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動刀組織架構后,本地生活服務更好做了嗎?
本地生活服務新戰場事:流量向左,服務向右
文|熔財經
作者|易三
本地生活服務一直是巨頭們“梭哈”的賽道。而在不斷地市場爭奪中,本地生活服務已經從流量爭奪、品類擴張走向了縱深發展、生態協同。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在阿里組織架構升級中,比重不斷加強的本地生活服務版塊,再一次針對性地做了調整。7月2日,阿里宣布:基于地理位置服務,形成包括餓了么(本地生活)、高德和飛豬在內的“飛高了”生活服務板塊,原阿里同城零售負責人李永和(老鼎)擔任本地生活公司CEO。
組織架構永遠都是為新階段的發展目標服務。
阿里“變陣”,用意已經呼之欲出:當餓了么已完成從送餐平臺到本地生活入口的屬性轉變后,就需要邁上更高的臺階,以“飛高了”生活服務板塊的生態協同去接納同城零售,成為“身邊經濟網”的引領者與“新服務”戰略的主力軍。
從本地生活到身邊經濟,餓了么的“超Y”走位
在整個阿里大生態里,餓了么之應該是最靈活的業務之一。從外賣入口、到本地生活入口,餓了么的發展路徑呈現出的是“超Y”走位。
“超Y理論”是美國管理心理學家約翰·莫爾斯在對X理論和Y理論進行實驗分析比較后,提出一種既結合不同于X理論和Y理論的管理理論。實質上是要求將工作、組織、個人、環境等因素作最佳的配合。其最核心的特點表現在主體需求差異性、目標確立遞進性。
這兩大特點,也正是餓了么的“超Y”發展走位。
首先,在阿里每年都會升級組織架構里,餓了么一直是根據主體需求差異性,給阿里帶來新一波發展助力的“排頭兵”。
在這一點上,餓了么分了兩個步驟來實現進階。
1,擴品類,提服務,從送外賣到送萬物。
以合并口碑開始,餓了么接入了更多生活服務的到店消費場景之后,就不再是單一的外賣送餐平臺,而是以解決用戶一切即時需求的生活服務平臺。
接下來,餓了么一方面以“改了一萬個名字”的品牌戰役,用“餓了么體”重新塑造“不只送餐,還送萬物”的品牌心智。另一方面,則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的豐富度,從送外賣到送萬物,以建立差異優勢。
比如,聯合高德推出“地圖找藥”服務,在300個城市實現24小時送藥到家服務;同時,建立商超開放平臺,納入盒馬、貓超、銀泰等商超,使得眾多商超成為繼餐飲之后的又一大生活消費場景。
2,夯實本地生活服務入口心智,拓展本地生活服務無限邊界。
在今年5月阿里發布財報期間,阿里強調將繼續全力建設餓了么作為本地生活服務的入口心智,一方面繼續將阿里在消費領域的用戶更多地轉化為餓了么的用戶,另一方面不斷增加餐飲服務和非餐飲服務的交叉滲透,為用戶提供多種生活服務。
比如,餓了么推出的“線下聚劃算”的爆爆團項目,除了豐富現有產品線,通過將到家客群的引入到店消費,也可為餓了么的到店心智的建設發揮作用。
與此同時,餓了么引入飛豬、怪獸充電等垂直領域的頭部應用,不斷地豐富體內的產品形態,成為了本地生活服務的“集成方”,統籌協調多方業務資源為本地生活服務拓展邊界。
其次,當一個個目標達到后,餓了么的目標勝任感,又使之成為阿里發展新階段的“集結號”。
有專業分析人士認為,淘系電商是阿里過去十年主要的增長動力與基石,而以餓了么這個本地生活服務入口引領的“身邊經濟”,將是打開下一個十年增長的鑰匙。
這也意味著,阿里此次組織架構的調整,餓了么聯合高德、飛豬,再次被委以重任,則是以生態作戰的模式,將本地生活服務接納同城零售做準備,進入更大的“身邊經濟網”領域,成為阿里“新服務”的核心部分。
餓了么這一新的遞進目標,核心就是讓本地生活平臺和人地關系平臺形成聯動與打通,為生活服務板塊注入更強大的資源,增強對用戶的吸引與黏性。
