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真格!131國聯合圍剿,中國大公司避稅夢破滅
世間再無避稅天堂?
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
作者 | 胡野原
這周,我們又見證了歷史性時刻。
?
全球131個國家聯合起來,對最賺錢的跨國大巨頭精準打擊。
?
這可能是一個世紀以來,國際企業稅收體系的最大調整。
?
從此,世間再無避稅天堂?
?
到底發生了什么?對中國會有什么影響?經濟事件背后的邏輯,其實涉及更大的局面。
避稅天堂的窮途末路
?
三個世紀之前,精明的法國財政部長柯勒貝爾曾說過:
?
加稅就像從鵝身上拔毛,要拔最多的毛,但又最好不要讓鵝叫。
?
這次,似乎不僅拔了毛,還把老巢給掀了。
?
7月10日,二十國集團(G20)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第三次會議上,公布了一個重磅消息:
?
G20集團已就更穩定、更公平的國際稅收框架達成歷史性協議,支持跨國企業利潤重新分配、設置全球最低公司稅率等措施,并呼吁更多國家未來加入磋商。
?
根據此前磋商,擬定中的最低公司稅率為15%,目前包括中國在內,世界已有132個國家加入了該協議。
?
這項協議的發布意味著,全球減稅周期結束,開啟加稅周期。
?
要知道,對G7國家來說,15%的最低稅率遠低于其目前水平。根據稅收基金會的數據,2020年,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英國的企業稅率分別為32%、29.9%、27.8%、29.7%和19%。
?
該協議將重新定義跨國企業征稅的方式和地點,理論上終結“避稅天堂”的存在。
?
簡單來說,在各國就最低稅率達成一致的前提下,如果企業在某個國家支付的稅率低于最低稅率,其母國政府可以將其增加到商定的最低稅率水平。
以愛爾蘭為例,如果最低企業稅率設為15%,按照目前愛爾蘭12.5%的企業稅率,一家總部在美國的公司即便在愛爾蘭報告收入,也仍需要向美國政府繳納剩余2.5%的稅。
?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協議的背后,是每年高達5000億美元至6000億美元的大蛋糕重新分配。
據聯合國估計,大跨國公司每年通過轉移利潤少交5000億美元至6000億美元的稅收,換算成人民幣就是3.23萬億~3.88萬億。強調一下,是每年、每年、每年的合理合法避稅數目。
?
這些企業避稅出來的錢,比波蘭、瑞典、比利時2019年的GDP還高,相當于這些國家一整年的GDP就消失在了避稅天堂里。
?
這其中的受害者當然也包括了中國。
?
國內的著名上市企業,百度、阿里巴巴、京東、360、新浪等,都曾先后在開曼群島注冊公司,至于為什么要選擇在這個小國搞分公司,大概不會只是因為那里風景好。
?
有錢人最熱衷的事情之一
?
當年奧巴馬競選總統第二任期的時候,還有一個競爭者,美國有名的大富豪羅姆尼。
?
和后來的特朗普一樣,羅姆尼自己就很有錢。
?
但在2012年總統大選投票日的前一天,羅姆尼創立的投資公司被指利用法律漏洞,在荷蘭偷稅至少1億美元。
?
羅姆尼創立的這家投資公司叫貝恩資本,是一家私募投資公司,創立于1984年,羅姆尼在1999年宣布從中退出。
?
當時貝恩資本以資本利得的形式給羅姆尼支付了巨額資金,而由于這些錢不是用工資形式支付的,所以羅姆尼少繳了一大筆稅款。
?
在這之后,羅姆尼事實上仍然在向貝恩資本投資,并且在2010年和2011年,還能從獲得免稅收入。
?
貝恩資本的避稅手法非常復雜,但其中一個關鍵之處,在于這家公司的所在地荷蘭——全球為數不多的避稅天堂之一。
?
所謂的避稅天堂,是指一些避稅天堂是說稅率很低、甚至是完全免征稅款的國家或地區。
?
