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到家擬上市,家政鴻鵠難高飛
天鵝到家擬上市,家政鴻鵠難高飛
7月3日,天鵝到家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招股書,準備在紐交所上市,股票代碼為 “JIA”,主承銷商包括摩根大通、瑞銀集團、中金公司。若能上市成功,意味著天鵝到家成為國內家庭服務平臺第一股。
這個家庭服務平臺上市看起來有些讓人驚訝,深思一番也頗有道理,家庭服務所蘊含的市場潛力龐大,尤其是天鵝到家作為58集團分拆上市的重要計劃之一,走向上市之路也是必然。但其面臨的壓力也是不小,不僅是自身經營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還有來自58集團產生的源頭影響,天鵝到家的上市故事還需要講出更多的新意。
改名也難消虧損
天鵝到家前身是58到家,在2014年成立,主要經營的是保潔業務,后來增添了保姆、月嫂等多品類的業務。在去年9月7日,58同城私有化的同天,“58到家”也正式改名為“天鵝到家”,業務包括三部分:通過平臺勞動者提供的保姆、保潔、月嫂等在內的家庭服務;以技能升級培訓為主的勞動者賦能;以及為行業參與者賦能的天鵝交易協作網絡。
58到家改名一方面是天鵝到家主營家政業務,獨立運行需要確立一個新的品牌,增添更多的商業價值,提高家庭服務的品牌度;一方面是盡可能減少58集團對于天鵝到家多方面的影響,加強其獨立運行的能力,有更多自己把握的選擇。
但天鵝到家所面臨的一些問題依然是持續性的,而且虧損問題并沒有解決。
根據招股書顯示,天鵝到家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營收分別是3.99億元、6.11億元、7.11億元、1.97億元,其中2019年的營收增長為53.3%,是營收增長速度最高的年份,其余年度、季度收入起伏并不大,天鵝到家的業績總體表現并不是急速發展的態勢。
與之對應的是虧損問題。根據招股書顯示,天鵝到家2018年、2019年、2020年的凈虧損分別是5.91億元、6.16億元、6.15億元,凈虧損一直持續保持。2021年一季度凈虧損是1.44億元,同比增長了44%,天鵝到家的虧損問題仍然嚴重,盈利難題仍待解決。
虧損的原因之一是銷售和營銷費用的上漲,天鵝到家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銷售和營銷費用分別是3.48億元、4.31億元、6.04億元、1.36億元。銷售和營銷費用的上漲帶動天鵝到家整體支出一直在增加。
而在天鵝到家的業務收入里,家庭服務收入占大頭。2020年家庭服務的收入是6.1億,占公司整個營收的85.8%,其中勞動者賦能收入占比為7%。天鵝到家主要依賴于家庭服務的營收業績,不過這項業務的投入成本也很大,促使天鵝到家成本支出在家庭服務業務上傾斜,這也是天鵝到家整體支出增加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自58到家成立以來,58到家一直都在虧損。即便是改名后,天鵝到家虧損也一直在持續,并沒有見到虧損減少的跡象。而在天鵝到家招股書里的風險提示上,也強調了天鵝到家的虧損仍然會持續,甚至可能產生更多的虧損,其盈利前景在短暫時間內很難預期。
而此番赴美上市,天鵝到家是否能得到美國市場的認可也是個巨大的考驗,流血上市能否激起天鵝到家出現新的起色仍然是個未知數。
58同城的影子
自去年58同城宣布私有化開始,就有相當多關于58同城下一步行動的猜測。這些猜測隨著58同城拆分出天鵝到家、快狗打車、轉轉等多家獨立業務逐漸形成一個普遍的認識,那就是58同城想要做的是分拆上市再整體上市,很可能是想做類似于GE模式的投資控股公司。
作為服務于58集團分拆上市戰略重要一環的天鵝到家,其“58烙印”更加深刻。招股書顯示,創始人陳小華持股2.5%,管理層共持股3.4%,而58集團持有天鵝到家76.7%的股權。
在這樣的局面下,天鵝到家的獨立性受到嚴重削弱,在58集團企業戰略規劃等諸多問題上可能會減少天鵝到家有利運營的一面,成為天鵝到家重要的風險來源。“或可與58集團存在利益沖突”出現在招股書的風險提示里,意味著天鵝到家的進步仍然取決于58集團的整體戰略。
