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強:信托大佬的“在逃生涯”,牽出神秘“中江國際”
就在蘇榮被調查的同年底,裘強出席在京舉行的國盛證券2015年大型投資策略報告會,其身份為中江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經濟學家。
原創:一號地產 作者: 九哥
一號說:
有孤軍奮戰的大佬嗎?
長沙的一紙協查通報將江西的一道B級通緝令公開后,裘強跌宕起伏的人生再度現入公眾視野。
曾幾何時的信托大佬竟落到這步田地,卻是為何?
執掌中江信托14載,疑曾給蘇榮女婿送50萬
樟樹市原名清江縣,取“大江清流”之意。
裘強的人生之路起步于此,十六歲時從知青辦小嘍啰做起,四年后進入航校,再之后進入宜春市委組織部,尋覓到機會下基層歷練,任上高縣長助理,正式踏上仕途。
爾后忽然上調省里,任江西省委農工部副處長,旋即出任江西省展覽中心任主任,期間曾兼任南昌佳盛典當行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主持全面工作。直至此時,裘強的宦海生涯尚未有大的起色,直到1997年。
在這一年,裘強獲任江西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協助副省長分管商貿、金融工作”(注:來源于21世紀經濟報道),算是在仕途上上了一個較大的臺階,也為他后來入主中江信托打下了基礎。
千禧年之際,裘強從省機關的職位上轉任民政廳副廳長,又過了四年,江西國際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信國際)重新組建,裘強被看中,出任這一省屬金融國企的一把手。
據江西政報,江信國際的前身江西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以下簡稱江西國投)曾在80年代末在香港炒賣外匯,一下子賠進了近一個億。凈債務相當于自有資產的8倍,公司頓時陷入了嚴重資不抵債的虧損陷井。
“當時,整個公司人心渙散,管理混亂,瀕臨破產。”報道如此表述中江信托前身的“復興啟示錄”前傳。
另一則關于江西國投違規事項的批評則來自于中國證監會。據證監會調查,江西國投南昌等地的證券營業部在1998年1月至7月間,允許客戶在 T+3日動用尚處于凍結中的新股申購資金,再加上頭寸調撥不及時,導致5月中旬江西國投在上海證券中央登記結算公司的清算帳戶出現透支。
為嚴肅證券法紀,證監會決定對江西國投進行通報批評。
無論是80年代的資不抵債,還是90年代的違規行為,關于江西國投的變局似乎早已暗流涌動。
2003年,江信國際與江西省發展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贛州地區信托投資公司以重新登記的方式,成立江西國際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江西國投。
2004年6月,裘強以其資歷與長江商學院EMBA的學歷加持走馬上任江西國投董事長。
時日已久,如今已難以看出裘強在下車伊始如何展現高超本領,不過在他上任后不久,江西國投便進行不良資產剝離,第二年就實現了扭虧為盈。
一筐李子,剔掉幾個爛了的,剩下的自然也能賣個好價錢。
或許是扭虧有功,裘強一任董事長就是多年。2009年3月,經中國銀監會核準換發新牌,江西國投公司名稱變更為江西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10月,江西國信再次更名為中江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中江信托問世。
幾番更名,只有裘強穩坐釣魚臺。
澎湃新聞曾報道程丹峰涉嫌利用影響力受賄一案,提及“程丹峰于2009年違法收受裘強所送財物,折合人民幣53.8186萬元”。
此處的程丹峰不是別人,正是江西“大老虎”蘇榮的女婿。至于報道中的“裘強”是否是中江信托董事長裘強,則不得而知,因程丹峰一案的判決書尚未公開。
公開消息顯示蘇榮于2014年6月14日被宣布接受調查。
不過裘強似乎并未受到牽連,仍然任中江信托和國盛證券董事長一職。
神秘的中江國際
就在蘇榮被調查的同年底,裘強出席在京舉行的國盛證券2015年大型投資策略報告會,其身份為中江國際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經濟學家。
后有媒體誤將裘強稱為“中江信托首席經濟學家”,事實上中江信托并未設置此職,連國盛證券亦無此榮銜。
(圖:中江國際論壇暨國盛證券2015年投資策略報告會相關報道)▼
而這個看上去來頭不小的中江國際集團,似為在港設立的私人企業。
一號君從ICRIS獲悉,以“中江國際”為公司名稱的企業有2家,一為中江國際有限公司,注冊于1995年7月18日,2003年3月7日宣告解散。
另一家為中江(國際)有限公司,注冊于2005年11月16日,已告解散日期為2017年1月6日。
從解散日期上來看,國盛證券2015年大型投資策略報告會舉行的時間,前一中江國際已經解散,唯有后一中江(國際)仍在冊。