荷蘭是其中之一,而更著名一些的還有開曼群島、維京群島、百慕大群島、巴拿馬和盧森堡等。就拿開曼群島來說,這個島上聚集了超過10萬家公司,但這座島一共只有6.57萬人口。也就是說,島上的公司比人口數還多。
?
這些公司都不是開曼群島的,而是專門用來避稅的。
?
在這個地方,政府不征收任何直接稅,公司利潤、資本收益、個人所得都不需要繳稅。
?
只要簡單填寫注冊信息,就能注冊一家公司,不需要辦公地點,甚至不需要一個實際呆在這里的員工,這些名義上位于開曼群島的公司就能控股千里之外的實體企業,從而合法避稅。
?
盡管這些“避稅天堂”沒有從公司稅中獲得任何收入,但避稅天堂政府通常會對所有新成立的企業實體(如公司和合伙企業)收取注冊費。此外,公司還需要每年支付續訂費,才能繼續被確認為運營公司。
?
另外,根據公司從事的業務活動的類型,“避稅天堂”還會向公司收取額外費用。
?
比如金融服務業務中的銀行、共同基金和其他公司,通常需要支付年度許可證才能繼續經營該行業,所有這些各種費用加起來為“避稅天堂”政府創造了強大的經常性收入來源。
?
對于大型跨國公司來說,這可意味著可以少繳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的稅款,這么大的誘惑,就沒幾個不動心的。
?
中國公司更是如此。
?
在中國互聯網發展早期,一眾新興的互聯網企業拿了國外的投資,但由于自身還不能滿足國內的A股上市條件,或者是尋求更高估值,紛紛跑到海外上市。
?
而他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建一個VIE架構。這是指外國投資者通過一系列協議安排控制境內運營實體,可取得境內運營實體經濟利益,但無須收購境內運營實體股權的一種投資結構。
?
1999年,新浪籌謀在海外上市。然而,根據1993年禁止外商介入電信運營和電信增值服務的法規,信息產業部認為外商不能提供網絡信息服務(ICP),但可以提供技術服務。
?
順著這個思路,新浪把ICP業務剝離出來不參與上市,其余部分重組,在開曼群島開設一家控股公司,以此作為上市主體。如此一來,新浪同時滿足了中國和美國兩地法律,2000年順利在納斯達克上市。
?
此后幾年,網易、搜狐、空中網、盛大、百度、分眾傳媒、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借鑒新浪模式,紛紛登陸海外資本市場,在這些熱門中概股背后,都有一個注冊地為開曼的控股公司。
?
2003年10月10日,網易股價升至70.27美元歷史高點,丁磊憑借手中股票成為中國大陸首富。僅僅7個月后,盛大網絡上市,一舉超越韓國網絡游戲公司NCSOFT的市值,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網絡游戲股,陳天橋因此擠下丁磊,成為新的中國首富。
?
不交稅等于多賺錢
?
大型跨國的避稅手法真的實施起來,也挺復雜。但簡單一點說,就是讓錢留在海外的避稅天堂里。
?
打個比方來說,蘋果公司如果想要避稅可以怎么做呢?
?
他們在愛爾蘭注冊了一個子公司,然后在越南的生產基地,以及銷售市場,也就是中國,各注冊一個公司。
?
中國這邊的子公司向愛爾蘭的公司下1000萬美元訂單,并且把錢打過去了。愛爾蘭拿600萬美元給越南的公司作為生產成本,最后再把做好的iPhone運回中國銷售。
?
這時候,就已經有400萬美元作為利潤永遠留在了愛爾蘭的公司賬戶上。因為愛爾蘭的企業稅12.5%,是歐洲稅率最低國家之一。
?
在這整個過程里,中國付出了1000萬美元,相當于6466萬人民幣,出去之后變成了手機回來了。
?
越南進來600萬美元現金,但最終的成本也是這么多,一進一出,啥也沒留下。
?