目前,高德坐擁超1億日活,以地圖為入口,成為了涵蓋打車、景區門票、本地生活業務的人地關系平臺;而飛豬憑借更豐富的旅游消費內容和服務供給,對年輕群體展現了強大的吸引力。此前來自OTA的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出游,飛豬上的90后、95后消費者占比已經超過60%。
而將餐飲外賣、到店酒旅、地圖導航等日常生活服務場景融會貫通的“飛高了”生態,不僅流量打通、資源共享、用戶體驗也將更順暢,成為阿里生活服務板塊的“新物種”。
這個新物種的爆發力有多強,還需要時間驗證,但可以肯定的是,“飛高了”生態不僅是阿里板塊治理建設的重要一步,更是阿里從“新零售”升級到“新服務”的關鍵一步。
阿里升級“新服務”,餓了么“主力出征”
當餓了么聯動高德、飛豬一步步夯實本地生活服務入口的大目標后,則可以順勢接納同城零售,在打開自身增長空間的同事,也成為阿里升級“新服務”的主力軍。
能夠接納同城零售,并且擔當阿里后續增長的使命重任,得益于餓了么沉淀除了核心的流量引入與服務輸出的能力。
“即需、即買、即到、即享”的“身邊經濟”體驗下,餓了么的即時性消費入口價值與快速履約能力,是其能夠接納同城零售,并成為阿里“身邊經濟”引領者的核心因素。
基于餓了么從外賣平臺到本地生活入口的升級,消費者享受到了本地生活帶來極具性價比的“即需、即買、即到、即享”體驗。餓了么有數據透露,與支付寶、淘寶、天貓、高德、盒馬等流量入口打通后,餓了么口碑商家每天可以迎來超過1億的訪問用戶。
并且,消費者逐漸習慣并享受的本地生活,還處于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為19.5萬億元,而這一數字到2025年將會增長至35.3萬億元。
這也就意味著,踐行阿里從“新零售”升級到“新服務”戰略,餓了么的“本地生活服務入口”價值至關重要。
同時,餓了么“即時配送”的快速線下履約能力,更符合“新服務”更快、更近、更密的升級方向,也能為滿足用戶高頻次的消費習慣提供更好的體驗。
“即時配送”是餓了么最早提出并付諸實踐的概念,如今,也已經成為了本地生活服務數字化時代重要的基礎設施。
根據相關數據,餓了么蜂鳥即配擁有騎手超過300萬人,合作商家350萬家,配送服務基本實現了全國覆蓋。
而在阿里從“新零售”升級到“新服務”戰略里,餓了么也能進一步得到強化,隨著“變陣”的組織架構,吸收“伙伴”的優勢,在為“新服務”發揮“主力軍”作用的同時,也為自身帶來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一方面,單從“飛高了”生活服務板塊來說,三者的融合發展為為餓了么的到店酒旅打開了新的想象空間,為生活服務擴充了更豐富的場景。比如消費者在高德地圖上尋找吃喝玩樂目的地,則可直接為餓了么進行導流。
并且,攘括了到家、到店、酒旅、出行、充電寶等豐富業務后,餓了么也可與“老對手”美團形成直接對標。
另一方面,同城零售一直是阿里重點關注的1號項目之一。餓了么接納同城零售之后,就意味著已承擔起阿里本地生活的核心角色,對餓了么來說,將獲得更多來自集團的流量、資金、用戶優勢。
而放眼整個阿里生態,以餓了么為核心的“飛高了”生活服務板塊,也是阿里在傳統電商消費場景之外,重要程度相當于第二增長曲線的存在。當下一個十年的增長或將都來自于“身邊經濟”的時候,餓了么的主力軍位置,即是過往能力的認證,也是更強大進化的開始。
“飛高了”能飛多高?餓了么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熔財經:城市商業新媒體,區域經濟鏈接者,產業趨勢發現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