過100Wh的充電寶,經航空公司批準后可以攜帶額定能量在100Wh至160Wh之間的充電寶。隨著新規發布,許多消費者在社交平臺上發帖詢問,自己手中的充電寶是否能夠帶上飛機。
事實上,此次充電寶風波已經發酵了一段時間。早在今年5月,就出現過充電寶熱失控導致起火的案例,進入6月,又有多起類似事件發生。由于上述事件中,羅馬仕品牌充電寶發生事故的幾率更高,因此在6月中旬,北京多所高校發布了“禁用羅馬仕充電寶”的緊急通知。
6月17日,羅馬仕宣布召回旗下部分型號的充電寶產品,涉及數量合計49.17萬臺。此后,有“充電寶一哥”之稱的安克創新(300866.SZ)也宣布召回,其中國內召回71萬臺,美國115.8萬臺。
多個知名品牌充電寶同時被召回,源于供應商安普瑞斯提供的電芯出現問題。安克創新在聲明中稱,供應商提供的部分批次電芯出現了未經批準的原材料變更,這可能導致極少數產品在長期循環使用后隔膜絕緣失效,引發過熱甚至燃燒。
安普瑞斯在行業內頗為知名。公開信息顯示,安普瑞斯成立于2014年,其獨有的負極材料及電芯設計生產技術,可以生產出高能量密度高品質的鋰離子電池,讓充電寶等產品既能快充又能輕薄。除前文所述的羅馬仕、安克創新外,小米、綠聯、倍思等知名充電寶品牌同樣采用過該品牌電芯。
據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官網,目前,安普瑞斯旗下全部11款鋰電產品,已被暫停CCC認證。此外,小米、綠聯、羅馬仕、安克創新等品牌旗下的部分充電寶,也被暫停認證。
監管政策催生更換需求,頭部品牌卻集體暴露問題,未來,充電寶行業或因此迎來洗牌。
外包惹禍
一家電芯廠商的產品出現問題,下游多家充電寶公司受到影響。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源于充電寶公司多數采用外包形式生產產品,“充電寶一哥”安克創新正是其中之一。
安克創新成立于2011年,由80后北大畢業生陽萌一手創立。2012年,安克創新抓住了跨境電商風口,在亞馬遜等平臺上銷售充電寶,逐漸打開品牌知名度。此后,公司以充電寶為支點,逐步拓展智能家居和智能影音類產品,成為一家平臺型公司。2020年8月,公司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之后,安克創新發展迅速,業績規模持續增長。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42.51億元、175.07億元、247.10億元;歸母凈利潤11.43億元、16.15億元、21.14億元。期間,公司的毛利率也持續上升,分別為38.73%、43.54%、43.67%。
安克創新之所以能在業績增長的同時保持較高的毛利率水平,主要源于自身輕資產的運作模式。招股書顯示,公司主要采用“自主研發設計+外協生產”的業務模式,自身主要開展設計與研發業務,生產則由供應商和外協廠商負責。
在陽萌看來,安克創新是一家處于“微笑曲線”兩端的公司,即掌握曲線左側的研發和技術以及右端的品牌和市場,進而占據產業鏈價值高地。
此外,高端定位也是安克創新能夠維持高毛利的原因之一。國盛證券研報顯示,安克、綠聯、caibeike品牌三合一充電寶的售價分別為289元、114元、84元,安克創新產品價格最高,品牌溢價十分明顯。
若產品品質管理得當,安克創新的經營模式無疑能帶來可觀的收益率。但若供應商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或會質疑溢價購買公司產品的必要性,進而導致公司業績受到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安克創新絕大多數業務來源于海外市場,2024年,公司境外業務的收入占總收入的96.42%。而安克創新的出口產品同樣出現了安全問題,據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披露,安克已收到19起火災和爆炸報告,其中包括兩起無需就醫的輕微燒傷報告,以及11起財產損失報告,總損失超過6.07萬美元。
在此背景下,安克創新亟需挽回自身口碑。公開信息顯示,安克創新已終止了同安普瑞斯的合作,將ATL(新能源集團)定為新的電芯供應商。此外,公司還宣布建立長效機制,通過組建電芯安全專家團隊、嚴控電芯供應商選擇、建立移動電源行業領先的電芯檢測實驗室、搭建專門大數據平臺對接電芯供應商的生產系統等方式,確保不再出現類似品質問題。
公開信息顯示,ATL電芯安全性較高,但產品價格也相對較高,此次變更供應商或將讓安克創新成本上升,進而影響公司毛利率水平。
行業變局
對于充電寶行業來說,這場風波也帶來了新的機遇。
長期以來,消費電子配件并不是一門好做的生意。國盛證券研報顯示,2024年,移動電源產品的市場規模約為32.9億美元,天花板相對較低。且該行業頭部企業的集中度并不高,2023年的CR5(規模前五企業市場份額之和)僅為18%。
這也意味著,一旦行業發生變動,便會出現許多腰部公司對頭部公司發起沖擊。此次民航局通知中要求禁止非CCC認證充電寶登機,正是行業洗牌的契機。
事實上,國內對充電寶實施CCC認證管理的時間并不算久。2023年,市場監管總局決定對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移動電源實施CCC認證管理,自當年8月起開始實施,過渡期為一年。自2024年8月1日起,未獲得CCC認證的充電寶等產品,不得出廠銷售。
由于開展認證的時間不長,國內消費者手中仍有大量未獲CCC認證的充電寶處于使用狀態。隨著有關部門對未經認證產品的監管趨嚴,或有更多消費者選擇更換手中的充電寶產品。
由于小米、綠聯、羅馬仕、安克創新等充電寶行業頭部品牌均卷入了這場召回事件,消費者對上述品牌的信任或受到影響,其余腰部品牌可以借此機會搶占市場真空。而對于羅馬仕以外的頭部品牌而言,被暫停認證的產品僅是其產品線中的一部分,絕大多數產品并未出現質量問題。在此背景下,各個品牌需要采取更多手段重塑市場信心,以維持自身口碑,保住市場份額。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