但最慘的還是美國——蘋果的注冊地就在美國,但這樣一番操作下來,蘋果在海外賺的這些錢跟美國一點關系都沒有,也就連稅都不用交了。
圖源:新浪科技
2017年,蘋果在美國被抨擊避稅時,蘋果公司已經擁有了高達2520億美元的離岸現金,這些錢都在美國之外,不回到美國,也不向美國交稅。
?
這是最基礎的避稅套路,這也是跨國大企業,都喜歡去避稅天堂開公司的原因。
?
即便在國內,國際資本也有諸多方式,避開稅務部門的監管。
?
2006年4月,高盛和鼎暉以20.1億元價格,聯合受讓了漯河市國資委持有的雙匯集團100%股份,高盛和鼎暉分別持股51%和49%。當時,雙匯集團是雙匯發展的第一大股東。
?
受讓股權的公司主體,則是高盛和鼎暉設立在香港的合資公司,羅特斯克。
?
一個月之后,雙匯發展的第二大股東漯河海宇投資,又以5.62億元的價格,向羅特克斯公司轉讓了雙匯發展25%的股權。
?
由此,羅特斯克實際上已經控制了雙匯發展。
?
2007年10月,在控股雙匯發展一年多以后,高盛開始了第一次減持,并在之后幾年間接連3次減持雙匯發展的股份。而這些股權的轉讓,則都是通過香港的合資公司羅特克斯來進行。
?
也就是說,高盛的減持和轉讓股份,都是在境外進行。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這些錢需要交稅嗎?
?
這些錢確確實實是通過在中國買賣公司股權賺來的,按照國際通行的法規來說,應該是要交稅才對。
?
然而,正因為轉讓程序都在境外進行,持有股權的羅斯克斯公司,其對于雙匯發展的持股并無任何變化。
?
這樣的事情本身還涉及到國有資產管理,從當地國資委手中轉讓出去的股權成了高盛的牟利工具,甚至還能合理避稅。
?
因此,是否要對高盛進行調查,如何進行調查,就成了一個問題。
?
在這個過程里,開心的只有資本家們,各個國家的政府卻連基礎的稅收都無法完全收齊了。
?
在零稅率、低稅率的地方,“所賺即所得”、“少繳稅=多賺錢”,這樣的誘惑讓開曼群島等地區成為全球最佳公司注冊地,“避稅天堂”的名頭隨之而來。
?
然而,從古到今稅收都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調節貧富差距的利器,當本該用于再分配的財富沿著法律的墻根溜走,“天堂”的大門到底為誰而開?
貧富鴻溝越來越大的推手
?
全球性的貧富差距,在過去的幾十年間變得更加嚴重。
?
2000年,在西歐、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10%的人口掌握了大概60%左右的財富。
?
20年后,這個差距更加可怕。
?
2019年,瑞士瑞信銀行研究院有個研究數據,表明當前全球最富有的1%人口掌握了全球45%的財富,而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更是占有全球財富的82%。
?
換句話說,有錢人越來越有錢,他們的財富增長比普通人快了至少幾百倍。
?
比如2017年蘋果被質疑逃稅之時,蘋果CEO庫克的年薪高達1.45億美元,是蘋果員工平均年工資的207倍。
?
而富人越來越有錢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把財富向低稅率的地方轉移。
?
在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前0.01%的家庭把他們30-40%的財富都轉移到了海外。
?
俄羅斯的頂尖富豪甚至將多達60%的財富放在海外。
?
而對許多在大廠工作的員工來說,你們的辛勤付出和勞動所產生的價值,在另一個程度上讓老板們有更多錢可以藏在海外。
?
避稅天堂,只是富人們的天堂,和窮人們一點關系都沒有。
?
不說了,打工人要去打工了。
參考文獻:?
剛剛,二十國達成歷史性協議,“避稅天堂”都慌了;陜西法制網
誰制造了“避稅天堂”?;馮侖風馬牛
趁其未消失,我們聊聊“避稅天堂”;新金融評論
“避稅天堂”將遭重創,G7達成全球稅收協議,設立全球最低企業稅?
深度!百年大巨變,避稅天堂末日降臨;錢老師私人筆記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