但是裘強以一名稱模糊的港資企業與具備合法持牌資質的中江信托同臺示人,甚至于將中江國際集團排名于前,給人一種中江國際集團是中江信托母公司的錯覺。
(圖:裘強在第八屆中江國際論壇暨國盛證券2015年大型投資策略報告會發表演講)▼
再以中江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的身份打造自己的人設,讓外界誤以為其中江信托首席經濟學家,真是有一套。
事實上,中江信托的母公司早前為江西國資,2010年左右“明天系”以戰略投資者身份進入股東序列,共計持股45%。
2012年,隨著江西省財政廳將持有中江信托股權分批轉讓,“明天系”則成為中江信托的第一大股東。
不過,“明天系”自始至終并未以所謂中江國際的名義進行持股中江信托,甚至于中江信托的歷史股東里都找不到一家叫“中江國際”的公司。
裘強的中江國際董事局主席身份,頗為詭異,不知從何而來,更不知為何人所任命。
更為吊詭的是,前述國盛證券2015年大型投資策略報告會還有一個前綴,叫“中江國際論壇”,而且已經是第八屆,單從名稱上來看似乎唱主角的是中江信托,研究之后才發現領銜主演竟然是中江信托。
國盛證券時任總裁曾小普致開幕詞時也說到“受公司董事局裘強主席的委托,今天的會議由我主持。”
“董事局主席”的稱謂既不是中江信托也不是國盛證券,因為這兩家公司都只有董事會,裘強出任的也是董事長,而不是董事局主席。
設有董事局主席的只有中江國際,按此邏輯,國盛證券的總裁向中江國際的董事局匯報?
但是從國盛證券的股權結構上,絲毫看不出中江國際的身影。在2014年12月的工商資料中,中江信托(后更名為“雪松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國盛證券58%的股權,為第一大股東,其他股東為江西國資。
所以中江國際到底是何方神圣,能夠一舉讓中江信托和國盛證券兩大持牌金融機構甘愿屈居其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名為“中江國際”的企業大多被認為是中國江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系江蘇省大型國有獨資公司。
不知道裘強扛著中江國際大旗,會不會引發外界對真正的中江國際產生誤解?而后者作為江蘇省大型國有獨資公司又會不會去澄清二者間并無關聯?
你方唱罷我登場,資本族系均欲染指
回溯國盛證券的股權變更,其歷史淵源并不比中江信托簡單。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于2002年12月國盛證券,是江西省唯一的省屬國資系統的證券公司,是以原江西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江西省發展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和贛州地區信托投資公司等3家信托公司證券業務為基礎,吸收省內其他證券資源,共同投資設立的一家全國性綜合類證券公司。
股權未發生變化前,江西省財政和江西省出版集團并列為國盛證券的大股東,江信國際只占10%~20%的股權。
2009年,江西省出版集團所持有國盛證券的股權被江信國際收購。隨后,江信國際正式入駐國盛證券,裘強也得以進入國盛證券管理層。
至此,中江信托與國盛證券納入到同一陣營。
可能也是基于此,中江國際論壇才得以冠名在國盛證券的策略會之前,以“中江國際論壇暨國盛證券策略會”的名義舉辦。
時間轉圜到2015年,斜刺里殺出一支奇兵,國盛金控(002670.sz)。
2015年11月5號,國盛金控發布重組方案,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等方式,從“明天系”公司中江信托(現“雪松國際信托”)等股東的手里購買了國盛證券100%的股權,同時國盛金控募集配套資金69.3億元。
2016年5月,國盛證券收購完成。2016年9月1日起,杜力開始擔任國盛證券第三屆董事會董事長。
注意這個時間節點,從此之后,裘強也就再沒有在國盛證券的策略報告會上發表觀點了。
最后一屆中江國際論壇暨國盛證券策略會止步于第九屆,舉辦日期為2015年12月6日,中江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裘強在論壇上發表《五大利好支撐本輪牛市 未來市場必將萬點》。
敢于在此時發表牛市萬點論的經濟學家,只能說“勇氣可嘉,膽魄過人”。
因為就在裘強發表萬點論的四個月前,從2015年8月18日至8月26日,期間上證綜指跌幅達29%,創業板指跌幅達32%,個股出現了千股跌停的場面。
逆流而上的牛市預測并沒有顯現出準確的預判性,一個月后,2016年1月4日至2016年1月7日,短短四個交易日,上證指數跌幅達26%,市值蒸發80000億元。
以此而言,“經濟學家”裘強的生猛一面可見一斑。
回到本文開頭,長沙公布的通緝令顯示裘強所涉之罪為“涉嫌洗錢罪和賭博罪”。
或許,冥冥中,總有些東西注定要來。
而今裘強遠遁海外,日前中江信托(現“雪松信托”)傳言“二度賣身”,國盛證券又被宣布延長接管期限,“明天系”過后,中江一脈何日放晴?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