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資網絡小貸到底圖個啥?騰訊、字節跳動、京東紛紛補齊50億元注冊資本金
近日,有傳京東即將完成對旗下一家小貸公司的增資,增資至50億元。
來源:消金界
作者:徐英霞
近日,有傳京東即將完成對旗下一家小貸公司的增資,增資至50億元。
4月份,騰訊將旗下網絡小貸——深圳市財付通網絡金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變更為50億。
6月份,字節跳動將旗下網絡小貸——深圳市中融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資本變更為50億。
消金界注意到,雖然注冊資本已經變更為50億,但財付通小貸與中融小貸的實繳資本都還沒有達到50億。按照監管對網絡小貸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的要求,50億的注冊資本必須為實繳貨幣資本。
但是從騰訊與字節跳動變更注冊資本金的時間節點來看,這兩個巨頭是決心要保留一張網絡小貸牌照了。
《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一經發布,網絡小貸牌照迅速“貶值”。現在,巨頭們為何紛紛增資,要保留看似“雞肋”的網絡小貸牌照呢?
增資滿足監管要求?
回到京東增資小貸。
京東旗下有四家小貸,重慶京東同盈小貸、重慶京東盛際小貸、北京京匯小貸、上海京匯小貸,目前還不知道京東具體選擇增資哪個小貸,但就各地對小貸的監管環境來看,京東大概率會增資注冊在重慶的一家小貸。
在注冊資本方面,《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要求,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且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注冊資本不低于人民幣50億元,且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
因此我們看到,今年的4月份與6月份,騰訊和字節跳動分別將旗下小貸的注冊資本金變更為了50億。
巨頭增資網絡小貸,很明顯首先就是為了滿足監管的要求。
另外,根據《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對股權管理的要求,同一投資人控股跨省級行政區域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因此,無論是京東還是騰訊、字節跳動都只能保留一家有跨省經營資質的網絡小貸。而消金界注意到,騰訊與字節跳動旗下小貸實繳注冊資本金還沒有達到監管要求的標準。
如果真想保留一家網絡小貸牌照的話,那么接下來就是要實繳,畢竟監管要求50注冊資本金是要實繳的。
我們知道,除了注冊資本和股權管理方面的要求,《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還規定,在單筆聯合貸款中,經營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的小額貸款公司的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大大降低了網絡小貸公司能撬動的杠桿,這是讓網絡小貸牌照貶值的一個關鍵點。
實繳注冊資本金50億,聯合貸出資比例不得低于30%,可為何巨頭還要“不惜血本”保留一張網絡小貸牌照呢?
?為何保留性價比不高的“網絡小貸”?
互聯網巨頭旗下的網絡小貸牌照,不乏已經符合監管要求的小貸公司。
螞蟻旗下的重慶市螞蟻小微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實繳注冊資本為120億,百度旗下的重慶度小滿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實繳注冊資本為70億,蘇寧旗下的重慶蘇寧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實繳注冊資本為60億。
現在,京東、騰訊、字節跳動也加入了增資大軍,明顯要保留一張網絡小貸牌照。
所以網絡小貸牌照絕非看起來的那么“雞肋。
從巨頭的業務布局看,有跨省經營資質的網絡小貸牌照,對他們來說還是有很大價值的,至少是讓巨頭們舍不得丟掉的一張牌照。
其實通過金融監管部門對網絡小貸的功能定位來看,監管意圖很明顯——不想讓網絡小貸公司大規模的做“消費貸”、“現金貸”,但是鼓勵小貸做小微企業貸以及低收入人群的普惠金融業務。
尤其是互聯網巨頭旗下的網絡小貸,監管知道互聯網平臺有用戶、渠道、運營的優勢,可以協助持牌金融機構做小微企業或者下沉客群業務,所以,并不是想將網絡小貸“一棒子打死”,而是希望小貸能“歸位”——做消費貸不行,做小微企業貸歡迎。
一句話,做銀行的下水道可以,別來和銀行搶飯碗。
所以,在這個前提下再來看網絡小貸牌照的價值就會更清晰了,也能夠解釋為何巨頭們還是要保留一張性價比看似不高的網絡小貸牌照。
螞蟻、百度、京東、騰訊、字節跳動,都有是自己有場景、有用戶、有數據,而且都在發力ToB業務,做小微企業貸早已是巨頭們布局的重點。
而用網絡小貸牌照做小微企業貸,在融資方面,可以發行ABS,可以發行債券,可以向銀行借款,還可以與銀行做聯合貸。所以對互聯網巨頭來說,仍是一個可以利用的融資渠道。
消金界了解到,有地方監管就鼓勵當地銀行和頭部互聯網企業旗下的小貸合作,為網絡小貸公司提供低成本資金,以擴大小微企業的貸款規模。
銀行與第三方合作的時候,出于合規、風控的要求,也更愿意選擇與頭部的互聯網平臺合作。在之前《京東物流的“小微算盤”:與建行合作推出“京速貸”,綜合年化費率9%》的文章中我們就提到,京東旗下的京東物流,建立了金融平臺,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為京東物流的合作商提供金融服務,其中的“京速貸”就是京東物流與建行合作的一個小微企業貸產品。
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巨頭們,要想發展ToB的金融服務,一張能夠跨地域營業的小貸牌照,仍然是一個不錯的渠道。
對今年選擇增資的騰訊、字節跳動、京東而言,保留一張自己能完全掌控的網絡小貸牌照,能夠支持自己ToB業務的布局,投入的成本是完全可以收回來的。
其實還有美團,美團旗下小貸——重慶美團三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目前注冊資本為30億元,實繳資本為4.6億,從美團目前的業務布局來看,一張網絡小貸牌照對它來說,也挺重要,大概率也會選擇保留。后續是否增資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所以,網絡小貸牌照,到底是“雞肋”,還是“真香”,也因人而異。
這就是為何保留網絡小貸牌照的,全是互聯網巨頭——沒有一個足夠大的生態,是養不起這樣一張牌照的。
而透過巨頭們對小貸增資的舉動來看,《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或許已經不遠了。畢竟現在平臺都懂了一個道理——合規最好走在前面。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