此前,天鵝到家的發展就嚴重受到58同城的影響。盡管在2015年58同城取得了分類信息行業超過85%的市場份額的好成績,但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卻步步受挫,這也導致天鵝到家在推進自身業務時受到58同城戰略失敗的破壞性影響,例如信任危機、品牌形象等。
如今,作為58分拆上市戰略的橋頭堡,天鵝到家自然是盡可能的在資本市場上有更好的表現,而天鵝到家在一級市場融資歷程也算不錯。根據天眼查APP的數據,天鵝到家一共有四輪融資,估值為18億美元,主要投資方有58同城,也包括騰訊、菜鳥、紅杉中國等基金。而一旦上市出現意外,天鵝到家在58集團的權重將會受到影響,會再次波及到天鵝到家自身的發展戰略。
而天鵝到家作為58集團的子公司,在發展過程中自身戰略不可避免會與集團整體方向出現偏差。天鵝到家的發展會受到自身戰略、市場環境以及58集團整體戰略等多方面的影響,母公司戰略失誤同樣會為其帶來更為嚴重的破壞性影響,大大加劇了天鵝到家的業績風險。
此外,也存在這種可能,天鵝到家或許是58集團再次上市的一次實驗。在過去幾年的時間里,天鵝到家并沒有找到一條穩定的盈利之路,或是由于天鵝到家處于58集團整體規劃中的一環,增添更多的限制。而且,若天鵝到家上市沒有取得預先的成績,在自身發展上很可能會遭到更多變故。另外,沒有足夠的主動權,也會讓天鵝到家面臨新的不可預風險。
家庭服務好故事,天鵝到家大考驗
天鵝到家的身上確實有著58集團的影子,但天鵝到家所關注的家庭服務賽道也的確優秀,有足夠的成長空間削弱母公司的影響。根據艾瑞咨詢的數據,2020年中國家庭服務市場規模約為909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5年增加到約2.12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8.5%。而天鵝到家2020總交易額為人民幣88.282億元,不足市場總量的1%,這與“中國家庭服務平臺第一股”顯得不是那么名副其實。
而且在市場表現上也是如此,截至到2020年,天鵝到家在全國目標市場的滲透率是8%,在自營的29個城市目標市場滲透率是22.3%,天鵝到家仍然需要更好的業績數據證明在家庭服務賽道的地位。
另外,隨著社會人口結構的變化,家庭服務的需求也在增多。數據顯示,54.9% 的雇傭者會使用家居保潔服務,此外還有26%和18%的雇傭者會使用母嬰護理、養老服務,使得家庭服務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
而且我國現階段還存在家庭服務供需缺口龐大的問題,數據顯示,預計2022年,我國家政行業從業人員將超過4000萬,但供需缺口高達3000萬人。而天鵝到家僅有150余萬的相關從業人員,顯然是不足以支撐起如此巨大的市場規模。
由此看來,天鵝到家的增長空間無疑是巨大的,但天鵝到家所面臨的問題也不少。
整個家庭服務市場仍然是處于一個較為混亂的狀態,沒有一定的行業規范,而且服務主體阿姨素質起伏不一,易造成客戶的額外損失。而這在黑貓投訴等投訴平臺上屢見不鮮,天鵝到家的信任問題尤為詬病,對于天鵝到家監管和規模都會產生很嚴重的影響。
家庭服務本質上屬于上門服務,需要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業務水平。而現在家庭服務的核心人群是阿姨們,面臨著服務者參差不一的素質和由服務產生的一些問題,仍然是天鵝到家需亟待解決的。
此外,家庭服務的用戶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底線城市的滲透仍是難點。而且用戶的消費意愿并不強烈,艾媒數據顯示,近五成消費者認為家政服務對于生活的必要性較小,其次,價格太高也是消費意愿不強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服務的發展方向很大程度上由其服務的價值體現所決定。
因此會導致在服務上要求增添細節,保障用戶的滿意度等等多方面提出新的挑戰,由此帶來的企業員工增多,成本增加等問題,對于天鵝到家來說都是新的考驗。
更為緊迫的是天鵝到家能否解決基本的盈利問題,雖然流血上市可能會緩解一定的盈利周期,但即便是資本在乎更大的市場想象空間,天鵝到家能不能拿出令投資者信服的成績來依舊可疑。
但更重要的是,天鵝到家能不能在未來獲得與自身匹配甚至更高的市場地位,也將決定了資本市場流動的方向以及能否化解開長久以來58系所帶來的陰影,而且好故事總要有實力去展現。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